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創(chuàng)作者要有“一顆純凈未蒙塵垢的心”——訪編劇董妮
●挖掘童真、童趣,不全部是技術活,要求劇作者有一顆純凈未蒙塵垢的心,要克服裝傻、扮弱智的傾向,將一些有意思的事件、行為或語言,進行不露聲色地拔高。
●兒童劇中有成人的指向性、引導性,但這種指向性、引導性一定要以兒童的思維方式、兒童的行為方式、兒童的邏輯方式予以呈現(xiàn)。
六一期間,一部以“哪吒鬧海”這個人們廣為熟悉的故事為載體、由綿陽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兒童劇《哪吒》在四川綿陽上演。原以為這樣的題材、這樣的人物很難在舞臺上展現(xiàn)出新意,但觀罷全劇,記者看到了一個嶄新的、與眾不同的哪吒形象。這版哪吒不再是過去影視作品中塑造的神,更像是生活中鄰家的孩童,具有了豐富的人性和童真,契合著當下的戲劇審美。而創(chuàng)造這一充滿人情味兒形象的就是編劇董妮。從《小飛俠彼得·潘》《想飛的孩子》到今天的《哪吒》,在兒童劇舞臺上,董妮已經(jīng)先后給孩子們奉獻出了多部優(yōu)秀的作品。她的兒童劇充盈著滿滿的童趣、童真,貫穿著對真、善、美的呼喚,詩意、溫暖而飛揚。她心中的兒童劇是什么樣的?又是如何塑造孩子們所喜愛的兒童劇形象的?六一節(jié)之際,圍繞上述問題以及當下兒童劇創(chuàng)作的熱點話題,本報記者采訪了董妮。
記 者:為什么會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選擇“哪吒”這樣一個形象進行重新的塑造?這個傳統(tǒng)人物與當下兒童觀眾的審美契合點在哪里?
董 妮:每一個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都會發(fā)現(xiàn)哪吒是童年時的偶像之一。這是因為他有正義感,有愛心,還有一身神奇的本領。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使得這個形象千古流傳。哪吒的故事具有傳奇色彩,他的經(jīng)歷并不復雜,但在其成長過程中,上天入地、死去活來、悲歡離合等情節(jié)都具備了,對于今天的兒童來說,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成長經(jīng)歷同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讓孩子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并且與現(xiàn)代的審美相契合,是我們重新塑造哪吒這個形象的初衷與緣起。
創(chuàng)作過程中,契合當代的審美需求,從兒童劇本體出發(fā),對哪吒的形象重新進行了梳理與定位,刻意回避了原作中哪吒暴力的一面。較之《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兒童劇中的哪吒不再是個一出生就擁有神力的孩子。他的著名兵器乾坤圈與渾天綾,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他為民舍命后,得到神仙的稱許與幫助獲贈的禮物。開始時,哪吒對這兩件兵器運用得并不稱手:一扔乾坤圈就砸得自己一瘸一拐,一揮渾天綾就把自己裹成了個“粽子”。后來,他通過刻苦練習,終于能夠自如地使用這兩件兵器。這也是當代審美的一種要求:一切本領都需要通過學習和努力才能獲得。
記 者:在《哪吒》的改編中,您回避了一些暴力的元素,這樣的嘗試也體現(xiàn)在《小飛俠彼得·潘》中。您認為,兒童劇應該著重向孩子們傳達什么樣的信息?
董 妮:兒童的心靈世界是充滿著陽光、純凈、歡樂、美好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世界也是成人給的。成人給予兒童的精神養(yǎng)分必須是健康、光明、正面、美好的事物,因為兒童的接受是無條件的。你給他陰暗、暴力、負面的東西多,他們的心靈世界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我改編時,一定仔細地衡量什么樣的內容是兒童不合適的,從而小心地剔除。這是一個兒童劇作者的責任。刪除也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切忌粗暴,一是刪除掉了這些東西后,要使情節(jié)和人物對接,不要出現(xiàn)空缺感和跳躍感;二是有些殘暴、負面的東西,是可以改造成幽默、頑皮,甚至是兒童式的惡作劇。這些筆墨,一是要慎重,二是要大膽,三是要細膩。有些觀點說,可以給兒童看血腥和暴力,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接受能力強,什么都能理解,早接觸、早產(chǎn)生免疫力。但我認為,兒童劇應該向兒童傳達真、善、美的信息,著力點應放在告訴兒童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樣他們對假、丑、惡便自然具有了免疫力。
記 者:當下兒童劇創(chuàng)作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用成人思維代替兒童思維,過度將成人世界的想法、規(guī)則強加在兒童身上。對此,您是如何思考的?
董 妮:所有的兒童劇都是要把成人的想法帶給孩子們, 問題在于這種來自于兒童的生活又要高于兒童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必然要遵從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的規(guī)律。兒童劇來自于兒童的生活,受眾是兒童,這個中間如果沒有成人的指向性、引導性,肯定不行。但是這種指向性、引導性一定要以兒童的思維方式、兒童的行為方式、兒童的邏輯方式來予以呈現(xiàn)。 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忠實于生活的基本原則。將成人思維直接放在兒童劇主人公的身上,以成人的思維方式、成人的概念、成人的言行去支配兒童劇的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支配兒童劇中的人物做事說話,跟成人戲劇當中概念化地表現(xiàn)人的毛病是雷同的,是概念化、公式化在兒童劇領域中的“變體”。這樣做兒童本身就不相信、不接受。解決這個問題,創(chuàng)作者首先需要把自己“變成”兒童,每個成人都有兒童體驗,這個時候向內開掘,調動、體驗、回味自己的兒童時代,即開掘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兒時的回憶,向外開掘,就是要貼近觀察兒童的生活,體驗兒童的生活。
記 者:縱觀您的兒童劇,不管是兒童角色,還是成人角色,您都進行了兒童化的處理,這也是您創(chuàng)作的一個鮮明特色吧。
董 妮:其實我們每個成人,無論多大年紀,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人人的心靈深處都保留著一份童心。我們每個成人都離兒童不遠,好多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類似兒童的心理方式。將成人普遍存在的童心向縱深開掘,讓兒童劇中的成人擁有兒童的情感與邏輯,就會使這些人物生動、豐滿,讓兒童觀眾們接受并喜愛。像《哪吒》里的成人戲份,幾乎不比兒童的戲份少,我在其中做了成人角色兒童化的探索。比如老龍王形象,在第三場中,被打傷后的小白龍回到龍宮找老龍王告狀。貪杯的老龍王正醉著,他被小白龍吵醒后,一派渾噩。父子二人就延誤行雨的責任互相推諉。在龍王父子的這段對手戲里,我們幾乎看不到一般意義上的父子關系,倒像是兩個年齡相差無幾的人在交流。我在這里刻意避免兒童的成人化,而是將成人進行兒童化。在不離開生活真實的基礎上,抓住成人的某種兒童心理,將其放大、表達出來。也就是說,人物的情感是真實的,表達方式是兒童式的。這是審美的引導問題,還有技巧的使用問題。它使我們感覺到一種向安徒生的回歸。安徒生童話中許多主人公都是成人,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兒童文學,是一種“大小通吃”的兒童文學。
記 者:就每年演出劇目的數(shù)量而言,兒童劇能夠提供給兒童的舞臺形象可謂上千,但是能夠在兒童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能讓他們記得住的形象屈指可數(shù)。在塑造兒童劇的文學形象、舞臺形象方面,您有什么經(jīng)驗?
董 妮: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創(chuàng)作者在塑造兒童藝術形象的時候,第一,對自己塑造的形象敷衍;第二,對生活的開掘和體驗不夠;第三,兒童劇創(chuàng)作技巧研究欠缺。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兒童劇的對象是兒童,這就要求其人物形象必須得到兒童的認同。因此,兒童劇中的人物要相對單純、透明、天真,要符合兒童的邏輯,用兒童的思維方式判斷問題,要有兒童之間特定的人物關系及交往方式等等??傊?,要向充滿童真、童趣的方向設定。童真、童趣也是我在兒童劇形象塑造上努力探索和追尋的。當然,挖掘出童真、童趣,其實不全是技術活兒,它要求劇作者有一顆純凈未蒙塵垢的心,要克服裝傻、扮弱智的傾向,要將一些有意思的事件、行為或語言,進行不露聲色地拔高。
記 者:提到兒童劇創(chuàng)作,人們最先想到的還是“寓教于樂”。您是如何認識兒童劇“寓教于樂”功能的?
董 妮:兒童劇的終極目的一定是教給孩子一些能力,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讓他們接受正面的、向上的精神內容。人的兒童階段,主要就是受教育。兒童劇也是一種教育的手段。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寓教于樂。這個樂包含了許多內容。比方說要從兒童的角度、兒童的邏輯、兒童的方式來塑造兒童劇的人物,要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快樂活潑的形式來構成兒童劇的樣式等等。讓孩子們在戲劇活動當中明白一些人和社會的正面道理。比如《想飛的孩子》,飛是一種理想,一種人生的向往,想飛的孩子要告訴兒童的是:從小開始,一個人就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對美好的事物要有強烈的追求,應該有一種凌云志氣。這個戲不是大人化的說教,主人公是一個頑皮的小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言行都是生動的,符合兒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我希望通過在兒童劇中塑造生動、直觀的人物形象,讓孩子們在接受高品質的審美愉悅的同時,也使他們和我們一道更加認同與敬畏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所提倡的勇敢與正義、責任與擔當、真誠與善良、友愛與付出、珍惜與感恩這些高貴的品質。這對兒童的成長極為重要。也就是說,要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以滋育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