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外衣裹挾的“孤獨哲學(xué)”
不得不說,“燒腦神作”“科幻大片”這些字眼,在《降臨》上映前還是挺唬人的,誘導(dǎo)人以為它是《穆赫蘭道》與《星際穿越》的加強版。不過,觀影后方知這只是一廂情愿的美好預(yù)設(shè),常見的“燒腦”套路并不多,倒是隱藏其間的“孤獨哲學(xué)”讓人細思恐極?;蛟S名導(dǎo)丹尼斯·維倫紐瓦想借此告訴人們,科幻片還有另一種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果把《星際迷航》《盜夢空間》歸為硬派科幻,《降臨》便是一部不折不扣披著科幻外衣的文藝片。沒有各種羅織的天崩地裂、七彎八繞的“精彩”片段,只想安靜探討個體和人類到底是否可以通過語言溝通,達到心心相印、和諧共存。
影片故事并不難懂,講述面對名為“七肢桶”的外星人駕駛飛船莫名現(xiàn)身地球多地,語言學(xué)家露易絲(艾米·亞當(dāng)斯飾)受美國軍方相邀,與杰瑞米·雷納飾演的物理學(xué)家一同進入飛船,與外星人接洽。在破譯對方語言的過程中,露易絲的腦海里不時“降臨”各種看似凌亂的過去與未來。 故事基于一個名為“語言相對論”的假說鋪開。根據(jù)這一假說,相對論把時間放在空間里,而外星人的語言把時間植入文字里。簡而言之,“七肢桶”的語言逃離了線性的因果制約,解讀它的過程,讓人連帶具備了預(yù)知未來的能力!
這也正是影片的出彩之處。它直面以前眾多科幻片的禁忌——以何種語言與更為智能的外星人溝通。要知道,此前銀幕上出現(xiàn)的外星人都自帶“翻譯器”,人類可以想當(dāng)然地與它們無障礙交流。這一次,《降臨》要玩兒真格的。片中,外星生物的書面語言是一個個墨圈,形同中國水墨中恣意又克制的閑筆。這也難怪,畢竟原著小說出自屢獲雨果獎的華裔科幻作家。
這是一場跨越多個層面有關(guān)“溝通”的演繹。宏觀層面,人類為了應(yīng)對不期而遇的外星人“入侵”,努力突破技術(shù)障礙與對手展開對話,孰料“外敵”未除,內(nèi)亂先起,人類“一言不合就開戰(zhàn)”的行事邏輯,讓觀眾意識到真正的溝通難題不在外部,而在人類自身。平日里看似和和氣氣的同類,稍有不慎就滑向揮刀相向的境地;微觀層面,片中身為語言學(xué)博士的女主在與女兒日常交流中,也屢屢陷入糟亂不已的境地,她和女兒的雙重?zé)_,進一步加重了人們對自己是否掌握了溝通要領(lǐng)的詰問。
照此邏輯,“降臨”地球的UFO,更像是警示人類的某種隱喻,它暴露出人類的軟肋,即便生而擁有的溝通技能,如果未能善用,縱然全副武裝,也不過色厲內(nèi)荏而已。包裹著高科技科幻外衣的《降臨》,實則如同一則寓言,它完全不同以往科幻片的視效,更像是在教觀影者如何與人相處,做回一個獨立思考、善于溝通的人。因為當(dāng)下的人們盡管交流方式越來越多元且便捷,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拉越遠。這也是影片立意所在,無論它是否屬于科幻類型,深刻無疑。
不過,想要溝通順暢談何容易。片中露易絲憑借語言天分和平化解外星人帶來的可能危機,不過,她依然難以破解個人難題,她要面對在未來的生命旅途中,失去丈夫、女兒后的孤獨感。好在影片給出了一個光明的前途。女主即便通過預(yù)見未來的超能力,已知曉孤獨的未來,她依然選擇繼續(xù)走下去。
影片試圖傳遞這樣的信息——從降臨人間的那一刻起,每個人首先要學(xué)會的是品嘗孤獨。每個人也不妨思考,當(dāng)已經(jīng)知曉未來接踵而來的壞運氣,你是否還有勇氣走下去?畢竟面對未知,沒有人不會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