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遜和他的大房子
印第安人首領(油畫,1927年) 費遜 作
2016年夏天,我在美國旅行,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小鎮(zhèn),也是我的目的地之一。我從東海岸到猶他州的鹽湖城,從鹽湖城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再從阿爾伯克基乘車3小時到達陶斯鎮(zhèn)。我來陶斯是為尋找一位藝術家的行蹤軌跡,我要尋找的藝術家是費遜。費遜是蘇聯(lián)的一位畫家,全稱為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遜(1881-1955,有譯作費欽、費辛),中國美術界熟悉他,就像熟悉俄羅斯畫家列賓、蘇里科夫一樣。時下,連專家藝術考前班的學生也都熟悉費遜的名字,他們?yōu)閼秾I(yè)考試,考前大都手捧一本費遜畫冊,精心臨摹上面的印第安人素描頭像,費遜的素描頭像影響了我國許多青年學子。當然,費遜的藝術并不局限于素描速寫,他是一位油畫家,出手不凡的油畫家。
作為蘇聯(lián)人的費遜,從哪里得來那么多印第安人素材?原來上世紀20年代費遜就遠離他的祖國來到美國落戶,曾選擇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小鎮(zhèn)定居數(shù)年。陶斯是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集居地之一。
一位在蘇維埃政權下生活過的藝術家來美國定居,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至于他來美國的原因和經(jīng)過,有幾種說法:一說是費遜出生于俄羅斯的韃靼共和國的喀山市,那里氣候寒冷,冬天溫度常在-50℃,使他罹患肺疾和氣管病,他必須尋找溫暖和干燥之地。一種說法是為躲避俄國1914-1921年的國內(nèi)戰(zhàn)亂。還有一種說法是他與當時蘇維埃政權相悖,其藝術不被認可。我倒覺得后一種說法符合邏輯。就費遜“飛揚跋扈”的先鋒藝術風格而言,與當時的蘇維埃政權要求顯然是有著明顯距離。我曾看到過因政治需要,費遜當時所畫的馬克思、列寧肖像遠不是他的水平,顯得潦草和心不在焉。當時因政治因素移居國外的藝術家也并非費遜一人,比如他的同鄉(xiāng)夏加爾和康定斯基,而夏加爾據(jù)說還在蘇維埃時期做過某個加盟共和國的教育部長。
但無論如何這位就讀于俄羅斯皇家美術學院、曾入列賓畫室的高才生還是脫離了他的祖國來到美國。
我曾兩次去過圣彼得堡,走進費遜母校的教室,那里至今還陳列著費遜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收卷心菜》。巨大的情節(jié)性繪畫顯示著這位年輕畫家的非凡才氣。那時的費遜已經(jīng)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畫家了。他在俄羅斯寫實主義繪畫基礎上又給油畫注入了費遜式的靈性。他使油畫具有“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架勢,畢業(yè)后的一些零散作品也更加成熟,甚至令人叫絕。當時,《星火》雜志的記者問列賓,現(xiàn)在誰是俄羅斯最有才能的畫家,列賓毫不猶豫地說:費遜。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來美國肯定是有技可施的,也會受到美國的歡迎。惟一可靠的憑證,就是他在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鎮(zhèn)上造了一座大房子,這座大房子在陶斯是“鶴立雞群”的??吹剿?,走進去,使人想到高爾基在莫斯科的房子、列賓在芬蘭邊境波納特的房子,而和它們相比,這座房子更具個性,更獨出心裁,體現(xiàn)著費遜當時的心情和抱負。
陶斯位于新墨西哥州北端的洛基山山麓,原是印第安人的聚集地,后來西班牙人來這里開發(fā)定居,所以當?shù)亟ㄖ宦蔀槲靼嘌兰幽鞲缡降牡桶S土屋宇。低矮的屋宇連著一個敞開的屋檐,檐下裸露著木質(zhì)檁梁。費遜的房子并非如此,那是隱掩在樹蔭下一座白色三層高大建筑。在樹木的陪襯下它白得耀眼,驕傲地照耀著這座小鎮(zhèn)?,F(xiàn)在這座大房子是陶斯的博物館,也是費遜個人博物館。和一個主建筑相配的還有高大的倉房、馬廄和專為待客用的餐廳。和這個建筑群相比,高爾基和列賓的房子便是小巫見大巫了??磥碣M遜是要把它營造成一座俄羅斯式的莊園。據(jù)博物館方介紹,建房時費遜親自設計,親自監(jiān)工,用料剪裁均由費遜指導。不僅如此,費遜還親自動手以俄羅斯風格為模本,雕刻了房內(nèi)所有門、窗、桌、凳、衣柜、食櫥,凡是木質(zhì)可雕的費遜都沒放過。而諸多木雕的精美都使參觀者起敬。原來,費遜的父親就是一位木雕藝人,費遜從小就練就了一手木雕手藝。我發(fā)現(xiàn)不少遠道而來的參觀者對此都唏噓驚贊。相形之下,陳設在廳內(nèi)的繪畫作品倒稍顯遜色了。
費遜在此居住時畫了不少習作,大都是他的家人和印第安人的肖像,還有一些風景和靜物。但這些作品都沒有顯示出他當年的才華,尤其風景和靜物,都不像出自費遜之手,莫非他大半時間雕木頭去了?可能一個精力再旺盛的藝術家也有筋疲力盡的時候吧——在完成這座主建筑的同時,費遜還兼顧了旁邊那兩座高大的馬廄、倉房和餐廳,那里也留下了費遜的雕刻痕跡。
費遜大約是要在陶斯施展自己的才華并頤養(yǎng)天年的,但他沒有在這里定居下來,只在這座房子里居住了3年,加上造房子時用去的3年,他在陶斯只待了6年。這是一個使人難以理解的謎。
藝術家、史學家們都在研究思考費遜棄房而去的原因(有說法是夫妻關系破裂所致),我猜那是美國終沒有認可他的原因。費遜在陶斯的一陣熱鬧過后,便是他的寂寞和孤獨吧,因為在他遠離祖國之后,他的藝術已失去了應有的根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若不能表現(xiàn)本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藝術也就失去了生命,也就不被公眾認可。這就不如他的老鄉(xiāng)夏加爾,夏加爾身居異邦,但作品題材還是他生長過的那個俄羅斯,還是他的家鄉(xiāng)維捷布斯克鎮(zhèn),畫中人物還是他的父老鄉(xiāng)親和他們的牛羊家什。他的另一位老鄉(xiāng)康定斯基,在德國一頭扎進那個頗有影響的藝術團體“橋社”,并成為抽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才終于被藝術史家所重視。而只為印第安人畫像的費遜終會被異邦人冷淡的,住在大房子里的費遜開始恐慌,作品也顯得漫不經(jīng)心,于是他又開始另謀他處了,據(jù)說去了洛杉磯。
有一個現(xiàn)象可為費遜被冷落得到證明,我在美國參觀過不少美術館,館內(nèi)從不見費遜的作品。美國人在選擇藏品時自有標準,比如連費遜的老師列賓的畫作在美國也極少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只象征性地掛著一張列賓幾十厘米大的肖像。懸掛位置和裝框標準都很寒酸,而和列賓同一時代的瑞典畫家佐恩的畫卻大得出奇,堂而皇之地受到另一種待遇??磥恚绹藢τ谶@位早年已才華橫溢的費遜,連博物館中的“寒酸”也不曾給過。有記載說費遜在離開陶斯后,曾在紐約中央畫廊辦展賣畫,但作品“無一賣出”。
我在陶斯期間,正逢費遜博物館附近在舉辦音樂節(jié),一天之內(nèi)曾有幾萬人擁向這里,街上車水馬龍,屋檐下盡是熱愛藝術的中青年人,卻不見有人光顧這座一墻之隔的費遜的大房子。
墨西哥男孩(素描,1936年) 費遜 作
但費遜和他的大房子還是給陶斯留下了一絲榮耀,在鎮(zhèn)內(nèi)所有宣傳品上都把費遜作為陶斯的招牌加以宣傳。借了費遜的名聲,鎮(zhèn)上的藝術品生意始終興旺不衰,各類畫廊就多達100余家。也有不少海外游客是沖著費遜的傳奇故事而來吧,我發(fā)現(xiàn)那些遠道而來的熱愛藝術的朋友對這所大房子里的一切都表現(xiàn)出敬重之情,他們踮著輕盈的腳步輕聲交談著,贊美這里的一切。因為這里除了懸掛在墻上的作品之外,邊邊角角,即使一塊木質(zhì)樓梯都顯示著畫家的智慧和那種頑強的超人的勞動精神。
不管怎么說,費遜來美國是懷著人生抱負的,就像他把油畫畫得那樣飛揚跋扈的抱負一樣。頑強的勞動精神也始終凸顯著他的人生主張,人們好奇地研究他的去留和他在美國被冷落的同時,也贊美著他的超人的、頑強的、始終不渝的勞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