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文化支點 ——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演出側記
舞蹈《情弦》。
“你曾是大森林的主宰,你曾是興安嶺的獵神。你是放得下獵槍、拿得起未來的巨人,你的名字叫鄂倫春……”隨著主題曲《鄂倫春》的合唱聲響起,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山嶺上的人——鄂倫春》在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烏蘭恰特大劇院落下帷幕。從10月21日開始,連續(xù)3個晚上,這部鄂倫春民族文化史上堪稱經(jīng)典的舞臺力作,深深打動了青城觀眾,也讓所有關心鄂倫春文化的人們心心念念、感慨不已。
展現(xiàn)一個歷史悠久、立體的鄂倫春
《山嶺上的人——鄂倫春》由《序幕》《山語》《林歌》《人聲》《尾聲》5部分組成,時長70分鐘?!斑@是一部多民族通力合作的作品?!睋?jù)《山嶺上的人——鄂倫春》策劃、藝術總監(jiān)吳莽介紹,該劇的主創(chuàng)和表演團隊由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蒙古族、朝鮮族、滿族、漢族等7個民族組成,54名演員中,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5歲。
“我們希望觀眾通過這部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看到鄂倫春族從久遠年代一直頑強走到今天的自強不息的精神?!痹搫∷囆g總監(jiān)穆青說,從大幕初啟,序幕《仙人柱》中的舞者扛著樺木桿搭建家園,到《漫步雪原》中的舞者在厚厚的雪地不斷前行,再到《獵槍》舞中放下獵槍的痛苦,《山嶺上的人——鄂倫春》的前半部分顯得悲壯、厚實。而后半部分,走過了嚴寒和冬天,有了《鹿靈》中靈動的鹿舞,有了《寂靜的森林》中的愛情和結晶,有了《篝火》中的豐收場景,把整部劇帶到今天的鄂倫春人民欣欣向榮的景象中。
一部好看的舞臺劇離不開現(xiàn)代的多媒體聲、光、電技術?!拔覀儾幌氡憩F(xiàn)平面的大興安嶺,”穆青說,“我們用最簡潔的手段——一道道紗幕,形成一層層樹林、一座座山的裸眼3D視覺效果,來表達大興安嶺的唯美浪漫和深邃感。”
鄂倫春自治旗委常委、宣傳部長何雪光說,旗委旗政府一直非常支持、重視文化建設,近10年來,打造了兩部精品舞臺劇,一部是2011年為建旗60周年創(chuàng)作的民族歌舞劇《勇敢的鄂倫春》,另一部便是投資近700萬元的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拔覀円獙⑦@部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不斷打造成鄂倫春民族文化的名片,成為各族人民了解鄂倫春民族文化的窗口?!?/p>
禁獵情景搬上舞臺令人感慨
今年,是我國第一個成立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成立65周年,也是鄂倫春這個中國最后的狩獵民族放下獵槍20周年。如何保留特性并傳承狩獵文化,是擺在鄂倫春人、專家學者乃至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耙f《山嶺上的人——鄂倫春》的最大看點、最能代表鄂倫春民族精神的,就是群舞《獵槍》?!痹搫】倢а莅⒗v巴格那說,鄂倫春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興安嶺,狩獵是他們的生活來源,放下獵槍,就像放下他們的靈魂。而群舞《獵槍》把獵人和槍依依不舍的關系和交槍時的毅然決然表現(xiàn)得很到位。”有觀眾在演出結束后評論道:“放下獵槍的那一刻,我似乎能聽到心碎的聲音。但是,從神秘的白樺林、從遙遠的歷史走來的鄂倫春,重新譜寫了民族的輝煌!”
群舞《獵槍》是首次將交出獵槍的場景搬上舞臺,鄂倫春族學者白蘭對此頗有感觸:“這部原創(chuàng)民族歌舞詩以史詩般的壯闊,尋找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文化支點,反思著鄂倫春族定居、禁獵、努力前行的歷史腳步。隨著劇情的展開,贊達仁唱起的文化自信,交出獵槍時的勇敢選擇,讓我感嘆鄂倫春民族精神的魅力,感嘆鄂倫春民族文化的生命力?!?/p>
演職人員對鄂倫春文化有著深沉的愛
《山嶺上的人——鄂倫春》的演職隊伍由鄂倫春自治旗烏蘭牧騎專業(yè)演員和6位鄂倫春族群眾演員組成。63歲的曲云是鄂倫春族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8歲來到烏蘭牧騎,一直唱了40多年,并翻譯了幾百首鄂倫春民歌。舞臺上的她在情景表演唱《圖騰印象》中,帶著虔誠與善良,和子孫們一同歌頌著對上蒼的厚愛,對祖先的敬仰,對山神的崇拜。而在臺下,她利用周末的下午教當?shù)?歲到10歲的孩子學習鄂倫春語和民歌?!艾F(xiàn)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已經(jīng)可以唱6首鄂倫春民歌,能用鄂倫春語數(shù)到100。這樣一直堅持做下去,再過10年、20年,一定會有成效?!鼻普f。
群眾演員白色柱今年58歲,是鄂倫春自治旗1996年實施全面禁獵后第一個交出獵槍的人,200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舞臺上的他,依然有著“鷹一樣的眼神”,雖是群眾演員,卻也一絲不茍。他說,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鄂倫春人過上了好日子,但作為一名獵人,還是非常想念山谷、森林和獵槍。白色柱所穿的演出服裝,是他母親40多年前親手做的,有皮袍、套褲、靴子。他說,每當看到這些,就會懷念媽媽的恩情和鄂倫春人曾經(jīng)的生活。
33歲的孟昊已經(jīng)有13年的烏蘭牧騎工作經(jīng)歷,他在舞蹈《人天相應》中飾演薩滿,在男子群舞《獵槍》中飾演從伙伴手里收槍的角色。無論是排練還是演出,每次演到收槍的場景,孟昊都會流淚:“我從小跟著大人打獵,懂得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p>
62歲的滿古梅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鄂倫春獸皮制作技藝”保護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她用鄂倫春語說,自己從歌舞劇《勇敢的鄂倫春》開始,一直參加旗里的舞臺劇演出。她的衣服、帽子、靴子、挎包、耳環(huán),都是自己做的,很高興能用這樣的方式宣傳民族文化。
“非遺”展示和旅游推介吸引觀眾駐足
在呼和浩特的烏蘭恰特大劇院,與演出同步進行的,還有鄂倫春族“非遺”展示和旅游推介活動?;顒游瞬簧儆^眾駐足。不大的展示空間里,不僅有狍角帽、樹皮衣、狍皮手套、樺皮盒等民族民間工藝品,還有木耳、黃芪、藍莓、野生榛子等土特產(chǎn)。鄂倫春自治旗旅游局局長趙金山介紹,去年到鄂倫春旅游的人數(shù)達到了57萬,而且每年在以25%左右的比例增長。“我們春有杜鵑,夏有篝火,秋有垂釣,冬有冰雪伊薩仁。目前正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力爭把景區(qū)打造成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趙金山說。
據(jù)資料顯示,2006年,“鄂倫春樺樹皮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08年,“鄂倫春贊達仁”“鄂倫春獸皮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09年,鄂倫春自治旗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命名為“鄂倫春狩獵文化之鄉(xiāng)”;2010年,“鄂倫春仙人柱制作技藝”、“鄂倫春民族篝火節(jié)”被列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目前,鄂倫春自治旗有旗級“非遺”保護項目12項,自治區(qū)“非遺”傳承人5名,自治旗級“非遺”傳承人36名?!艾F(xiàn)在是鄂倫春民族文化得以發(fā)展傳承的最好契機,也是民族文化工作者的春天?!眳敲дf。
男子群舞《獵槍》。 本文圖片均為侯玉鵬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