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聲:“低調”與“奢華”兼具的指揮家
土生土長的上海指揮家
2016年,適逢上海歌劇院成立60周年,伴隨著上海歌劇院一路成長的“土生土長”的該院著名指揮家林友聲也是60歲。在上海歌劇院成立60周年院慶會上,林友聲是現(xiàn)場唯一一個連續(xù)參加了30周年、 40周年、 50周年和60周年院慶的指揮。
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林友聲,父母都是上海頗有知名度的音樂工作者,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林友聲理所當然地從小就開始學鋼琴。可是“文革”開始后不久,父母雙雙“下鄉(xiāng)” ,剛過10歲的他不得不忍痛與心愛的鋼琴分手。后來父親先回到家中,林友聲便在父親和鄭延益、司徒海誠等前輩音樂家的教授下,開始學習小提琴。
林友聲初中畢業(yè)后,進入上海一個玩具廠的技校工作,因為小時候多少學過點“吹拉彈唱”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攬到了為“文藝小分隊”編曲、配器的活兒。有一次,演出當天發(fā)生意外,樂隊指揮臨時有事缺場,林友聲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充滿自信地拿起譜架上的指揮棒說:“這部作品是我改的,只有我對作品最了解” ?;仡^看來,這也算林友聲指揮生涯中的“處女秀” ,由此也埋下了對指揮這份職業(yè)的熱愛。
林友聲考進上海音樂學院指揮專業(yè),成為黃曉同先生學生后,跟所有的同學一樣,如饑似渴地躍入音樂知識的海洋,“恨不得把墨水都咽下去” ,林友聲回憶,當時學校唱片室里只借給學生單聲道的快轉唱片,但每周一晚上會在大禮堂舉辦面向所有人的“立體聲唱片欣賞會” ,其中好幾個學期還一個月放一次國外的歌劇錄像?!拔覍Ω鑴〉淖畛踅佑|,就是從每月一次的欣賞會開始的,而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林友聲說。
改革開放之初,上音請來了舊金山歌劇院的指揮和鋼琴伴奏,給各專業(yè)師生全面開設歌劇排練課,林友聲就在那個時候學習了排演一部歌劇的基本流程。為了多學習,林友聲還在樂隊里擔任打擊樂手,從樂手的視角體會歌劇指揮的工作。
“歌劇院給了我最好的崗位”
在上海音樂圈的人都知道,林友聲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平時話不多,但對朋友真誠。黃曉同先生病重期間,林友聲只要有空就在醫(yī)院“伺候”恩師左右。他曾經(jīng)對筆者說:“黃先生的人品、藝品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在醫(yī)院期間,黃先生枕邊還放著外語版的指揮專業(yè)書籍。 ”
林友聲入讀上海音樂學院時,黃曉同剛從牛棚回到講臺,還不到50歲的他,精力十分充沛。林友聲說黃曉同的學生都有很扎實的基礎,因他本人就是一位嚴謹、嚴格、嚴肅的老師,非常注重基本功訓練,“做他的學生,總結起來應該是‘求學五年,終身受益’ ,他教的東西管用一輩子。 ”林友聲說,“很多東西當時在課堂上沒法實踐,不理解先生為什么這么教,但在之后的職業(yè)生涯中,我才知道他教的不只是眼前的東西,更要日后體會。 ”
如今早已聲名遠揚的林友聲依然秉承黃曉同早年所說的“指揮專業(yè)一定是要嚴謹?shù)摹諏嵉?,一個音符都不能馬虎” 。現(xiàn)任上海歌劇院首席打擊樂演奏家的周建華一次談到林友聲,“他對樂隊成員要求之嚴是出了名的,說九點排練,遲到一分鐘也不行。早年如抄譜、裝訂分譜、配器、校對節(jié)目單、寄發(fā)購票通知單、聯(lián)系劇場等雜事,他也事必躬親、親自上陣。院里每排一部戲,他總會同其他部門爭得面紅耳赤。這就是他對藝術的苛求。 ”
林友聲對筆者說:“我是同上海歌劇院一起成長起來的。‘歌劇’這個藝術形式是西方的舶來品,尤其對于西方的經(jīng)典歌劇劇目來說,我們上一代人也是邊學邊摸索傳給我們的,我們再在前人的基礎上,將它的制作流程和藝術呈現(xiàn)梳理得更為成熟。2020年,上海大歌劇院將建成,在走向2020年的過程中,上海歌劇院少不了與國外一流團隊的合作,在音樂排練、語言、表演、舞美和劇目制作流程等細節(jié)方面,我相信我們會越來越規(guī)范化和國際化。 ”
黃金時代已經(jīng)來臨
在筆者看來,林友聲是一個“低調”做人,“奢華”做樂的藝術家?!暗驼{”做人,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做人從不爭名奪利。他從沒去過戶口本上的“祖籍”廣東中山,但當中山的青少年要組建樂團時,他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不計報酬每年定期帶領上海的藝術家們前往輔導。由此,中山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如今已在當?shù)匦∮忻麣?。上海民航中專(現(xiàn)改為上海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管樂團是他一手打造的,十幾年的時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學生樂團躍升為上海市級的學生管樂團;只要有空,上海的醫(yī)院、社區(qū)以及全國許多專業(yè)或業(yè)余的樂團,他都會不計報酬地去幫助輔導。近年來他還涉及管樂團的建設和發(fā)展,在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里專門開設了一個管樂團,定期舉辦名為“喇叭與鼓”的音樂會,居然場場爆滿,如今已經(jīng)成為品牌。而“奢華”做樂,則因為歌劇本身就是音樂藝術中的“奢華”品,他翱翔在“奢華”中做音樂,雖低調,但似乎是在“潛伏” ,隨時會爆發(fā)出熊熊烈火。
不同專業(yè)工種有著不同的黃金年齡段,對于指揮這個職業(yè)而言,黃金年齡通常都來得比較晚,因為隨著人生閱歷的積累,指揮對于音樂的體會層次和對樂隊的訓練經(jīng)驗會越來越豐富,一般到了五六十歲才剛開始迎來職業(yè)的成熟期。林友聲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來臨,愛樂者會為他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