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時代的文化傳播 ——如何讓世界讀懂中國
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并進一步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 。如今,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所在。不只是政治家,藝術家也應該積極參與,用人類共通的藝術語言發(fā)揮效力,奏響命運交響曲。
“深刻道理要通過講故事來打動人,說服人。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一個鮮明感受就是,故事可以“載道” 。這是個格外需要“交流與理解”的時代,講故事正是一把融通中外的“金鑰匙” 。對世界講故事是一門藝術,要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實現(xiàn)分國、分眾傳播,要在中外古今的坐標系中選擇好題材,打通歷史與現(xiàn)代、中國與西方的隔膜,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現(xiàn)代化之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作為崛起的大國,在人類發(fā)展史上,應努力留下作為自己標記的文化產品。這需要有“中國故事、人類主題”的眼光,要越過國家的界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國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xiàn)實,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xiàn)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人類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lián)合國大會演講時提到的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就扎根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所以要挖掘更具普遍價值尺度的中國故事,應從這幾個關鍵詞,尤其是和平、發(fā)展入手,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以此為基礎的。
講好和平的故事,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是有文化根據(jù)和歷史事實的。針對“中國威脅論” ,要把握國際輿論聚焦點,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的關注關切,著力講好中國的和平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訪問印度時說: “我們都把‘和’視作天下之大道,希望萬國安寧、和諧共處。 ”“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國世代相傳。古代中國曾經長期是世界強國,但中國對外傳播的是和平理念,輸出的是絲綢、茶葉、瓷器等豐富特產。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明朝的鄭和“七下西洋” ,都不是侵略他國而是主動地與域外國家和平交往。中華文化主要是農耕文化,崇尚穩(wěn)定而又具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境界。從歷史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歷來是強烈地依戀故鄉(xiāng)故土的民族。而依戀鄉(xiāng)土、追求安定、不尚冒險使中華民族形成了安穩(wěn)、和平的性格。反觀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詩經》開始,鄉(xiāng)思鄉(xiāng)愁連綿數(shù)千年而不絕,感人心弦、動人心魄。完全有理由說,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符合民族心性的和諧鄉(xiāng)情和由此衍生的家國情懷,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同心圓”思想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相互貫通,體現(xiàn)出和而不同的個人、家國、世界共同追求美好愿景的夢想。
講好發(fā)展的故事,向世界展現(xiàn)大國形象與發(fā)展魅力。發(fā)展是現(xiàn)代人類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軌跡,也是解決社會各種矛盾、直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各種需要的基礎和途徑,已然成為時代的主題。藝術家應該用如椽之筆描繪當代中國的奮進風姿。今日之神州,高速鐵路通達四方,宏偉橋梁飛架南北,高速公路密如蛛網;“天宮”“蛟龍”奔月探海,“天眼”“悟空”傲視宇宙, “墨子” “北斗”橫空而行,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0國青年評選的中國“新四大發(fā)明” ,令世界贊嘆。這些彰顯中國發(fā)展的人間奇跡,理應成為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的中心題材,成為中國文藝家無比豐富的靈感源泉。
講好中國故事,不能繞開政黨,要堂堂正正地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歷史地看,我們黨集中干了三件事:救國,已經完成;興國,基礎扎實;強國,還在路上。世界上沒有哪個黨有如此長遠清晰的規(guī)劃。中國共產黨的成績單,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難以比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用大約占世界7%的國土使大約占世界20%的人過上美好生活,而且要通過發(fā)展自己更好地來“兼濟天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上升至80萬億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動機”。中國的和平發(fā)展之路是一條中國與世界共贏的道路。
講好公平的故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德國詩人海涅說:“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重大課題,解決了它,就把人類社會向前推進一步。 ”打開人類文明的歷史卷軸,貧困從來就是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攔路虎,脫貧之戰(zhàn)亦是當今實現(xiàn)公平的一個世界級難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腳下到大別山區(qū),從雪域高原到西北邊陲……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qū),深入特困戶家庭實地考察,明確提出“精準扶貧”戰(zhàn)略,以空前力度推進脫貧攻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最是情懷動人心。
如今,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俄羅斯中國問題專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在2017年10月19日《參考消息》撰文認為,蘇聯(lián)曾患上政治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動脈粥樣硬化” ,但中國沒有。為何中國實現(xiàn)了蘇聯(lián)沒有實現(xiàn)的目標?最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五年來中國已經讓6000多萬人(相當于英國的人口)脫貧。 《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報告》確認,中國在全球減貧中發(fā)揮了核心作用。當代中國的扶貧攻堅事業(yè),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yè)提供了正面典范。
講好正義的故事,凝聚公正的力量。公平和正義可以簡稱為公正。如果說發(fā)展側重于生產力和經濟的話,它們主要歸屬于人與自然關系領域,那么,公正則屬于人際關系包括群際關系、國際關系領域。
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0周年。在12月13日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和國際友人親屬代表時,同克里斯·馬吉、托馬斯·拉貝、羅伯特·威爾遜等親切交談,表達了對他們的先輩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所作貢獻的感謝,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維護和平、共同發(fā)展的堅定決心。
世界從不孤立,翻開人類現(xiàn)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國際友人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對此,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人民也應該知曉,讓人類共同記憶凝聚正義力量。
講好民主與法治的故事,反映人民美好生活。民主即人民當家做主、成為社會主人,它是人類在20世紀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我們黨從誕生伊始就高舉民主的旗幟,反對專制獨裁,這是吸引眾多青年和其他群眾奔赴延安、走向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治作為人類選擇的社會治理模式,也是與故事相伴相生的。中國古有商鞅變法、子產鑄刑鼎等故事,今有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的“燃燈者” ——已故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的故事。鄒碧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每一個當事人都體會到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公仆情懷。“燃燈者”越多,我們的社會就越溫暖。
2017年,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制定民法總則,為民法典編纂翻開關鍵的“第一頁”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將得到更好的滿足。安居樂業(yè)可喜,長治久安可期。
講好環(huán)境治理的故事,同在藍天下,應是一家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5日,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傳來消息:在第三屆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大會上,中國河北省北部塞罕壩林場建設者被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授予“地球衛(wèi)士獎” 。作為全球環(huán)境問題最高決策機制,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大會舉世矚目。今年,這里莊重地向塞罕壩這一抹“中國綠”致敬,也是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目標致敬。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索爾海姆引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描繪他心目中的理想圖景。中國綠色發(fā)展成功故事已深深打動世界。
講好中外交融的故事,勾畫文明同心圓。中外之間從未中斷文化的交融。講好中國故事,要內外結合闡釋好互聯(lián)互通、合作共贏的古今事例。
在西方的啟蒙時代,萊布尼茨呼喚“現(xiàn)在東方的中國,給我們以一大覺醒” !伏爾泰感慨,“中國是世界上開化最早的國家” ??梢哉f,正是中國和東方的召喚,推動了西方文明走出中世紀的蒙昧狀態(tài),迎來現(xiàn)代文明的曙光。
數(shù)千年以來,中華文化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國。詩人屈原正直高潔的愛國情懷為儒學背景深厚的朝鮮文人所景仰,推動了朝鮮半島漢文學的發(fā)展和演進;韓日越等國深受匾額文化影響,一些重要場合所懸掛的匾額依然使用漢字。唐都長安,不僅是日本遣唐使朝拜、學習的必達之地,也是佛教僧侶朝圣、求法的主要目的地。中國從未失去對世界的吸引力,伴著東方古國發(fā)展而產生的文明交融新故事,正徐徐展開,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21世紀,依舊是世界走進中國的世紀,但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世紀。一次次的“文化相遇”才能讓世界逐漸讀懂中國。因為好作品能讓海外讀者摘下“眼鏡” ,讀到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讀到他所崇尚的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等等。文化的力量,就是拉近并打動人心的力量。文藝工作者應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勇于承擔“講故事”的歷史使命,把一個真實、豐富、立體的中國生動地展示給世界。唯其如此,才不負時代的重托。
(作者為中國美協(xié)分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