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我不會要求自己用戲劇去抵抗周遭世界
答題者:林奕華
出題者:呂彥妮
時間:2016年10月28日
采訪手記
2016年10月28日,深圳。林奕華的新戲《心之偵探》內地首演。一出由《福爾摩斯探案集》為起點創(chuàng)作的戲劇作品,你知道的,它并沒有真的在講破案、推理之類的事情,福爾摩斯不是那個福爾摩斯,華生也不是那個華生。林奕華永遠用自己的意志在頂破一出原著本來的樣貌,也不會停下戳穿再戳穿“提問”的腦洞。
3個小時20分鐘之后,導演蹦跳著跑上臺,卡其色褲子,牛仔襯衫外面套一件灰色雞心領毛線背心,好幾年好幾年都不換的灰色NB球鞋。他和往常一樣,背向觀眾,面向他的演職人員深鞠一躬,演員們也回以相同的敬意。然后他轉過頭,和觀眾們問好。謝謝他們來,謝謝他們陪伴著度過了一整晚的時光。
散戲,在劇場大廳里,等著簽名合影講兩句話的觀眾排起好長的一條隊,安靜溫柔的相見一直持續(xù)到午夜12點之后。林奕華一個一個與大家握手、問候。一疊便利貼紙放在手邊,有需要的觀眾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林奕華再工整把這些名字寫在票根、節(jié)目冊、原聲CD或他的新書扉頁上。
從2008年在北京一間小小的書店里第一次看他的戲劇放映,到今年,八年時間,細算算,每一年他和他的戲,幾乎都在,都來,每一年也都會深談一兩次。總有新的收獲。這一次,他問我:觀眾的眼睛,能被打磨成金剛鉆嗎?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么是一個舞臺劇導演?今天,我的回答是:觀看是一種思考,畫面要連接到內在的感受,因而激發(fā)出情感和想法,所以我希望能以觀看的不同方式,把眼球打磨成鉆石,折射出更多不同角度的光芒。
他這么愛戲,這么愛觀眾。這樣的純真,有時候都會讓我心生愧意。那天散場之后,我們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座采訪,一直到深夜2點半。夜?jié)u深,話題也直更深處去。末了,他低頭綁緊球鞋的鞋帶,我們又站在酒店外面的晚風里說了一會兒話,他轉身走的背影讓人不會想到他本來的年齡。
1
為什么想到要做福爾摩斯?
從一開始我做創(chuàng)作,仿佛就都是在做“偵探”的,其實從小到大我最感興趣的三個職業(yè),一是教師、一是律師、一是記者,這三個東西歸根結底我覺得其實都是對人。我現(xiàn)在五十幾歲,快六十了,應該可以我就是為人而做戲劇的。談論人,三個東西一定分不開,第一個就是時代,第二就是社會,第三是心理。時代其實講的是time,社會講的是人與人的關系,到心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在。
《心之偵探》這個戲的特殊性是它更天馬行空,是我自己跟自己在下棋。整個戲所有的案件講回來,都只是一種案件,就是——被綁架。我們現(xiàn)在都是被綁架的,被各種各樣的東西綁架,身不由己。
2
你的戲劇創(chuàng)作有一直在遵循什么法則嗎?
非常有趣,這個“法”就是我心目中一個戲劇的基調成不成立的法則。我永遠不會只談一個背景、一件事件、一個時間。我今天發(fā)現(xiàn)我們在做的工作,就是幫觀眾的眼球去打磨,然后讓他們變成金剛鉆。如果他的眼睛不是鉆石的話,他只會看到一個平面。我的戲對觀眾來講,可能會跟他們習慣的東西不一樣,是多線平行,找到一個交匯點,這個點又會再分支,這種結構不能是平面的,必須要是李安的那個120幀畫質,我也在找一個所謂的“觀看的高清”。
我創(chuàng)作中另外一個法則就是它不能模擬現(xiàn)實,但是它要真實,每一拳打出去都是要打到人真實的感覺里,你不能給他有躲的空間,要封了他所有的路。
(問:你要把觀眾逼到墻角是嗎?)
對,因為我也會把自己逼到墻角。我是怎么把自己逼到墻角呢?臺上每一個人都是我。我認為所有的導演最好的時候,你能看得到臺上每一個人都是他,看到他經(jīng)歷了人生的什么過程,打擊或者挫敗,都變成了戲劇。我是不相信你拿一個主題來,然后你可以躲在那個主題后面的。
3
你怎么看待把現(xiàn)實的東西搬到劇場里這件事?你的這部新戲里,也有談論到“直播”和“刷手機”,實在討巧嗎?
這個戲我不知道有沒有能夠讓觀眾感受得到,它有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是在談“時間”,講時間被偷、時間被綁架,那這些直播就是“時間被綁架”。這個東西也連到后面的刷手機和自媒體的話題。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很多時候,我看很多戲都沒有耐心,因為導演并沒有處理“時間”在劇場里的功用,我也沒有覺得我這個戲已經(jīng)處理得百分之一百好,明天我還要去調。有時候演員可能在他的人生階段,沒有辦法那么像我希望或者我要求的樣子,用我的觀點來對待如何處理“時間”這個問題。
(問:你并沒有在舞臺上把“時間”處理一個線性的東西。)
絕對不是。我是在用時間打結,一邊打一邊解,一邊打一邊解。我自己的體會來講,大致有生之年是不會做到我最想做的事情,那我必須要去接受我現(xiàn)在做的這些事情并不是為了要得到,我的耕耘不是要有那個收成,而是要學著怎么在和時間的相處中變得主動。
4
你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還有什么?
我當然最希望我可以有一個劇院,希望我可以去做一個戲劇節(jié),做一個策展,但這是我自己比較個人的看法。我覺得華人的戲劇有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美一點都不重視,大部分人去看戲,他不會覺得這出戲美,不會用眼睛去看很多他們需要更費勁去看的東西。當我們對美不重視的時候,戲劇其實是不成立的。
第二件事情,大家都在要一些更淺白和直接的東西,但是從某一個角度來講,那些東西只會讓你當下好過。審美本身是要看完一層一層又一層的。就像舞臺布景,不應該只是一些假象的舞臺布置,而應該給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間。
這又反映到第三個問題了,華人對空間是很不敏感的,大家擠在地鐵里,然后撞來撞去,父母隨時都可以向子女索要私人空間,夫妻之間必然也是,從實體的概念到抽象的概念,美、空間,跟所謂的思考的深淺,都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我覺得我現(xiàn)在哪怕有一個劇院,一個劇團,但我要面對的其實沒有那么簡單,我要面對的是整個文化環(huán)境。他們可以隨時跟我說你太難搞了,你的要求太高了,你根本不屬于我們這個時代,你要的這些東西我們這個時代是不要的……那我還要有一個劇院來干嗎?如果這個環(huán)境不是一個可以談論趣味的環(huán)境,我要一個劇院來,不是自己坑自己嗎?
5
生活中,你害怕什么?
蛇。還害怕什么?生病吧,生病其實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有一陣子我眼睛發(fā)炎,然后感染了一些細菌,沒有來得及去看,所以它就到了喉嚨,變成扁桃腺非常嚴重的發(fā)炎。我覺得喉嚨痛,去看醫(yī)生,醫(yī)生就問我住哪里,我就在想醫(yī)生為什么跟我說這個,他很勢利嗎?看我住哪里來收費。他說沒有,你需要馬上去一個離家近的有ICU(重癥監(jiān)護室)的醫(yī)院。原來扁桃腺發(fā)炎不受控制的話,有可能呼吸不了,很危險。我住了四天,只是四天。但是那四天的體會很多,你就看到旁邊的一個老人跟一個小孩,還有一個女生,晚上三四點都在那里吸痰、急救,聲音很大,根本睡不著。這些東西對我來講變成一種觀察生活,變成田野調查。我就會想,如果是我自己身處在那種很陌生和無助的情況下,還蠻可怕的。
6
你的戲里面很少會出現(xiàn)病房,你之前做戲有過把場景設置成學校、餐廳,下一個戲又會是在機場,好像很少有醫(yī)院。
其實很早我就想做病房了,早到《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的時候我就跟張艾嘉一起過要做一個戲,是說一家人,媽媽生了病……但是這種戲我覺得它太容易丟進一個概念里了。
7
關于生,你的欲望是什么?
我很大的欲望是溝通。遇到任何人我都說,你覺不覺得這個很有趣?你覺不覺得這個可以這樣做……當然還有一個東西很重要,我在找,找我這個人的溫度。我的血到底有多熱?我認為愛很重要,所以做很多事情我都認為自己在給予??墒俏艺娴氖沁@樣嗎?我不敢百分之一百確定。因為他們(指向身邊人)有時候會提醒我,你對那個人真差……
8
你會嫌棄什么樣的人?可以不回答。
不不,我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會嫌棄什么樣的人……我好像嫌棄笨的人。但其實跟“那個人”沒有直接關系,是我自己的問題。我還不夠沉淀吧,不夠沉得住氣。其實并不真的是他笨,而是突然之間,好像那個血管,所有的血都崩到這里來,我就急了,所以倒不見得是他笨,而是我自己在慌。
9
《心之偵探》里有句臺詞,“是孤獨讓福爾摩斯是福爾摩斯。”如果把“孤獨”換掉,把福爾摩斯換成林奕華,是什么讓林奕華是林奕華呢?
我前天看到香港有一個英國的銀行家,殺了兩個印尼的妓女,然后上法庭。他其實是先殺了一個,然后隔了一段時間再殺第二個,殺了第二個之后他自己報警,然后被抓了,已經(jīng)一年了,這兩天開審。我無意之中讀到庭上的筆錄,當時還在一個商場里,我就站在那里停下來,把它看完。當然是非常非常的傷感,他用一個自覺的第一人稱去講自己做的行為,當中有他對受害人的感受,有一點同情,可是他又是不受控制的,他說起自己對其中一個女人做的事情,說我割了她的喉嚨,割了很深,但是她沒有叫,她從頭到尾都沒有叫。說到另外一個女人時,他說我一直在刺她,她很勇敢,因為她一直在反抗,大聲地叫。這些描述讓我覺得他當時好像跳了出來,是有另外一個他在看著,以至今天他回憶這些事情的時候是用“那個人”的觀點,而并不是用自己的感受。所有這些事情都會讓我去思考,去感受。
所以你說是什么讓林奕華變成林奕華。也許就是我很喜歡問“為什么”。
10
你從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看,好的藝術評論是怎樣的?
我喜歡看西方的評論,西方很多有關藝術的書寫,比較像建筑。評論是要去拆開那個作品,用創(chuàng)作者建筑起它的那個當時去拆開,然后嘗試把它再重新建回去,如果建不起來的話,我會指出這些問題可能在哪里,那個建不回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問題所在。
11
你對好演員的評判標準是?
我認為最理想的演員就是同理心很強,同理心能夠強到他不需要特別去感受他,他生活中就是這個樣子。我最近見了鄔君梅,覺得她挺有趣的,她有一種蠻真摯的同理心,她扮演不同人可能就會有多一些的體會,或許想象,自我想象。
(問:很多演員或者藝術家,多多少少都有些自戀,會不會?)
自戀是可以的,因為我也很自戀的,可是還是要看是哪一個人生階段。自戀在合適的時候,它是可以幫助你去了解自己的,你也可以透過那個東西去明白人家為什么自戀。
12
講講你前段日子在歐洲看戲的感受吧。
我很羨慕他們的環(huán)境。我們去歐洲看的每一場戲觀眾席都是滿的。我倒不覺得戲劇在歐洲一定是大眾的文化,但它有一個特定的族群,這個族群有一定的分量,以至它的作品拿出來的時候有一個基準線。第一,作品有很多是有前瞻性的。第二,作品中的人文性對當下人的生活是有啟發(fā)的。德國文化里面一個很強大的力量是反思的力量,因為他們一直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能重蹈歷史的覆轍,這個東西在我們的文化里面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戲劇目前來講還是提供娛樂和舒適的體驗,而且在未來的很長時間,我覺得都只是這樣。當然娛樂無罪,只是那些娛樂性一定要是低質的嗎?弱質的嗎?一定要是這樣蓋著眼睛,然后假裝看不見的嗎?我覺得不是。
常常做戲,我都已經(jīng)預料到是打敗仗的,我從來不講理想和夢想的人,這些字不會出現(xiàn)在我的字典里,所以我不會要求自己一定要怎么去抵抗周遭世界,但是至少希望自己可以給觀眾提供另外一種選擇。
13
你的戲存在階級性嗎?你看你的演員,總是穿著高跟鞋和高級西裝。也有評論會說,你一直在探討的,似乎都是中產(chǎn)階級的無病呻吟。
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有些人跟我在談戲的時候會說,你這種就是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的戲,因為都是在玩形式。為什么我要讓演員穿高跟鞋和套裝?我不是用那些東西來說他們有多高貴,我是用那些東西來告訴你,多少人希望擁有那些東西,可是他們不知道擁有這些東西的人其實也非常難受。
我生在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中產(chǎn)階級發(fā)展最蓬勃的一段時期,不單是經(jīng)濟上,還有文化上,然后從八十年代開始就走下坡路。社會已經(jīng)不再走精英路線,移民制造了很多斷層,中間階級繼續(xù)穩(wěn)固和發(fā)展的空間沒有了,歷史沒有給香港這個時間。我以為內地可能可以有這個時間,但現(xiàn)在看起來好像也不會有,因為它好像直接跳過去了,跳過了要發(fā)展文化這個階段。你看電影市場就很明顯,今天如果所謂中產(chǎn)階級想要去看電影,本土的故事其實很難(看得到),很多作品都是拍給三、四線城市觀眾的。
至于我戲里談論到的困擾和痛苦,根本也是沒有階級性可言的,那是所有生而為人都要面對的。每個人痛苦于自己是nobody,然后大家都看著那些somebody,想著,那些somebody又能紅多久?他們心里不慌嗎?他們都很發(fā)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