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廣泉:笑聲永存
丁廣泉 張風攝 北晚新視覺供圖
弟子們?yōu)槎±蠋煫I花。翟偉攝
2005年7月5日,丁廣泉與法國弟子朱利安為社區(qū)居民表演相聲。新華社圖
丁廣泉和他的洋弟子們。新華社圖
“丁爺爺走了,一個讓病房所有人淚目的消息。比起很多高高在上的明星,我們更加敬仰這位很多80后90后都難以記起名字卻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帶給人們無數(shù)次歡笑與回憶的老爺爺。在與丁爺爺短暫的接觸里,知道了很多笑聲背后鮮為人知的心酸,好似命運最偏愛與愛笑的人開玩笑。然而丁爺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擔起責任,什么叫不離不棄。在與疾病抗爭的最后時間里,雖然不是他的管床醫(yī)生,卻能在每次轉(zhuǎn)病房時,沐浴在丁爺爺溫暖的微笑里,即使虛弱到?jīng)]有辦法下床,丁爺爺也總會微笑著和我握手,告訴我他很好,很感謝我們辛苦的付出。在彌留之際,丁爺爺坦然地簽字選擇平靜離開,并希望將自己的一切都捐獻出來,為大家做最后的貢獻。自從自以為長大以來,就很少仰慕名人,但面對如此偉岸的靈魂,不得不獻上最純粹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丁爺爺走好。”
這是2018年1月18日晚,協(xié)和醫(yī)院一位年輕女醫(yī)生發(fā)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條短信。丁爺爺乃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人稱“京城洋教頭”的丁廣泉先生。2018年1月18日因病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去世,享年73歲。丁先生這一走,帶走了許多歡歌與笑聲,留下無數(shù)惋惜與嘆息,引人思考什么是真正藝術家的尊嚴與體面。
1.他帶出了70多個國家100多個相聲徒弟
大樹的生長是有根的。人和人的結識是有緣的?;仡櫚唏g歲月,漫步時光回廊,和丁先生相識來往幾十年了,可怎么也想不起是如何和先生相識的了,是采訪?是拜訪?是一同參加活動?只記得第一次在先生家吃飯,吃了先生親自下廚做的一道菜:紅燒牛尾。真香!色香味俱佳。丁先生是回族人,做一手地道的清真菜。先生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問道:“怎么樣?好吃吧?”我忙不迭地咽下嘴里的一塊肉,“好吃!好吃!要是再爛點兒就更好了。”丁先生樂了,輕輕地扇了我一下后腦勺,“臭小子,嘴還挺刁?!边^了一星期,漢顯傳呼機響了,上面是丁先生留的一段話,“明日來家吃飯,主菜扒肉條,特爛乎。”
剛開始,稱呼他為“丁老師”,后又叫“丁先生”,叫來叫去,丁先生煩了,“以后就叫我叔吧。從你老師伯祥師兄那兒論,你應該管我叫師叔吧?!蔽业睦蠋?、相聲藝術家李伯祥先生從天津來北京時,一再叮囑我:“多向你廣泉師叔請教。他知識豐富,腦子也靈,守著這么個好師叔是福氣?!睆拇耍V泉先生就正式成為了我的師叔。
師叔善良、寬厚,教起課來一絲不茍,私底下對學生對徒弟關愛有加,不少外國留學生來京學漢語學相聲,經(jīng)常吃住在他家里,他分文不取,甚至連學費都不收。這是圖什么呢?丁廣泉說:“就是賠本兒賺吆喝唄!我賺的這個吆喝可大了去了。我們幾代相聲演員,包括馬三立師爺?shù)纳弦淮?,包括我?guī)煾负顚毩执髱?,都試圖把相聲翻譯成外語,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世界去,但都不成功。外國人以前都覺得中國人很嚴肅、很苦澀,沒有幽默細胞。其實我們很早就有了《笑林廣記》,有了幽默大師東方朔——相聲演員拜的祖師爺就是他。任何國家‘笑藝術’的發(fā)展都沒有我們長久。我趕上了這個時代,終于有機會把中國相聲介紹到國外,介紹到世界,這可賺大發(fā)了。所謂文化差異,并非無法跨越?!?/p>
他教洋學生中國傳統(tǒng)曲藝,可謂是費盡了心機。為了教加拿大留學生大山學習快板書,多年沒拿竹板的丁廣泉,把竹板的絕活兒全抖了出來了。連續(xù)幾個小時的示范,以至小臂肌肉拉傷,做了手術。
他一邊教學生一邊搞創(chuàng)作。他根據(jù)每個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漢語程度,結合演出的主題去創(chuàng)作段子。段子里一句一個問題一個扣,且扣扣相聯(lián)。他給學生們讀段子、抄段子,一筆一劃教不認識的漢字,把新段子說下來,錄制好了讓他們聽,讓學生們找感覺,最后在家中排練。一個節(jié)目的完成,往往“侃暈”了的是丁廣泉自己。
今天的相聲界良莠不齊,爭名奪利,師徒反目,網(wǎng)上爭論得昏天黑地。記得當時加拿大留學生大山在丁先生教導下,不僅漢語水平提高,表演上也突飛猛進,成了大紅大紫的洋明星,他卻拜了名氣更響、“腕兒”更大的姜昆為師。這在尊師重道的相聲界也是個“奇聞”。朋友們、學生們、徒弟們議論紛紛,各有說辭。丁先生淡淡一笑,打斷了眾人的議論,只說了一句話:“洋人也是人嘛?!币蝗缂韧亟檀笊蕉巫樱瑤パ莩?。雨果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海洋和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p>
幾十年來,丁廣泉先生通過不懈的努力,先后帶出了70多個國家100多個徒弟,簡直就是個小“聯(lián)合國”。每每談到這里,丁先生滿臉的自豪,更是感慨萬千:“我永遠忘不了我的師父侯寶林大師病中拉著我的手說:‘你呀,教洋學生,要讓他們知道什么叫中國相聲,有些傳統(tǒng)段子外國人說,效果好,多學多練?!闭f起教洋學生,丁先生就免不了說起自己學相聲、拜師侯先生的故事。
2.跟蹤侯寶林,終成大師第7位入室弟子
1944年,丁廣泉出生在西單新皮褲胡同,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在四。祖上三代都以廚藝為生。大約六七歲時,小廣泉才第一次聽到相聲。“那時鄰居家剛買了收音機,電子管的。當時大雜院兒里住著13戶人家,一到晚上,大院兒里的人們就圍坐在一起,把收音機音量調(diào)到最大,大伙兒邊啃窩頭就咸菜,邊聽著話匣子,嘻嘻哈哈地捂著肚子,前仰后合的。電臺里播的是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的《婚姻與迷信》,其實我沒聽懂什么,就跟著大家伙兒一塊兒樂唄?!贝藭r的小廣泉抬眼一看,被苦難折磨得少有笑容的母親笑了,心頭一動,“相聲這玩意兒真好,能讓大家都笑?!睆拇耍嗦暠阍诙V泉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起初,丁廣泉只是在收音機里聽到侯大師的聲音,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有一天,看到歐亞照相館玻璃窗里掛的照片,“有人一指,告訴我,這就是侯寶林。哎喲!終于看見‘偶像’了,大黑牙!怪不得他說的相聲那么可樂呢,他長得就那么有喜感。”
打那以后,小廣泉隔三岔五地往照相館跑,就為看看心中的偶像——那張照片。直到9歲,一次他在街上瘋跑玩鬧時,偶然見到侯寶林先生,“追星”正式上演。
“當時,侯先生從那里路過,我一看這不是侯寶林嗎?!我扔下一起玩兒的小伙伴,獨自悄悄跟在侯先生后面走了一段。他大概發(fā)現(xiàn)有人跟蹤,停了下來。因為家里窮,我穿得跟要飯的小叫花子差不多。侯先生可能也把我當成要飯的了。當時我不知道應該稱呼‘先生’還是‘老師’,鼓足了勇氣問:‘您是侯寶林嗎?’他一下子就樂了:‘哈哈,是?。∧阏J識我?為什么跟著我呀?你家住哪兒???’侯先生非常親切,一點兒架子也沒有,還和我聊了起來。因為我父親在西單一帶做燒餅非常有名,一提起來,侯先生竟然認得。我說我特別喜歡相聲,特別想學相聲,侯先生點點頭,嚴肅地叮囑我說:‘先回去幫爸爸媽媽好好干活兒,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之后再說相聲?!M管當時沒有實現(xiàn)我學相聲的愿望,但我高興極了,高興了好長一陣子,因為我見到侯寶林了!”這爺兒倆誰也沒有想到、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后,這個小孩子竟然拜在侯寶林大師門下,成為侯寶林的第7位嫡傳弟子。世上無奇事,一切皆有緣。
打那以后,丁廣泉牢記侯先生的叮囑,認真學習,參加了學校宣傳隊,業(yè)余時間說相聲。夢想的種子,在他心中不只生根,且發(fā)了芽。讀中學時,文化館成立了相聲表演訓練班,他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興奮地報了名,通過學習,終于站到自己向往已久的舞臺上。1964年,高中畢業(yè)的他聽說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招收學員,立刻前去應考。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面試主考老師竟然是他晝思夜想的侯寶林大師。
“這不是當年在我身后跟蹤我一站多地的小男孩兒嗎?”侯大師的記憶力真是驚人,“你父親不是做燒餅的嗎?”追夢腳步從未停歇的丁廣泉,又一次站到了偶像的面前。
看過丁廣泉的表演,侯寶林先生決定錄取他。恰在此時,剛剛成立的國防科委某基地文工團需要全國各行各業(yè)人力物力的全力支援,聽說侯寶林所在的中央廣播文工團要錄取丁廣泉,認為這樣的人才絕對不能錯過,于是來了個“截和”,把丁廣泉納入麾下。丁廣泉錯過了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卻來到了新疆,在實驗現(xiàn)場目睹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來到部隊后的丁廣泉,始終堅持在相聲的創(chuàng)作與演出中不斷提高技藝。在此期間,他和侯寶林大師只有過一些書信往來。1970年,因為文工團解散,丁廣泉轉(zhuǎn)業(yè)回到了地方,成為一名工人——車工、木工、搬運工,他都干過。他還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文藝骨干。
1973年,是他終生難忘的年頭。在老作家苗培時的引薦下,丁廣泉再次見到侯寶林大師,正式拜侯寶林先生為師。當年,講究傳承和面授的相聲界,拜師極為嚴格,必須有“引、保、代”三師,即引薦人、保人和代師傳藝人。當時,苗培時老師為引師,文學大家吳曉鈴、武生泰斗王金璐為保師,正式舉行了丁廣泉拜師儀式。從此,丁廣泉成為侯寶林大師的第7位入室弟子。
拜師之后,丁廣泉受益匪淺。無論是表演上的基本功,還是創(chuàng)作表演的理論,師父都傾囊相授。
“侯寶林先生對我相聲水平的提高幫助真是太大了。盡管我以前在文化館學過相聲,在部隊也有過演出實踐經(jīng)驗,但我對相聲藝術的理解真的很不夠。師父總讓我們思考:你自己心里認為你的表演好嗎?你覺得你說的每一句話有滋味嗎?他告訴我,好的相聲演員,一定要學識淵博,知識豐富,見解獨到,善于表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要有快樂的人生觀。
“師父說,學好相聲,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定要有文化,最低也要達到大學水平。我后來通過自學達到了師父所說的這個要求。第二,不要以此為業(yè),指的是以說相聲謀生。你一定要真正地去愛它,才能真正為相聲事業(yè)做出貢獻。
“師父總是對我說:‘相聲演員一定要不斷地磨練自己,才能把像樣的歡笑帶給大家。記得他曾給我排了個段子叫《保衛(wèi)西沙》,當時師父每禮拜到我家來一次,前前后后給我排演了半年。這半年時間,我沒有練過別的段子,排到最后,我自己已經(jīng)練‘傻’了,我覺得我都不會‘說人話’了。似乎我怎么說都不對。但是,當這個段子拿到舞臺上,演出效果果然和以前大不一樣。我收獲了前所未有的驚喜。更令我終生難以忘懷的是,師父親自上臺,和我一起為吳曉鈴先生和總后勤部的官兵表演了這個節(jié)目?!?/p>
1993年2月4日,也是一個寒冷的冬日,一代語言大師、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駕鶴西游。丁廣泉與師父的情感至親至厚,深如父子,他悲痛萬分。在前往八寶山送靈的路上,我和丁先生坐在頭車上,后面就是侯寶林先生的靈車。丁廣泉痛苦到了極點,一路上回頭望著師父的靈車,目不轉(zhuǎn)睛,任兩行熱淚肆意而流,哭聲哽咽。這哭聲況味,恰如臺灣詩人余光中所言:“在這兩次哭聲的中間,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蕩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3.“在另外一個世界里,我還在說相聲”
光陰無休止,經(jīng)年回眸,一些事,不需撿拾,永遠記在心上。那一年,師叔叫我去東四清真寺等他,口氣十分著急,我火速趕到。原來坦桑尼亞留學生阿瑪爾要訂婚,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瑪爾尋求老師丁廣泉的幫助。炎熱的夏天,丁先生帶著阿瑪爾和她的未婚夫,趕到清真寺,隨即,伊斯蘭教協(xié)會副主席陳廣元老師作為證婚人,丁老師和我作為見證人,都在結婚證上簽了名,這樣才沒誤了阿瑪爾回國舉行婚禮的期限。
阿瑪爾激動地摟著丁廣泉直叫“老爸”,此時,跑了一下午的丁老師滿頭大汗,臉色蒼白。他為這些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孩子們”無私地奉獻付出,同時也收獲和感受著這些“孩子們”對他的尊敬和情誼。有的學生在結婚的時候請他去做家長;有的學生在孩子接受洗禮時請他做教父;許多學生的終身大事都讓他把關;幾乎所有在中國結婚的婚禮他都應邀參加……
“我覺得,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人與人之間都是真心換真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迸笥褌兒图胰似鋵嵍紴槎V泉捏了一把汗,因為這樣透支地教學、創(chuàng)作、講課,早晚會累趴下的。尤其是他的夫人楊佳音,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同為相聲演員的夫人,知道丁先生把相聲事業(yè)看得比天還大,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勞動是承受不了的。果然,由于過度疲勞,丁先生2007年在陰陽界上走了一遭。
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的咖啡廳里,師叔給我講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連續(xù)高燒至昏迷,我被送去急救。這一搶救,竟然用了整整45天,診斷為軍團菌性肺炎,醫(yī)院下了7次病危通知書,用盡了各種治療方法。醒來后,我才知道這45天家人承受了怎樣的痛苦煎熬。當時我自己并沒有感覺到難受,醒來時,你嬸兒說過了45天了,我覺得只過了一天。但是,在這一天里,我干了不少事。我感覺自己是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我還在說相聲,還在搞創(chuàng)作,對于‘死’過一回、陰陽界上走一次的人來說,只要活著一天,就幸福著一天。”師叔笑聲爽朗,這次起死回生的經(jīng)歷,讓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領悟,他更加珍惜所熱愛的相聲事業(yè)了。對他而言,把相聲這門藝術傳播得更遠更廣,是心愿;把歡聲笑語傳播到人們心中,是使命;為了心愿和使命,他還要繼續(xù)和病魔抗爭,不懈努力。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相聲給更多人帶去歡樂,也希望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感染每一個被病痛折磨的人。
在生病之前,他每周都要到北京三所大學去講課,并被聘為客座教授。生病之后,只是因為身體原因,他不得不減少工作量,三所大學改兩所了。他將多年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撰寫出版了《我的語言教學與國際推廣——相聲傳播與漢語教學研究》《學漢語說相聲》等著作,錄制了60集學術講座視頻。
相聲教學,讓丁先生以傳播快樂的方式,架起了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的橋梁,他也因此獲得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被授予“世界藝術大師”和“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的稱號。
2014年,他第二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被確診為肺癌,并且已經(jīng)到了中期,只能進行肺葉的部分切除手術。手術中,他還保持著樂觀心態(tài),鼓勵病友們:“好多得癌癥的人都是被嚇死的,不能把這個病太當回事,也不能把自己當病人。”手術后僅僅一個月,他又站上了講臺。
這一次病魔再次向他伸出了魔爪,他沒有躲過去。73歲,他還不很老,還有很多心愿未了。前些天,他還談到了相聲的現(xiàn)狀,憂心忡忡。“相聲的發(fā)展,要有好的環(huán)境,同行們要同心同德,晚輩們要加倍努力,更需要德高望重的領軍人物。相聲大有希望?!?/p>
他走了,帶著欣慰和未了心愿走了。他留下遺囑,他的遺體已由家人無償捐獻給醫(yī)療機構,為我國醫(yī)學教育、科學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貢獻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他生前的遺愿為:無需告別,不辦儀式,不留下痛苦,讓笑聲長存。
丁師叔,一路走好!天堂又多歡樂,笑聲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