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短章
海邊春燕
海邊灘涂,不知何時聚起一洼水湖,水草三兩搖曳,常年歷風雨的一只舊船擱淺,海浪在不遠處,翻滾著層層曲折的波紋,嘩嘩聲從不因榮辱而改變。每當潮起或天氣濕重之日,蜻蜓振著透明的羽翼,在水草邊輕輕點點,靈逸之心與灘涂融為一體。而春燕則將此地當作練飛場,數(shù)十只輕盈的燕子,撲棱棱地伸剪尾翎,時而俯沖,時而斜掠,時而做著華爾滋極富韻律的舞姿,它們飛行的軌跡似科學驗算過的圖解,“橫線、曲線、波折、圓弧……”從來不會相撞相傷。你這邊悠揚一曲“春光好”,我這邊鏘鏘高歌“將軍令”,你來“鳳陽花鼓”,我來“梅花三弄”……各操其練,各展風姿。以藍天為背景,云霞為畫板,虛點飛舞,線條蒼勁,四周都是“啾啾,啾啾啾”的聲響,令人眼花繚亂,耳際生風,顯得春機盎然。有只燕子從堤邊的樹叢躍動數(shù)下,又調(diào)皮地向沙地飛掠而去,海上漂流物成為它的玩具點;另一只燕,并不示弱,從木船的桅桿,一下平行滑行,降至水面,還用白色的肚脯輕沾海水,再得意地像溜冰——哧溜一下,瞬間不見了蹤影;還有的在空中交頭接耳,輕吻一下,又分開……它們完完全全與春天在做一場游戲。
夏日鄉(xiāng)音
石墻上的苔蘚在陽光下閃爍得晶晶發(fā)亮,路邊的花叢中一只幼小蝴蝶飛得有些疲憊,知了在潮聲中略顯得急躁。穿過巷道,抵達老人活動中心,這個時間點,應(yīng)在播放閩劇。果不其然,悠遠的閩音戲曲正盤旋于大門,一排排木椅上,十幾位老人依次坐著,正聚精會神地盯著中間的電視屏幕,空寥的大廳,背影泛著白發(fā)。我從側(cè)面悄悄走近,不想還是被驚動,有的人認出我,叫著坐在第一排的父親的名字,我笑著走過去,挨于身邊坐下,索性與老人們一起欣賞傳統(tǒng)的戲劇。此時,正上演著《天下財主》,墻邊懸掛著用粉筆工整書寫的演出劇目。隨著劇情發(fā)展,老人不時發(fā)出歡快的笑聲,劇中演繹的仍是“善”終能結(jié)良緣的喜劇結(jié)局。古樸的故事與咿咿呀呀的唱白,穿越梁間,風扇在頭頂吱呀呀驅(qū)趕著炎熱;一個多小時幕起幕落,常聽到一些老人輕微的鼾聲,也有的則安靜垂著頭,閉目睡著了,過會兒,又被鏘鏘的鑼聲驚醒……
午后的陽光將道路曬得酥香,兩旁的舊屋道著安詳。攙著父親沿著蜿蜒曲巷回家,百米的距離,腳摩擦巷道的聲音緩慢低沉,攙的力度一回比一回緊。光影下,老人的拐杖拉得長長。用剃刀刮須倒變成我的拿手活了,父親不習慣用電動剃須,我試試原始刀片。數(shù)天不見,他拉雜的胡子有些似懸于空的電線。薄薄的刀片先安裝于原始細巧的扶把,它已有了時光的銹跡。從最初的幾次會不小心刮出血,到現(xiàn)在每回都像工匠,聽扎人的胡須在手指滑動之間發(fā)出“擦擦”的聲音,順著紋理,連那些如土地里剛冒尖的麥苗的小胡須,也很快能刮干凈;而每每刮到下顎處,人的一生曲折與年歲更迭的蹤痕,是那么柔軟而又無助地愴然可現(xiàn)……我的手盡量輕些,再輕些……往往花上10分鐘左右,面容干凈的父親即可出現(xiàn);再換一身干凈衣服,他的狀態(tài)往往又年輕了許多。
鄉(xiāng)音可貴的是,當我行走于街上,常有人與我親切地打著招呼:回來了?而我卻常常叫不出他們的名字。
秋聲靜闃
山路。鳥似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它們自由喜悅地跳躍,在樹與樹之間飛翔,在青石巷道上獨舞,在馬鞍墻上爬行……不同種類互相問候與取悅的聲調(diào)也不同,讓人一下子陷入鳥語的天堂。有的時候,它們不知躲在哪棵樹上,聲音從遠至近,拉著長調(diào),又混合唧唧喳喳的交響。每個轉(zhuǎn)角,竟都有不同的鳥兒在啼叫,有的似男子漢的粗嗓,在為我指路,亦或在指揮其他小鳥,有的親密對唱、閑聊……好生熱鬧!寥落的風從海邊方向徐徐吹來,不時聳動著道旁疏密兼致的枝葉,它們搖擺的樣子仿佛一幅深秋的寫意畫。沿途皆是自由生長的蔓藤、野花,山道上的人家早已遠遷,零落的木房,石砌的庭院,數(shù)米分岔口的青石板與陡坡小徑,隱藏著一段段光陰。耳畔突傳來遠處“嗚嗚”船的馬達聲響,一二人聲不知從何方傳來,在空際中對答,而后又戛然靜止。
獨行中,我時常能遇見的僅是一只貓、靜默的雞,以及偶爾路過的白發(fā)老人。而鱗次櫛比的一間間古老的房屋,常是大門緊閉;有的雜草叢生,有的殘垣斷壁,有的門戶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山下落差達十幾米的青瓦人家,零星升起炊煙……此時,我看見一只公雞正高傲地頂著艷紅雞冠,它如入無人之山道,昂首似冊封的大王,看它漸行的豐臀擺動頻率,左扭右跨如跳著弧步舞……
尋一處墻跟坐下,遠方即曠淼的天,襯在底下的則是閩江口岸綠盈盈的濕地。海浪聲涌來嘩去,遠的只隱成一條條白線。我仿佛看到數(shù)百年前雄峙的古城墻下,原為一片汪洋,侵擾的倭寇如揮不去的蒼蠅,烏烏壓壓席卷著沿海辛酸與弱國之懦!而英雄之碑流傳至今,又有多少人記得最初的容顏?
鄉(xiāng)村的記憶都是相同的,人往城走,家就空了,故鄉(xiāng)就遠了。
泠梅寒冬
海邊的風從不與任何人客氣,它狂嘯起來的樣子,如喝醉酒的醉客。臉面、耳朵常被吹得清冽冽的疼,有時人隨著風踉蹌,而后只好俯蜷身子,繼續(xù)前行。潮來,互米花草密集的秸稈淹沒于水面,只余部分的頂部草葉,隨風浪涌來的方向,傾斜著身體一起搖擺;有的則垂彎著腰,似倦疲的老人。而千軍萬馬的浪一遍遍從遠處涌來,嘩、嘩、嘩!天蒼水茫的境地一下子在眼前鋪蕩開來……而許多不知從何處漂滾而至的雜物,也在水面上時起時浮,歸并于岸邊,雜陳斑駁。
又見白鷺影蹤。有的獨立于泡沫箱上,遠眺海天,忽而斜掠,無邊的浪潮中飛翔豪情;有的二三只結(jié)伴嬉戲,時而發(fā)出清寥的鳴叫,風傳蕩它們的聲音……有的則抖著浸濕的羽翅,仰望山體的古城,雨馬上就要傾瀉而下……其實,它們已司空見慣大自然或肆虐、或柔情的面孔,總是泰然處之。更何況,這片土地的人們總是埋頭顧著生計,遠洋捕魚,歇漁修補漁網(wǎng)或心愛的船只;“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大海的兒女,看我們的眼神充滿著慈愛……”飛掠的白鷺似乎發(fā)出真心的感恩。
長長的海堤上,泠泠的風橫豎翻飛,鄉(xiāng)民自發(fā)搭建的竹棚被吹刮得啪啪直響,零星只見到一二鄉(xiāng)人,黝黑的肌膚有著與海浪相似的顏色,或倚在堤邊;或坐于椅凳,默默懷想著。平日里天氣好時,這里是他們每日光顧的地帶,常三五成群,排排相聚,在此敘聊鄉(xiāng)音:海事、家長里短、軼聞國事……無不成為消遣話題。有一位老人,十幾年來雷打不動,總是從城內(nèi)踱步數(shù)千米到此,每天聽伙伴們敘敘舊,侃侃天,有時躺在椅凳上,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大伙紛紛午飯去了,他再深一腳淺一腳,心滿意足地離開……更多的人出外闖世界去了;而留下來的,素樸地活著自己的滋味,并成為古城的剪影,演繹著春華秋實。眼前一座在建的家鄉(xiāng)祠堂是他們期盼已久的念想。
長堤邊,偶有飛掠的蜻蜓,野花也默默承受著嚴寒與冰冷。年邁的父親,喜歡裹著厚重的軍大衣,躑躅中登上堤岸。見他來,總有人遠遠地立起身,將椅凳輕輕留著……
潮濕的故鄉(xiāng)再一次闖入眼瞼。
(作者系魯迅文學院福建作家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