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完的徐悲鴻
一九五零年徐悲鴻作《魯迅與瞿秋白》畫稿
近日,“民族與時代——徐悲鴻主題創(chuàng)作大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緊接著,“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系列展覽讓人們重溫徐悲鴻各個時期具有時代標志意義的重要作品,并借以再次體味這位美術大師在倡導中國畫改良、弘揚民族大義、用繪畫救亡圖存,以及作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奠基者的卓越貢獻。恰在此時,一本由徐悲鴻的學生、中央美院教授、原民間美術系主任楊先讓撰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徐悲鴻》問世,像是冥冥中注定某種呼應,以另一種方式去重新打開一代藝術巨匠繪就的傳奇人生。
“中國只有這么一個徐悲鴻,還嫌多嗎? ”
“關于怎么寫出這本書,還用說什么呢?中國有這么一個徐悲鴻,還嫌多嗎? ”日前在該書的新書發(fā)布會上,帶著對恩師的無比崇敬,楊先讓介紹說這本書是他在國外寫的,寫的原因很明確——就是因為有人在罵他的老師徐悲鴻?!拔沂且粋€教員,從美術學院退休的人,在美國我不教畫,只是講學,有時候自己辦一點畫展。義不容辭,我就開始講徐悲鴻,在外國介紹徐悲鴻,底下聽的大部分是臺灣的學者。當然他們很感興趣,就鼓動我,講得這么好,這么感動,能不能寫下來?我沒想過。因為那個時候,吳作人等我的老師都活著呢,輪不到我寫。再說我自己的文筆也并不一定好。 ”
在楊先讓講學內(nèi)容中,徐悲鴻的感情、事業(yè)等等無所不包。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楊先讓眼中,老師徐悲鴻“所有的事情都是可圈可點的。沒有掖著藏著的,都是很外露的,都是坦坦蕩蕩的,而且站得非常高,都是為了民族,為了國家做的。我們這些人為什么要學畫,就是為了將來能有出路,想的是這個。徐悲鴻學畫,他想的是國家,他想的是中國的美術應該走向什么地方。這個高度太厲害了!所以,有人罵徐悲鴻,說中國的美術倒退了50年,半個世紀,我不承認! ”
正是懷著這樣一種帶有回擊和反駁不公評價的意味和心理,并以身處海外擁有一種相對遠距離地對本土文化進行思考的空間,更深體會老師徐悲鴻的難得與重要,讓楊先讓情之所至不能不去書寫他心中的徐悲鴻?!拔覀冎袊鲆粋€徐悲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們太應該去珍視他。 ”因而又深感對徐悲鴻可寫的方面太多太必要,應用實事求是的尺碼去評說他、研究他。
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為徐悲鴻的學生的楊先讓,在徐悲鴻生命最后的五年( 1948年—1953年)得到他的親切教導,而且對一代繪畫大師徐悲鴻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徐悲鴻1953年去世后,楊先讓與徐悲鴻一家始終保持著聯(lián)系?!昂髞?,我在美國待了16年,徐悲鴻的后代,我差不多都認識。后來我訪問徐悲鴻紀念館,廖靜文館長又幫助我,我有了這么得天獨厚的條件,最后就寫出來了。前面已經(jīng)出過一版、二版,這是第三版,每一版出的時候我都增加一些新的東西,越發(fā)感覺到徐悲鴻說不完。 ”
“1948年,他患病初愈,由夫人廖靜文抱著孩子陪同,在我們學校一角,坐著小板凳,對著某個軍官送給他的一匹老馬寫生。我們站在他身后觀摩,他對我們說:‘人們喜歡我畫的馬,其實并不每張都好,所以我要多多寫生。 ’ ”正如書中這樣帶著溫度的語言所記錄的真實事件,在本書中,楊先讓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了徐悲鴻的一生:從徐悲鴻年少時隨父習文學藝,獨闖上海灘、北京,留學歐洲八年,回國后獻身美術事業(yè),到徐悲鴻的美術創(chuàng)作理念、美術教育思想,豐富而曲折的情感經(jīng)歷,他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追求與選擇……學生記憶里老校長的音容笑貌,來自徐悲鴻親友學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繪畫作品與歷史照片,展現(xiàn)了徐悲鴻在藝術家、丈夫、父親、教師、校長等多重身份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復雜的人生選擇,還原了一個真實客觀、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徐悲鴻。
《徐悲鴻》 楊先讓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這些年來出現(xiàn)去徐悲鴻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站在歷史斷層中間。 ”
廖靜文之子、徐悲鴻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廖鴻華感佩楊先讓為悲鴻思想體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拔覀冄芯繗v史,尊重歷史,一定要把歷史原原本本地還原出來告訴當代年輕人,因為老一輩離我們還很近,作為后人,我們有這個義務,也有這個責任。楊先生這本書原原本本地、實實在在地、真實地還原了那段歷史。廖靜文館長在世的時候,她特別說過,先讓寫的書是真實的,只要他覺得是真實的,就應該發(fā)表。 ”廖鴻華直言,包括徐悲鴻的后代在內(nèi),無數(shù)人在為弘揚徐悲鴻的藝術精神和徐悲鴻的人文情懷不斷地努力,讓他們備受激勵。
談起自己的父親李苦禪自1918年在北京大學受教于徐悲鴻新畫啟蒙及此后的諸多接觸和影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李苦禪之子李燕在新書發(fā)布現(xiàn)場亦頗為感嘆。在他看來,寫這部《徐悲鴻》 ,“楊先讓做了一件積德千秋的事情。當代的歷史是不是能說清楚呢?我認為很多都被埋沒了。現(xiàn)在我們都強調(diào)要繼承傳統(tǒng),特別是現(xiàn)在強調(diào)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有文化。而文化這個詞是來自《易經(jīng)》 ,它是需要積累的??墒怯捎谖幕瘮鄬?,造成了我們現(xiàn)在很多中年人,甚至像我同年齡的人,對自己近幾十年、近幾百年的文化,都了解得很少。 ”
在李燕看來,我們從西方引進美術和美術教育應該引進什么?這取決于價值觀。徐悲鴻看到現(xiàn)代中國那種國難當頭、人聲鼎沸的現(xiàn)狀,他希望從國外引進一些能為我們的時代服務的藝術,把這樣的畫拿進來,不管是中國畫,還是油畫,不需要解說員,觀眾都能看得懂?!斑@些年來出現(xiàn)‘去徐悲鴻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是持這種觀點的人站在歷史斷層中間?,F(xiàn)在提倡藝術創(chuàng)作有高峰,非常正確。因為很多人站在低谷里,他不知道我們傳統(tǒng)文化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