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力量的生長——五年來青年評論家的群體涌現(xiàn)
“我們在理論評論領域取得了諸多的成就:文學評論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強,對真問題的發(fā)掘和探討越來越多、虛空高蹈的“強制闡釋”越來越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對當下現(xiàn)實更具闡釋力的批評話語也正在建立形成?!?/span>
過去的五年中,我們在理論評論領域取得了諸多的成就:文學評論的有效性得到了加強,對真問題的發(fā)掘和探討越來越多、虛空高蹈的“強制闡釋”越來越少,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論體系和對當下現(xiàn)實更具闡釋力的批評話語也正在建立形成。而與此同時,也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克服,諸如真話說得還不夠多,文學評論“甜蜜化”、“套路化”的痼疾依然不時困擾……所謂“重建文學批評有效性”,其實也正是對文學初心的不斷找尋——這是我們此前一直在做的事情,同時也是未來要繼續(xù)堅持的事情。
過去的五年中,一道醒目的風景,便是文學評論隊伍中新力量的注入。一大批“70后”、“80后”的年輕評論家,在過去的五年中經(jīng)歷了從“沉潛”到“發(fā)聲”的蛻變,如今已闊步走上了文學評論的前臺。對于青年評論家集體涌現(xiàn)的現(xiàn)象,我們不妨從三個層面分別入手,展開大致的梳理分析。
首先,是現(xiàn)象本身的呈現(xiàn)層面。青年評論家的涌現(xiàn)無疑是一個持久而全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富標志性乃至象征意味的事件,無疑是其研究成果以群體身份結集成為叢書出版。近年來,“70后”評論家群體的理論批評叢書不斷推出,例如云南人民出版社有“70后批評家文叢”,張清華、孟繁華主編的“身份共同體·70后作家大系”系列叢書在小說和詩歌之后,又推出了“70后”評論家文集12卷?!?0后”也不甘落后:上世紀90年代的“火鳳凰文叢”推出了郜元寶、王彬彬、張新穎等一批當年的青年評論家,如今這只“鳳凰”涅槃重生,主角換成了黃平、金理等“80后”的青年學人,兩代“鳳凰”之間,當然充滿了傳承與生長的力量;2015年周明全新著《80后批評家的槍和玫瑰》問世,這是一部“80后”評論家的訪談集,可謂是一批評論界新銳的集體亮相展示;新近問世的“微光:青年批評家集叢”,也向我們集中展示了一眾青年評論家近年來的全新成果。
對于青年評論家的涌現(xiàn)和成長,文學界始終給予關注,并且有意識地提供了有力的幫扶。例如,《文藝報》在“洞見”、“聚焦文學新力量”等欄目中,有意邀請新銳評論家來寫新作家、談新現(xiàn)象,為青年評論家的成長提供了重要平臺。再如《南方文壇》的“今日批評家”欄目,作為標桿式的存在,該欄目近20年來致力于推介青年評論家。
第二,現(xiàn)象背后的動力。評論新人的涌現(xiàn),一方面得益于文學界通過傳統(tǒng)方式給予的關注、幫扶;另一方面,也與新媒體話語場興起等新的時代條件有關。例如,以聯(lián)合課堂核心成員為班底,專門發(fā)表評論新人作品的“同代人”微信公號,北大、北師大等其他高校也同樣推出了類似的微信公號。這些公號上的文章未見得都成熟,但它們?yōu)楸姸嗟奈膶W評論新人提供了發(fā)出聲音的機會、或者說發(fā)出聲音的儀式,對其信心的建立、職業(yè)道路的堅持,無疑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一些原本不容易進入文學界視野的評論寫作者,如今有了更便利的傳播條件和發(fā)聲平臺,也不會被輕易埋沒。此外,“80后文學研究與批評”、“非常道文藝”等公號也都熱情關注青年學人,對于那些已經(jīng)入行、但仍在成長的青年評論家們,新媒體平臺的發(fā)達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發(fā)出聲音、產(chǎn)生影響、相互交流促進??偟膩碚f,如今不論是評論界的整體風氣、還是全新時代語境下的傳播方式傳播平臺,都非常有利于年輕評論家的出道和成長。因此,在文學評論新人涌現(xiàn)一事上,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成果,并且有足夠的理由去懷抱更大的期待。
第三,青年評論家不斷涌現(xiàn)帶來的意義及價值。在過去的五年之中,我們已經(jīng)從青年評論家的身上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許多新的閃光點。例如,他們熱情地關注同時代人的寫作,對于“70后”、“80后”乃至“90后”作家的作品,他們既充滿熱情,同時也獨具優(yōu)勢:他們有著類似的成長背景,共享著近似的經(jīng)驗基礎、話語方式、思想資源、精神結構乃至精神疑難。因此面對同代人的寫作,他們在很多時候能夠擁有更真切的生命體驗,與文本更好地產(chǎn)生呼應并進入其中。我們這些年重提“批評作為寫作”,文學評論者自身生命感受和情感認同的介入,是令文學批評成為“寫作”的必要條件之一。其次,我們能夠從青年評論家的身上看到尖銳、坦誠、敢于批評的一面。當我們談論青年評論家“犀利”的一面,以上這些都是鮮明的例子。此外,許多青年評論家已經(jīng)在文學評論的寫作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或者說特色,也呈現(xiàn)出我們在文學評論中許多久違了的美學品質。當然,也有許多問題是被多次提及而依然有待解決的,例如很多時候,青年評論家在話語資源和思維方式上依然沒有完全脫離開師長前輩的譜系,在評論寫作的視野寬度和現(xiàn)實闡釋力方面,他們還被期待做得更好等等。但無論如何,經(jīng)過過去五年間雨后春筍般的迅速成長,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青年評論家群體強有力的走勢,感受到了一種文學力量的茁壯生長——它使我們對中國文學評論事業(yè)的未來圖景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