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今,人們一提起阿里巴巴,幾乎不用思考,就想到了馬云。但凡提及騰訊,很自然想到了馬化騰。然而,在微信盡人皆知的今天,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發(fā)明者是何人。倘若不信,不妨做個社會問卷調(diào)查,當問及“微信是誰發(fā)明的”時,目怔以對者之眾,一定會出乎你所料,抑或多答:“是馬化騰”。
微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正在迅速改變著這個世界,人類進入了一個微信的時代。可誰曾想,就是這位改變世界者,卻是曾經(jīng)拮據(jù)到“揭不開鍋”的、出生于一個原生態(tài)農(nóng)家子弟的張小龍。
無疑,張小龍是有才的,這源于他的好學與勤奮,還有與命運抗爭的堅韌精神,再次印證了“寒門出貴子”的經(jīng)典。我無意評說張小龍,只是感嘆于其發(fā)明的微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
記得2011年下半年,我開始使用微信時,很少有人知道微信為何物。我極力勸說身邊的朋友下載微信APP,卻多不以為然,倒恭維我“很潮”,以致于較長時間后,我才逐漸建立起自己小小的“朋友圈”。
最初使用微信,我的興趣點是用微信發(fā)短信可以不花錢。我極力動員身邊人安裝微信,也是以此為噱頭。
可能連張小龍都始料未及的是,一夜之間,微信便家喻戶曉,人皆有之。從此,微信成了人們“剩余時間”的主人,賺足了人們的“剩余價值”。當今,因了微信,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著時移俗易的變革;因了微信,相當一部分人的“剩余勞動時間”被“主宰”;也因了微信,使得社會衍生了一個龐大的低頭族群。
是什么魅力使得微信一天早上就征服了世界,個中緣由一語難以道盡。我想,其中根本的一點,應(yīng)該是微信迎合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讀到宋朝皇帝趙恒的一首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栗;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蔽衣?lián)想到了微信,如今時代不同了,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圈中就有黃金屋,圈中也有顏如玉。當你打開微信時,常常會看到微商們似雪片紛飛的形形色色的商品圖片,不少微商利用微信朋友圈賺得盆滿缽滿。此外,如今泡在微信中熱戀的癡男怨女,通過微信相識和已成眷屬者不乏其人,微信如同鴛鴦孵化器,哪一對又不是通過微信速成的呢?!
一次,我與朋友聊天時,聽見其手機總是“咯咯噔、咯咯噔”不停地叫。在他打開微信上下劃拉的剎那,我見其手機屏像長滿了“疹子”似的,紅點密布。我問:“你朋友圈里竟有那么多信息都沒看?”他說:“群太多了,根本看不過來?!彼又f,“現(xiàn)在的群,五花八門,不加都不行,你退出了還會被反復(fù)加上?!蔽覇査加行┦裁慈海f:“歸納起來,主要有家庭群、同事群、同學群、老鄉(xiāng)群、戰(zhàn)友群、運動群、旅游群、讀書群、茶友群等等。我這還不算多,有的朋友還有知青群、家長群、廣場舞群、火鍋群,還有很多,而且還有群中群,比如既有大同學群,還有小同學群。整天群里這個叫,那個喊,不得消停?!鄙灶D,他用右食指不停地點著手機說:“可是,你可別小看群的能量,它可以把遠在千里甚至海外的朋友拉到身邊。也可以把幾十年不見的同學、戰(zhàn)友乃至小時候玩尿泥的玩伴找到?!?/p>
的確,眼下,一機在手,便擁有天下,真可謂微信里有世界。每天,有空時我會自覺不自覺地翻開微信,一則看看有什么新鮮事發(fā)生;二則對于好朋友發(fā)的微信件得點個贊。人家經(jīng)常為你施贊,你卻不捧人家的場,久了就疏遠了,得禮尚往來。我常常會在朋友圈里翻找常給我點贊的朋友,見了,一定會還個禮??偸怯X著,不回個贊,仿佛欠了朋友一筆債似的,總惦記還。將心比心,自己發(fā)的微信件,不也是眼巴巴的期待朋友們前來圍賞嗎?每當發(fā)出一則消息,我總是會時不時地翻開微信,巴望著有更多的人打call,那種渴望,不亞于人迷失在茫茫沙漠中尋求一滴水那么珍貴。有時覺著賺取一個點贊,比掙錢還難。當看到很多朋友為你送贊時,那種興奮勁,如中榜般歡喜,似金子樣寶貴。如此長此以往,竟樂此不疲。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頓悟,我只是游戲了微信,而微信卻游戲了我的人生,不禁大呼無聊至極。
微信,我理解為其不屬于高端產(chǎn)品,是因其主要服務(wù)于大眾。那些小眾們,雖說也有微信,但就是不玩,他們待在你的朋友圈里,似虎伏擊之前,不動一點聲色,如“僵尸”,長期處于“偷窺”狀態(tài),你甚至早已遺忘圈里還有他們的存在,而他們卻在你朋友圈里淡看喜怒哀樂,閑覽世間萬象,頗有任憑風云起,于我何相干的氣概。他們不會把大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你來我往”上,他們也許只是把微信當作路邊的小黃車,不到不得已是不會想起它的,抑或連一杯淡淡的涼茶亦不及。
我常聽身邊的朋友說其微信朋友圈很大??晌覅s想,朋友圈不在大小,貴在有情。在我的朋友圈里,有兩種朋友讓我感到特別溫暖。一種,在微信中彼此交流不多,他卻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注你,當稍久不見你消息時,一聲關(guān)切的問候送來,夠你溫暖一冬。另一種,即便在微信中不是常來常往,但你總能感知他的視線似乎從未離開你,是那種“我在忙,知你都好,便好”的神會,你會覺得,微信像一件小棉襖,貼心。有時,你也會覺著微信如同一副透視鏡、一枚溫度計,透過微信,感人間親疏遠近,悟塵世冷暖涼熱。
微信在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樂的同時也增添了許多困惑與煩惱。走在大街上,抑或在地鐵、高鐵里,你會看到相當一部分人總是“抬不起頭”。多少人嗜“微”如命,終日沉迷于此,大把的時光從指間滑過,歲月未老君已老,自己卻全然不知。由此而言,微信猶如一把草籽,荒蕪了幾多良田。更可怕的是,微信有時也像一把殺人刀,多少人葬身輪下。美好的東西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鮮花美麗,卻有人過敏,一切取決于個體。
一款跨平臺的通訊工具,微信的實際功效可能早已超出其開發(fā)預(yù)期。開初,微信只是定位于“一個生活方式”,而如今,微信從人們初期單純的社交,早已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們對信息獲取、收集、加工、利用的工具與手段;它不再只是面對個體,同樣可以面對群體;起初的個性化功能不再是個體受益,而早已被普遍應(yīng)用。由此覺得,微信似乎不再是“一個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