《根河之戀》:逸出歷史主航道的人文注視
作者:葉梅
出版單位: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根河之戀》是土家族作家葉梅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集。從書名可見,這是一部游記散文的合集。但翻看里面的內(nèi)容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文章和常見的描述風光景物、勾勒行走心情的旅行文字不同,由作者從某一地域的某條歷史線索入手,展開對當?shù)貧v史沿革、文化底蘊等深層脈絡(luò)的探索。這樣的思路和架構(gòu),讓葉梅的散文寫作在林林總總的游記中脫穎而出,具有了更加沉郁的基調(diào)和更加豐厚的色彩。
就像現(xiàn)實中的人物、事件在不同的人眼中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一樣,歷史也是多面向的。而歷史的真相,需要從多個視角加以凝視,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現(xiàn)本來的樣貌。收入這部文集的《公主海渡》《苧蘿西子》《致魚山》等散文,就呈現(xiàn)出比普通歷史讀物更加豐富的信息,凝結(jié)著更加多樣的思考。
近年來的歷史散文創(chuàng)作,基本由兩種形態(tài)組成:一種是對歷史某個不為人知的人物、事件進行深度打撈,用歷史信息本身的奇異性、陌生性拓寬讀者對歷史的認知;二是對人們并不陌生的歷史事件、人物進行別樣的解讀,用思考的獨特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發(fā)現(xiàn)歷史新的面貌。
《根河之戀》中的作品,就前者而言,《公主海渡》顯然是其中的代表性篇目——年僅17歲的闊闊真公主歷時數(shù)載、歷經(jīng)磨難踏上遠嫁征程,是元朝時期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過杰出貢獻的青年女性。但她的事跡原來只有歷史學者了解,普通讀者對于這個名字較為陌生。有鑒于此,作者對于歷史情境進行了精細回顧,既強調(diào)歷史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在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渲染上又拿捏得恰到好處。這樣的處理方式,牽引著讀者走進那段早已堙沒于歷史深處的歲月,把人物最光彩的生命段落、最坎坷的人生際遇,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為女性作家,作者對于筆下人物的情感立場是多重的,既欽佩、驚訝于闊闊真的果斷勇毅,又對她未及成年就不得不遠離故土,跨越茫茫大海嫁與原本素不相識的男子的經(jīng)歷,不乏充滿母性的悲憫、憐愛,使得讀者帶著更深的情感起伏投入到閱讀中。
在《致魚山》中,作者又換了一種切入歷史的角度。魚山既是大詩人曹植的永眠之地,又是作者父親的故鄉(xiāng)。作者從《春秋》的記載入手,從漢武帝在山頂?shù)母吒?,到曹植在當?shù)亓粝碌闹T多政績,將魚山的歷史一直梳理到近現(xiàn)代。每一段歷史的回溯,并非是對萬千史事的重溫,而是都落腳于父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就讓原本停留于歷史典籍的記載充滿了人情味,也讓思鄉(xiāng)之情變得更加豐滿、更有層次。尤其是對父親吹奏竹簫場景的記錄,感情濃烈真摯,畫面感極強,在讀者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當然,在葉梅筆下,如何打量、回溯歷史,是理性地剖析,還是感性地品味,二者并未截然分開,而是交融在一起?!镀r蘿西子》一文中,作者由惠州西湖的歷史出發(fā)回顧了蘇東坡的一生,尤其是他和三位情深義重的女人的感情經(jīng)歷,讓這位中國古代文人的形象更加可親可愛。
作者這種觀察歷史的視角貫穿于全書,即使在其他題材散文中,也會從某個特定情境中跳脫出來,使得整篇作品具備了深邃的歷史縱深感。如講述在云南邊境小城滄源見聞的《一眼望不到邊》中,作者寫道:“在滄源的山頭,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留下了一幅幅崖畫,那是用動物的血調(diào)和了赤鐵礦粉,在灰色的巖壁上,用手指或者羽毛蘸抹著繪成的。崖畫沒有聲音,但卻有動靜,古人的狩獵、生產(chǎn),與諸神的歡娛,每時每刻都在山崖上進行著,刀光劍影,人神與獅子、老虎原始的親密,來自于彼此的敬畏。人比動物的智慧勝過一籌,因此將兇猛的動物漸漸置于死地,但有沒有想過,除了動物,人要面對的還有神。”這段文字,看起來是對滄源景觀風物的介紹,但卻和滄源的當下有著內(nèi)在的深層勾連——今天的人們不應(yīng)妄自尊大,喪失對自然、對歷史的敬畏。這樣一種俯視現(xiàn)實、仰觀天地的視角,也讓整篇文章變得厚重、博大起來。
其實,無論是《根河之戀》中的文章,還是葉梅其他涉及歷史的散文寫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作者的視線逸出了歷史的主航道,實現(xiàn)了對歷史更具個人氣息和情感立場的注視。這種有溫度的注視,不但沒有因為個人化的傾向而變得柔弱,反而因為帶有較為明朗的價值選擇而呈現(xiàn)出幾分銳利。在作者看來,某地的現(xiàn)時是由其歷史所塑造的,她也因此能在歷史脈絡(luò)中找到某處為人所忽視的節(jié)點,并發(fā)掘?qū)ζ鋵袢说挠绊憽_@種發(fā)掘的起點雖然是文人式的,卻能深入歷史的肌理與褶皺,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思慮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