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時代精神自覺與審美實踐革新
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yè)。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實現(xiàn)這個偉大事業(yè),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作為?!弊鳛樽骷?,我們應該敏銳地感受到時代的需要。這是這一代作家身上應該具有的責任。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精神的感召力,作家需要挺身而出。
一個沒有時代責任感的作家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虛構自己的夢幻王國,這樣的文學的確市場不小,人們在茶余飯后似乎能借此得到心靈的放松。但如果我們的創(chuàng)作都是這樣的作品,作家們就會變?yōu)樯唐返纳a者,久而久之投合讀者需要,甚至是低層次的需要,最終的目的就為了錢。于是就會出現(xiàn)以作品銷量作為評判作家實績的惟一標準,這其實遠離了審美評判,讓文學失卻其應有之功用。
具有時代精神的作家,應該永遠為時代的前進吶喊,應該深入到時代火熱的生活去體驗和觀察民眾的生活和喜怒哀樂,把握時代的脈搏,用美和善去感召人、啟發(fā)人,培育人們對生活對未來的美好情感。
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過程中,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更應該得到不斷地強化,而用文學的方式將核心價值觀形象化、故事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鼓舞人心,涵化公民的素質非常重要。
目前有一些不良的創(chuàng)作傾向。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工業(yè)化大發(fā)展的時代,城市化進程正在加快文明的發(fā)展步伐,好像城市文明能取代一切其他文明。因此就有一些作家提出了創(chuàng)作適合城市文明的作品,那些描寫農村的作品就是保守的落后的,不夠前衛(wèi),不適合時代的步伐。其實作家們需要意識到:農耕文明是世界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工業(yè)文明是并存的,沒有先進和落后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財富,用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進程。每一種文化也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世界文化保護和發(fā)展的潮流。
我們的讀者對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欣賞口味和閱讀需要,不能強求一致。文學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題材也應該豐富多彩,滿足不同作家的創(chuàng)作需要和讀者需求。不能以發(fā)行量多少論成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孰輕孰重還應認真權衡。
從另一個角度看,作家是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他們本身需要有敏感而超前的意識,需要成為時代精神的呼應者,他們的文化自覺帶來的是更多民眾的文化自覺,他們對時代精神的自覺呼應和追求也會影響更多的民眾。
二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為人民服務從來不是一句空話,為人民服務不僅僅表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更表現(xiàn)在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造中。我們的創(chuàng)作是為時代服務的,是為時代的主人公人民群眾服務的,懂得他們的冷暖,體驗他們的苦痛和歡樂,才能寫出貼近人民生活的作品,才談得上為人民服務。
“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闡釋他的文藝觀時的立場,這其實是為當前的文學創(chuàng)作指出了方向開出了治病的良方。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作家寫出的作品不為群眾喜歡或者讀者讀不懂,有些詩人甚至以被大多數(shù)人讀不懂而引為先鋒。還有的作家作品中充滿了丑惡和陰暗的描寫,作品的形式大于內容,文學成了純粹的娛樂產品,這些都拉低了文學的品格,拉低了大眾的閱讀水平,也變相地拉低了一個民族的素質。
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這理應成為我們作家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我們要為一個偉大時代代言,需要光明的力量,需要給百姓的精神給予希望和美好。
所以我們的審美實踐活動要從過去太過自我的天地中邁出,走向為大眾為時代服務的格局,要主動體驗和觀察生活,為百姓的世界注入作家的關懷和時代的希望。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活為熔爐,在不斷的調查和體驗中寫出這個時代的特色,寫出這個時代的偉大品格。
三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作家在認識到我們應該與時代同步,富有時代的進取精神,樹立核心價值觀,再把這樣的理念應用到實踐中去,為人民服務,用美和善去感染人,激發(fā)時代的激情,為中國夢而努力。同時他還指出了具體的創(chuàng)作方法,那就是不僅僅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素材,還要從繼承中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中國樹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我們的大國形象需要文化軟實力的展示,需要講好中國故事。而大量的中國故事還沒有成為世界上有影響的文化力量,是因為作家沒有意識到我們國家那些豐富多彩底蘊十足的傳統(tǒng)對于世界是一筆財富,對西方人來說是另一種智慧。中國文化中包含的謙恭禮讓、智勇孝悌和各種文明成果已經影響到了他國文化。在國際交往日益密切,各種文化相互影響和交流的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當代生活以及世界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作家如果放棄了傳統(tǒng)文化的表達,放棄了對傳統(tǒng)文化當代復興的現(xiàn)實體驗,就等于放棄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
基于此,作家應站在強烈的時代精神立場上,為人民謳歌,為時代謳歌,用光明祛除黑暗,用正能量感召讀者,用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這是從文學和文藝的視角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沒有作家參與的中國夢是不完整的,用筆為中國夢吶喊,這是時代賦予作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