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詩人”彭斯
每年1月25日,英國各地都會舉行隆重的“彭斯之夜”活動,以紀念蘇格蘭詩人、《友誼地久天長》的作者羅伯特·彭斯。在“彭斯之夜”,人們大吃哈吉斯(相當于“羊雜碎布丁”,因為彭斯寫過一首《致哈吉斯》的詩,使其儼然成為蘇格蘭“國菜”),狂飲蘇格蘭威士忌,激情四溢地吟詠、背誦彭斯的詩歌,以表達對這位“農夫詩人”的熱愛。
艾爾郡位于蘇格蘭南部,下屬有個名叫阿洛韋的村莊,那里便是彭斯的出生地:一幢低矮的長條形茅屋,黏土做的白色墻體和干草鋪成的灰色房頂與周遭的現(xiàn)代建筑反差很大。據說,這是特意保留了200多年前舊貌的彭斯故居。只見正門上方寫著:“伯恩斯小屋,艾爾郡詩人羅伯特·彭斯1759年1月25日生于此,1796年7月21日逝世,享年37歲半”。
故居只是“羅伯特·彭斯誕生地博物館”的一部分,博物館的主體則是一座現(xiàn)代建筑,與故居中間隔著一條被稱為“詩人之路”的小道。
這座小屋由彭斯的父親威廉·彭斯于1757年建成。那年,老彭斯已經36歲了,尚未成家,為迎娶新娘阿格尼斯·布萊恩,家境貧寒的他借錢蓋了這座簡陋的房屋。兩年后,小彭斯呱呱墜地。令老彭斯和阿格尼斯始料不及的是,他們的長子日后會成為蜚聲全球的詩人。
老彭斯遷到阿洛韋村時,日子窘迫。作為7個孩子中長子的小彭斯從很小就要操持家務,下地務農。他后來在書中回憶道,孩提時代的生活“就像苦役船上的犯人一樣無休無止地勞作,一切都與世隔絕,只有和這一小塊土地打交道”。好在老彭斯識得一些字,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彭斯6歲那年,他請來一位名叫約翰·默多克的教師給村里的孩子們授課,令彭斯受益匪淺。
彭斯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成為蘇格蘭的象征。2009年蘇格蘭電視臺STV進行的民調顯示,彭斯當選為“蘇格蘭最偉大的人”。
16歲時,彭斯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1786年出版了詩集《蘇格蘭方言詩集》,在以后的歲月里,他編纂蘇格蘭民歌《蘇格蘭音韻博物館》和《早期蘇格蘭抒情民歌選集》。依靠在詩歌方面的天賦進行自學并開始創(chuàng)作,他從民間文學和大眾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和靈感,為詩歌創(chuàng)作注入了清新的活力,給18世紀末的英國詩壇吹來一股新風。詩集出版后,彭斯一舉成名,被稱為天才“農夫詩人”。
成名后,彭斯被邀請到愛丁堡,出入于上流社會。有意思的是,彭斯雖出身寒微,卻憑借過人的才華一躍成為達官貴人們趨之若鶩的偶像。然而,他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高傲不羈的性格與激進的思想與達官顯貴們格格不入,遂離開愛丁堡,返回故鄉(xiāng)繼續(xù)務農。后來,在友人介紹下,彭斯成為一名稅務官,邊任職邊寫詩。在策馬往返于不同村莊收稅的途中,他文思泉涌,有時甚至不得不翻身下馬,記下涌現(xiàn)在腦海中的優(yōu)美詩句。
彭斯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于詩歌《友誼地久天長》,電影《魂斷藍橋》曾將它作為主題曲,為其插上名聲遠揚的翅膀。這是彭斯根據一首古老的蘇格蘭民歌修改而成的作品。在一次外出途中,彭斯路過一個小酒館,看到一群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圍聚一團,動情地唱著。原來,老人們是在赴年少時的約定,他們邊豪邁高歌,邊舉杯痛飲,追憶往昔美好時光,潸然淚下。彭斯見狀,心中感觸萬端,悲喜參半的優(yōu)美旋律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間。隨后,在給好友的一封信中,彭斯把這首歌修改、創(chuàng)作成現(xiàn)在的版本。
博物館工作人員自豪地告訴筆者,在蘇格蘭街頭,你攔住任何一個行人,讓他背幾句其他詩人的作品,可能不少人會支支吾吾,想不起來。但如果讓他背誦彭斯創(chuàng)作的詩歌,或是唱幾句彭斯寫的歌謠,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人張口就能吟誦。
作為蘇格蘭人的驕傲,彭斯的詩篇是他留給蘇格蘭人的珍貴禮物。有人喜歡彭斯的淳樸自然,說他的詩有家鄉(xiāng)和故土的味道;有人喜歡他的充沛情感,說他的詩中有憂傷,有歡笑;還有人喜歡他的浪漫情懷,說他對自然的熱愛與對愛情的謳歌扣人心弦,直擊靈魂深處。
在彭斯的詩中,有幽深的溪壑和翠谷,有湍急的河水與洪流,也有枝蔓縱橫的樹林,壯麗的大自然景象通過彭斯詩意的語言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在蘇格蘭第二大城市格拉斯哥,一位在街頭散步的老嫗在興致勃勃地朗誦了彭斯的詩句后說:“在可愛的晴日,當你來到河邊,看流水潺潺,你就會明白為什么他是如此的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