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良師益友馮其庸先生
馮其庸(左)翻看周宏興(右)出版的大理石畫冊連稱神奇
馮其庸、周宏(紅)興發(fā)表在《考古》1981年第1期的調(diào)查報告
在北堡寨村拾得的彩陶、石器、骨器、蚌器的殘片和遺物。
馮其庸為畫冊題詞
1月22日,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離開我們一周年了。這些日子,我總是時時想起他,總想和他說說話。馮先生是我最為敬重的良師益友之一。我們相處了半個多世紀,在教學、研究、社會活動、賞石文化、書法藝術(shù)等諸多領(lǐng)域,他對我的指導、幫助和激勵,令我永銘于心,感戴不盡。
和馮其庸先生最后一次談話
近幾年,因馮老體弱多病,很少去他府上探望,但經(jīng)常通電話交談近況。2016年12月下旬,我打電話給馮老,他躺在床上以微弱的聲音說:“我現(xiàn)在已不能下床走動。年輕時,我被車撞過,大腿骨受重傷,是一位老中醫(yī)給我治好了。他提醒我說:‘等你老了的時候,這個傷痛還會找上你的!’現(xiàn)在想起來,他的話還真應(yīng)驗了……”
這次談話一個月后,即2017年1月22日,馮老女兒燕若告知我,馮老已病逝,令人十分悲惋。
2017年2月5日,在八寶山舉行的先生遺體告別儀式上,我敬獻一副挽聯(lián):
歷經(jīng)風雨永存赤子之心家國情懷
瀚海跋涉實乃學界楷模傳承百代
以表達我對馮老的深切懷念與感激之情。
共同發(fā)現(xiàn)新石器原始遺址
1964年秋,我和馮其庸先生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組織部分師生赴陜西西安參加農(nóng)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即農(nóng)村“四清”運動)。我和七八位師生被分配到西安南郊長安縣王曲公社北堡寨大隊,馮其庸先生則被分配到離我們不遠的終南山下的一個小山村,相見的機會就比較多些。
北堡塞村地處一片土坡之上,一條寬約3米,深2米的壕溝將村莊分成上坡與下坡兩部分?!八那濉惫ぷ髦啵以诤緶贤帘诤吞锕〉忍幇l(fā)現(xiàn)了許多彩陶、石器、骨器和蚌器的殘片與遺物(見右下圖)。我把這些殘片和遺物交給馮先生過目。他十分驚訝,立即認定,這都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存,要我更多地去搜尋。我和馮先生還抽空兒到北堡寨周邊幾個村落去考察與搜集,得到數(shù)十件較完整的陶器等遺物。
1965年夏,“四清”工作結(jié)束,返京之前,我們將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原始遺址向陜西省考古所作了匯報,他們派專人到現(xiàn)場考察,確認這一發(fā)現(xiàn),并制定了相應(yīng)保護措施。
關(guān)于上述“考古”的活動,馮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很有感觸地回憶說:“我和宏興同志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友誼了,最難忘的是1964至1965年,我們一起參加人民大學在陜西長安縣的‘四清’工作。我們在王曲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原始文化遺存,北京大學原始文化專家蘇秉琦教授、中科院郭沫若院長都看了,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后來,我們寫了一份王曲地區(qū)原始文化遺存的考古調(diào)查報告,交給了《考古》雜志?!犊脊拧冯s志的人說,由非考古專業(yè)人員寫的合格的考古調(diào)查報告這還是第一次。但不久《考古》也???。不想十多年過去后,這份報告還在1981年第1期《考古》雜志上發(fā)表了(見右上圖),這是我們共同感到意外的事?!保ㄒ姟吨腥A國學名言》序言一文)。
志趣相投酷愛賞石
馮其庸先生對賞石文化、賞石藝術(shù)可謂“情有獨鐘”。宋代用于園林建筑的大型湖石(又稱“花石綱”),如蘇州原織造局、揚州博物館、北京白塔寺等地均有遺存,馮老也都親自去考察并拍照,他還專程赴河北保定尋訪宋代蘇東坡珍藏并刻有親書銘文的“雪浪石”,得見于一家醫(yī)院的花園小亭內(nèi)。
我與馮先生有此共同的癖好,在千姿百態(tài)的賞石藝術(shù)中,我酷愛收藏天然大理石畫,含辛茹苦、樂此不疲。我從幾千幅石畫中選出五百余幅,匯編成冊,準備出版。1999年8月初,我攜帶畫冊書稿敬請馮老為之寫序和題詞。
馮老翻看《神鷹圖》、《遠古大山幻美女》等眾多石畫照片,連連說:“太美了,太神奇了!”(見左上圖)
接著我又把幾幅極其珍貴的石畫照片請馮老過目。馮老拍案叫絕,激動地說:“這是舉世無雙的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國寶,一定要保護好!”
8月11日,馮老完成了《天然石畫 無盡江山——周宏興所藏的天然石畫集》一文。在這篇近三千字的序言中寫道:“面對這五大冊石畫畫冊,真如行山陰道上,有目不暇接的感覺;也如同入寶山而眼花繚亂,目迷五色。這五大冊石畫應(yīng)該是一個石畫的寶庫了”?!熬瓦@批石畫的內(nèi)容和質(zhì)量來講,那么,就是把上面蘇東坡、徐霞客、阮元等人所有的題贊加在一起,用來贊嘆這批石畫,我覺得也不為過。我面對這批石畫,竟有不敢提筆之嘆;如就這批石畫的色彩來說,更不是東坡當年的‘水墨希微’,而是五彩斑斕,實在是一種稀世奇觀,無怪蘇東坡以來的許多賞石之士,都感嘆有地下畫士,在作鬼斧神工之筆”!
馮老在完成這篇序言的同時,也為這部大型畫冊寫了題:
“天地氤氳 宇宙秘藏”
2013年1月15日至2月28日,《石頭上的梅花——周宏興教授美石迎春展》在首都自然博物館隆重舉行。所展示的百余方五彩靈璧石上,“綻放著”千姿百態(tài)的梅花形象。馮老觀看了這些帶有各種梅花形象的奇石之后,詩興大發(fā),當即寫成七絕一首:
鐵骨冰肌玉化姿
洪荒太古發(fā)新枝
丹霞一片爛漫雪
開向人間頌好時
馮老還情不自禁地撰寫了盛贊美石的楹聯(lián):
無限江山盡是天然圖畫
千花百草都由自己生成
為書法作品集題名作序
2008年9月,馮老為我的書法集《周宏興書法藝術(shù)典藏》題寫書名;2013年初,安徽出版集團決定出版我的《中華國學名言》(六卷集),恭請馮其庸為主編。該書由我書寫國學名言三百幅;馮先生抱病為該書題寫了書名并作序:
指書指畫,本來是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但一直未得到宏大發(fā)揚。高其佩的指畫已是很突出的一位了,但指書卻是找不到像高其佩這樣的人。我看了宏興同志的指書,可以說是大為嘆賞,他把指書發(fā)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是中國書法史上奪目的一頁。他的指寫隸書,包括他的擘窠巨書,有金石氣,有古篆味,沉穩(wěn)厚重,遠離世俗,獨辟蹊徑,別樹一幟,實為難得。我現(xiàn)在老病不能舉筆,只能勉書數(shù)語,以見賞贊之意,并系一詩,以為短文之殿:
奉題周宏興兄指書
淋漓指墨見精神,心畫心聲最是真。
難得下年參佛指,龍蛇點畫指頭春。
2013.1.14晨于古梅書屋
同年夏,“周宏興書法藝術(shù)典藏館”、“周宏興天然大理石畫珍寶館”、“周宏興珍藏文化巨匠文獻館”三大藝術(shù)館在安徽安慶五千年文博園建成。馮其庸先生為書法館題寫了館名;他為《中華國學名言》和《大理石畫珍藏集》所寫的兩個序言,全文刻石分別置于兩個藝術(shù)館大廳之首。
時光飛逝,一眨眼就到了馮老去世一周年祭日。感受馮老的學識,感恩馮老的幫助。半個多世紀的友誼歷歷在目,睹物思人,老淚漣漣……
2018年1月10日于京華崇石齋
(作者為著名作家、書法家、鑒賞家、教育家、詩評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