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小生”吳鳳花
吳鳳花近影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上,著名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吳鳳花獲得殊榮,因其在新版《貍貓換太子》中的精彩表演榮獲第十五屆文華表演獎。她還是越劇界令人矚目的“二度梅”獲得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越劇小生吳鳳花在表演藝術(shù)上的追求和成就。
2011年,吳鳳花奪得“二度梅”的劇目是新版《貍貓換太子》。越劇由浙江的鄉(xiāng)土小戲演變?yōu)樯虾5亩际袘蚯穆L過程中,受過海派京劇很深的影響。舊版越劇《貍貓換太子》就是從海派京劇移植過來的。那時(20世紀(jì)20年代)的越劇叫“紹興文戲”,全由男子演出。后來女班興起,這出戲也成了女子越劇的傳統(tǒng)劇目,主要由基層劇團演出。它也是吳鳳花的拿手好戲。2011年為了“爭梅”,請李莉編劇、楊小青導(dǎo)演,名家聯(lián)手重新打造,故以“新版”名之。
那么,新版《貍貓換太子》“新”在哪兒呢?我以為,它更突出了陳琳在整個事件中的中心地位;陳琳這個形象顯得更加機智、勇敢,他身上的道義力量和犧牲精神,似乎更富于文化傳承的厚重感。至于演出樣式上,更是面貌一新。
由于我對上海京劇院的《貍貓換太子》比較熟悉,所以在看越劇時,會不時閃出京劇的影子。上海京劇院演的是新版連臺本戲(有過三本版和兩本版),塑造了陳琳、寇珠、秦鳳、趙德芳、包拯等一系列形象。10多年深宮奇冤的得以平反,是朝野上下許多正義人物“合力”的結(jié)果。其情節(jié)曲折迂回,波瀾壯闊,有的場面(如“火燒冷宮”等)撼人心魄。而新版越劇借助于這個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普及,就化繁為簡,以單本戲的有限篇幅,既要能給吳鳳花提供展示才藝的充分時間、空間,又要在新的舞臺演繹中達(dá)到上面說的四個“更”,實在也是難能可貴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
越劇中的陳琳形象,有兩個地方給我印象很深。
一個是圍繞裝盒的斗智斗勇。越劇把裝盒稱為食盒或膳盒。《抱裝盒》是元雜劇以來一直在戲場上流傳的關(guān)目名稱,以保留為好。傳統(tǒng)的演法,陳琳是在金水橋畔,從寇珠手里第一次見到來自西宮的裝盒。越劇增加了一個細(xì)節(jié):陳琳到東宮探聽李妃生產(chǎn)的消息時,就看見西宮太監(jiān)郭槐提著裝盒到東宮來,從而引起警惕。他以討食充饑為借口,發(fā)現(xiàn)了郭槐與劉妃對盒中之物有不同說法,于是更生疑竇。這個設(shè)計很有戲劇性。陳琳是個智者。戲從一開始已交代,陳琳對兩宮妃子的人品早有認(rèn)識,對老王“先生太子者為皇后”的諭旨將激化奪后之爭也早有估計,所以他懷疑郭槐的裝盒是合乎邏輯的。而這種懷疑又反過來刺激郭槐對他的仇視,當(dāng)陳琳提著裝盒出宮時,非要搜查到底不可。陳琳巧為周旋仍難躲避郭槐逼迫,危急情況下竟反戈一擊:“昨日你在膳盒里面一定裝著見不得人的東西。李娘娘產(chǎn)下的怪胎妖孽就是你搞的鬼!”這真使郭槐與劉妃心驚膽戰(zhàn)。此時,寇珠沖上來稟報。這不是巧合??梢岳斫鉃榭苤橐言诘罱强吹搅梭@險一幕,選擇時機,幫助陳琳擺脫困境,順利轉(zhuǎn)移太子。從劇情框架來說,與京劇沒有多大區(qū)別,但人物的心理內(nèi)容有所豐富,對手之間的較量更加尖銳、激烈了。
另一個是引太子冷宮見母。新版京劇由寇珠引見。新版越劇按傳統(tǒng)演法仍由陳琳引見。具體描寫很有新意,相當(dāng)感人。陳琳為了重新燃起李娘娘的生命欲望,必須透露一點實情,但又不能明說,于是向她講了趙氏孤兒的故事,并有意把故事中的孤兒趙武叫成太子的名字趙禎,把救孤兒的藥箱說成轉(zhuǎn)移太子的膳盒,站在一旁聽故事的趙禎兩次糾正陳琳的“口誤”。陳琳最后唱道:“莫忘了莊姬產(chǎn)下是男嬰,程嬰送他出宮門。隱瞞真相十余年,方能夠避艱險、保性命、登王位、報仇恨,母子相認(rèn)在今生哪!”唱到結(jié)尾處,吳鳳花用了一個長的拖腔,唱得聲情激越,并執(zhí)著太子的手,向李娘娘頻頻點首示意。臨別時李娘娘向陳琳“深施一禮謝程嬰”!這再清楚不過的表明,李娘娘已經(jīng)完全明白了眼前的太子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個處理不僅合乎特定情境,很有趣味,更把陳琳同春秋時的程嬰聯(lián)系起來,是對陳琳正義行為的最好的褒揚!也可使觀眾想象到,陳琳的正直、善良是有文化根基的;傳說中的古代義士程嬰,就是陳琳的精神榜樣??!
吳鳳花第一次摘“梅”是1996年。在當(dāng)時,她是越劇界第三個梅花獎獲得者,此前只有茅威濤、周云娟。2006年,我在民族文化宮劇場看了她的《拷寇》(這折戲要比新版精彩),就把她記住了。如果只給我三張票,讓我選三位當(dāng)今越劇女小生,我會毫不猶豫地選出:茅威濤、錢惠麗、吳鳳花。這是我的一種綜合考慮。
吳鳳花的優(yōu)勢是文武全才,稱得上越劇界極為少見的文武小生。她的武小生戲,我看過《陸文龍》??梢哉f新版《貍貓換太子》和《陸文龍》,是她文戲、武戲兩個代表作。她是范瑞娟的弟子,唱腔上保持著范派的文雅、純樸和真摯,但由于她的音色較亮、音域較寬,還是唱出了她自己的特色。我向她請教,她說:“在潤腔上吸收了徐(玉蘭)派”。她的腔不尚華麗卻也婉轉(zhuǎn)有致,旋律變化的幅度較大,仍能唱得清晰而有滲透力。她演文戲,身上的好看,得力于她的武功。但她演的文角色(如陳琳)看不到一點武氣。對于文、武角色的不同氣質(zhì)、風(fēng)度,都能把握得相當(dāng)穩(wěn)、準(zhǔn)。她不以風(fēng)流倜儻取勝,卻有一股清剛之氣,能夠扮演一些超出書生、才子范圍的新鮮角色。她是可以繼續(xù)給越劇小生開辟戲路的實力派?,F(xiàn)在稱她“吳派”,恐怕還早。我要稱她為越劇的“硬派小生”。清剛俊逸是她的基本藝術(shù)風(fēng)采。她的為人也很“硬”。她受過很重的傷,對化裝油彩有過敏癥,都阻擋不了她對越劇藝術(shù)的那份忠誠、摯愛,可謂性命以之。她具有“草根”藝人的頑強與堅韌。這次榮獲文華表演獎,必將鼓舞她繼續(xù)攀登。如果在劇目建設(shè)上保持較多的成活率,其代表作能更多地在基層流傳,吳鳳花真可以自成一派!
(作者為中國戲曲學(xué)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