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與《尼瑪文森的畫》:關注少數民族孩子的生存成長
原標題:唐明與《尼瑪文森的畫》
插畫/黃欣然
問:你好!從小說《尼瑪文森的畫》中,看得出你對孩子們的生活狀態(tài)很熟悉,每個人的性格也活靈活現(xiàn),這是源于平時的觀察積累嗎?是否曾特意為這篇作品去搜集素材?
唐明:相比幻想類文學,我可能更喜歡現(xiàn)實題材,更愿意去關注我身邊的孩子。噶陀寺位于我們這個高原小城的南郊,坐落在兩個藏族生態(tài)移民村旁邊,我多次到寺院及村子里寫生采風,和活佛以及村民成為了好朋友。尤其是那些從草原來到城市的孩子,不論是在寺院里成為了小喇嘛,還是成為了政府建起的現(xiàn)代化學校里的小學生,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們的真誠像天空之藍,他們的淳樸如潮水之碧,每次去,孩子們會遠遠就舉著雙手撲到我的懷里。所以,我想我并不是刻意去搜集寫作的素材,一切都源于我們彼此的善意和遇見。
問:小說里有兩個孩子是當年玉樹地震孤兒,地震曾對當地造成很大破壞,政府和社會愛心人士也為此做了很多工作,你對那邊如今的情況熟悉嗎?能講一講現(xiàn)在的玉樹嗎?
唐明:據我所知,雖然地震對當時的玉樹造成了不小的破壞,但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為災后的玉樹做了大量工作,經過幾年的恢復和重建,今天的玉樹安寧詳和,藍天、草原、經幡、帳篷、牛羊……美麗依舊。
問:小說中最令人動容的、是孩子們身上那種不撒謊、守信義、重承諾的品質,即使隨便的一句玩笑話,當別人當真時,自己也就把它當真,不再視為玩笑去對待。你怎樣看待孩子身上的這種純真?
唐明:這些從山里、從草原上來到城市的孩子,丟棄了雪山草原,丟棄了羊群和黑帳篷,但他們始終沒有丟棄的是那顆純真質樸的心,還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和虔誠的信仰,這是我在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的珍寶。藏族,本身就是一個重情重信、善良虔誠的民族,越是走近他們,就越是能夠深刻地從他們身上體會到這些美好的品質,我本人特別看重并贊賞這些品質。
問:尼瑪文森和才仁圖登分別作為小說前后兩部分的主角,你更喜歡哪一個?他們有原型嗎?另外說一句,我很喜歡這種敘事結構,有一種微妙的平衡感在心頭。
唐明:老實地說,我更喜歡尼瑪文森。才仁圖登的可愛在于他誠信重諾,為了兌現(xiàn)承諾吃盡苦頭,而且吃得那么無怨無悔,吃得那么認真執(zhí)著,實在令人無法不愛。但尼瑪文森這個看上去笨笨的小傻瓜卻全身上下都透著隨性、率真和質樸的美好。而最讓我愛不夠的是,他是一個能夠靜悄悄地感知自我又能靜悄悄地理解自然的孩子。看過這個小說的人幾乎都問過我,為什么最后尼瑪文森不賣自己的畫兒了?我說:一個孩子的自我成長、一個靈魂的自我覺醒和發(fā)現(xiàn),是不可以賣的。
問:你以前是寫成人文學的,現(xiàn)在轉型到兒童文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唐明:這個轉變想來十分奇異,因為果斷得連我自己都很吃驚。頭一天我還在寫一個關于拆遷的小說,第二天就丟棄一切開始寫童話。這大概與那個夜里做的夢有關。我很幸運,來到兒童文學這個神奇而美麗的王國,仿佛成為了另外一個人,開始了另外一種人生。這種體驗十分特別,令我興奮,同時心里充滿了感恩。
問:有趣、有故事的孩子很多,為什么你的筆會偏愛這些藏族孩子?短篇《尼瑪文森的畫》寫的小喇嘛尼瑪文森的故事、長篇《永不遺忘的草原》寫的是生態(tài)移民村曲吉多吉的故事,你希望讀者透過這些作品看到些什么?
唐明:我居住在青藏高原這個不足30萬人口的小城市,別看城小人少,卻是一個有著26個少數民族同胞的聚居地。這種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讓我繞不開這些孩子的話題。就比如說寺院里的小喇嘛,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成長路徑與我們城市里的孩子大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化信仰,這對我本人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吸引,所以關注。因為關注,所以理解、包容和欣賞。當然,我不僅僅關注藏族孩子,我也關注身邊那些蒙古、回、土等各少數民族的孩子。我希望我的讀者透過我的作品看到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理解他們的處境,接納他們的文化,包容他們的生活選擇以及精神信仰,因為他們真實存在,也是我們祖國花園里的花。盡管地處偏遠,盡管貧瘠蠻荒,但他們也需要被看到、被關愛。
問:和我們的讀者分享分享你小時候的閱讀經歷吧,你更欣賞哪些作家、哪類作品?請推薦一些你喜歡的文學作品吧!
唐明:我的確是自幼酷愛閱讀。少年時期讀的書比較雜,有中國的民間故事,也有世界名著。再大一些的時候讀經史子集的東西多些。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之后,我也是惡補性地大量閱讀了一批書,有在三個月讀160本兒童文學作品的經歷。我想,當閱讀變成一個人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之后,讀什么大概都不會太壞。如果一定要我為孩子們推薦一本書,我選《安徒生童話全集》,它是一本真正適合0到100歲的人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