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背后的故事
將軍的鐵骨柔情
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突圍轉移時,血灑十字嶺,時年37歲。
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左權將軍先后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等職,為創(chuàng)建并鞏固華北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和普通人一樣,這位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的八路軍高級將領,對家人也充滿了柔情和牽掛。從1940年11月到1942年5月犧牲的前三日,左權給妻子劉志蘭寫了十多封信,字里行間包含著他對年輕嬌妻的關愛、對不滿兩歲女兒的牽掛,體現(xiàn)出這位抗戰(zhàn)將領的鐵骨柔情。在最后一封信中,左權深情地對妻子說:“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二十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黨的整頓之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睅资旰蟮慕裉?,重溫這些感人的書信,真是催人淚下。
戴安瀾的鐵漢印章
這枚鐵漢印章的主人,也是一位錚錚鐵漢,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
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yè)的戴安瀾,先后參加過長城抗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和昆侖關戰(zhàn)役。1942年,作為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的戴安瀾,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zhàn),取得了同古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1942年5月26日在緬甸茅邦村壯烈殉國。盟軍稱贊他是同盟國青年的模范,他是30萬中國遠征軍的優(yōu)秀代表。1942年10月29日美國政府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向其頒授懋績勛章一枚,戴安瀾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反法西斯斗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
1943年4月1日,在廣西全州隆重舉行戴安瀾的國葬儀式。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蔣介石、林森、張治中等國共兩黨軍政要人都送了挽詩、挽詞和挽聯(lián)。毛澤東題寫挽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敝芏鱽眍}寫挽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死”字旗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四川安縣年輕人王建堂投筆從戎,串連組合起百十個具有同樣熱情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大家一致請纓殺敵,意志堅決。王建堂出征前,父親王者誠寄來一面旗幟,鼓勵兒子為國捐軀,奮勇殺敵。旗的正中寫著蒼勁有力的“死”字?!八馈弊值淖笥覂蓚葘懼鴰仔行∽郑河疫?,“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邊,“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王建堂帶著隊伍至重慶,被編入二十九集團軍野戰(zhàn)補充二團,經(jīng)整訓后,奉調湖北參戰(zhàn)。從軍后的王建堂,沒有讓父親失望,他先后參加了武漢會戰(zhàn)、常德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等大小戰(zhàn)役數(shù)十次,由于作戰(zhàn)勇猛且指揮調度有方,先后兩次獲得戰(zhàn)區(qū)長官部授予的甲級勛章。如今,這面“死”字旗,是王建堂在上世紀80年代憑著記憶復制的。雖然只是一件復制品,但它依然在向人們講述著,中華民族所經(jīng)歷的那段苦難與悲壯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