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畫的“變”與“不變” 在變的時代中以“變”為主流
在時代的發(fā)展與朝代的更迭中,文藝從古至今都在變。唐詩宋詞元曲是一種變,宋元明清的繪畫是一種變,從陶到瓷也是一種變?!白儭痹炀土酥袊幕木逝c時代的高峰,也增添了無數(shù)豐富的內容;“不變”保留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也維系了文化發(fā)展中的血脈和基因?!白儭钡耐瑫r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傳統(tǒng),而“不變”的阻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變”的可能以及“變”的程度。盡管文藝的不同種類有不同的“變”的方式和表現(xiàn),可是,在“變”的過程中都出現(xiàn)了與之相應的能夠反映“變”的代表時代的大師。而不同時代的審美使得即使是畫同一座山,不同時代的感覺也是全然不同的,包括基本的皴法也不一樣,正如不同時代的詩人吟誦同一座山的感覺全然不同一樣,這之中的時代之變是藝術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是常態(tài)的,“不變”是暫時的。“變”或快或慢,或急或緩,而“不變”并非是靜止,其暫時的特性是個中蘊含著“變”的蠕動,或是“變”的孕育。
“變”與“不變”的辯證法表現(xiàn)在文藝中,又不同于社會發(fā)展中的一般規(guī)律。在社會的發(fā)展中,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些變是顛覆性的,是突變,是劇變。比如新技術推出的電燈取代了有幾千年使用傳統(tǒng)的油燈,“變”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與生活品質??赏瑯邮钱嫯?,在電燈下畫畫與在油燈下畫畫的結果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并沒有因為電燈亮度的增加而提高了繪畫的水平。荷蘭畫家倫勃朗17世紀正是在原始的燈光下創(chuàng)造了他的藝術奇跡,為后世創(chuàng)造了繪畫中獨有的光影美學。當電燈出現(xiàn)之后,繪畫之變所表現(xiàn)出的是人們對光失去了興趣。中國畫家自古以來基本上不畫光,油燈與電燈反映在物象上不同的感覺并沒有出現(xiàn)在水墨畫上,因為,光在中國畫中不是主要的,所以,再現(xiàn)代化的光源也不會影響水墨畫的表現(xiàn)??墒?,進入到20世紀之后,因為西方藝術教育的影響以及所帶來的具有顛覆性的審美方式,中國畫家縱然還是用毛筆在宣紙上畫畫,卻對光影關系產生了興趣,并表現(xiàn)在畫面之中,因為現(xiàn)實主義所要求的現(xiàn)實的“真”與中國古代美學中“寫真”的“真”不同。起初,傳統(tǒng)的中國畫家對這種“變”有所不解,并提出質疑,以“不變”的傳統(tǒng)來教訓那些變法的畫家,但在現(xiàn)實主義為主流的時代之變中掀不起大浪。傳統(tǒng)的中國畫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的爭論中走過了百年的歷程。
中國繪畫的特殊性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其他文藝樣式。今天如果寫古體詩,面對高樓大廈而無小橋流水,那格律也是必須要遵守的,如同古人那樣推敲和講究平仄;反映在品評中,如果違反了格律就會遭到詬病而無臉面。這就是形式上的“不變”,是“變”中的“不變”。中國畫顯然沒有像古體詩那樣的古體畫,所謂的可以參照的傳統(tǒng)都表現(xiàn)為不斷演變的歷史,不變的是毛筆、宣紙和水墨,這只是材質上的。材質雖然是基礎和表象,卻與中國畫的根本相關聯(lián),因為它沒有選擇性和替代性。雖然中國畫在百年來的發(fā)展中材質沒有變,形式和語言卻大相徑庭,進入了“筆墨等于零”的時代。這不像寫古體詩可以完全丟棄筆和紙而在電腦上寫,畫中國畫不用說用電腦,即使全部用水彩去畫山畫水,那也會受到質疑而被拒于“中國畫”的門外,一定會被認為是水彩畫的風景,而非中國畫的山水。如此看來與寫作相關的材質并不重要,而中國畫卻固守在材質上表現(xiàn)出“中國畫”“不變”的最基本的特征。與之相應的是,20世紀中國畫的發(fā)展又是一個不斷變的歷史,齊白石、黃賓虹是一變,潘天壽、李可染又是一變;“海上畫派”“嶺南畫派”是一變,“江蘇畫派”“長安畫派”又是另一變。變來變去,“變”的都是根本性的內容,而“不變”的是毛筆、宣紙和水墨。中國畫的“變”從題材內容到形式語言,甚至表現(xiàn)在與展示和觀賞相關的裝裱形式上,如比較重要的就有全國美展不展立軸和手卷,因此,在全國美展中看不到傳統(tǒng)的立軸和手卷,“西式”成為主流,那名為“中國畫”的時代之“變”就顯而易見。客觀來說,21世紀的中國畫與20世紀之前的中國畫相比,不變的內容已經少之又少。
從整體上來看當代中國畫,“不變”是表面的,包括“中國畫”的名稱和材質,以及宣紙托底的方式;“變”是根本的,包括中國畫的精神、中國畫的品格、中國畫的氣韻、中國畫的形神、中國畫的筆墨、中國畫的審美,這些都是中國的,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更是接續(xù)中國文化血脈的傳統(tǒng)。這些都在變,而且是勢不可擋的變。當代社會的變,聚集了推動當代中國畫之變的巨大力量。社會以及社會中的組織、經濟以及日益膨脹的金錢力量、市場以及各種關聯(lián)的藝術產業(yè),都在無情地主導了“變”的潮流。無疑,中國畫在“變”的過程中失去了根本,誰都不會贊同;可是,中國畫的精神與品格、氣韻與筆墨等在現(xiàn)實中都已經走了形,基本上失去了根本,人們卻視若罔聞。在主流的導向出現(xiàn)問題的今天,實際上在以“變”為主流的當代中國畫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如何守住一點“不變”的根本,將關系到中國畫的未來發(fā)展與中國畫未來的本體面貌。
面對中國畫的世紀之“變”,人們還是希望能有一些“不變”的內容以維護中國畫傳統(tǒng)的臉面,因為在全國美展中還有“中國畫”,各美術院校的教學中還有“中國畫”的系科。等有一天,全國美展中只有“繪畫”而沒有了“中國畫”,美術院校中也沒有了獨立的“中國畫”教學,那么,中國畫的“變”將是沒有“不變”的徹底的“變”。當有這么一天,中國畫有如此的“變”,而沒了能夠保全臉面的“不變”的根本,那么,我們將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