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棘創(chuàng)作談:我們也曾深夜飲酒
【作者簡介】
王棘,山西省靈丘縣人,1993年生。道路測量員,寫小說,有小說作品發(fā)表于《山東文學》《作品》《西部》《西湖》等刊物。
【創(chuàng)作談】
我們也曾深夜飲酒
文| 王棘
一四年的上半年那會,我還在學校成天悠哉游哉無聊度日,下半年的我卻忽然像是被流放般(當然事實上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并沒有人逼我),去到了山西省最南端的一個市的一個小鎮(zhèn)實習,我曾在另一篇小說《金蟬脫殼》里安排主人公逃離那個地方;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個小鎮(zhèn)的名字叫孫吉。坦白說吧,那個小說里的原型就是我自己,或者說是和我一起實習的那些意氣風發(fā)的少年。
現(xiàn)實生活中,除了兩三個最好的朋友外,沒有人知道我還寫小說。我一直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寫作,因為我知道他們大多是些就連你看一本紙質(zhì)書都會說你裝逼的人。那時我的小說都是在手機里的便簽上完成的,我一般九點半以后開始寫,在床上(我們都是上鋪)倚著被子,有時戴耳機,有時不戴,這樣別人就認為我是在玩手機了。我們宿舍那時候住五個人(另一張床一直沒人),其中只有一個玩網(wǎng)絡游戲的,故而晚上常常就數(shù)我倆睡得最晚,有時他見我還沒睡,問我在干啥,我就說在讀網(wǎng)絡小說。
在學校時,我習慣下午去操場跑步,跑步過程中經(jīng)常會冒出一些靈感,有幾個被我寫了下來,大多數(shù)沒有。每周五晚上我都要和一個朋友去學校后門的小吃街吃大盤雞,我那個朋友還喜歡吃烤面筋烤火腿之類的東西,常常一買一大把。周六周日一般都窩在宿舍,睡覺,上網(wǎng),看小說。有時會有高中時的朋友過來,或是我去他們學?!蜑楹纫活D酒。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和一個認識了八九年的朋友一起,在他們宿舍;他們宿舍的人都回家了,我倆就著一袋金針菇喝裝在礦泉水瓶里面的白酒,說一些關于回憶、生活、夢想、將來的下酒話。我記得那天他還在地上劈叉來著。之所以印象深刻,還因為那天晚上我竟然吐了,吐在了他們樓道里。
一四年六月底我們開始實習。我還記得當時我們一群人從太原坐了六個多小時火車到達運城,剛一下車就被悶熱的空氣裹住了,感覺像是進了蒸房一般。出了車站沒十分鐘,天上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地面上瞬間就起了一股股的水流,我們只好挽起褲子在雨中疾走,去找公司接我們的車(我們實習的地方在離市區(qū)幾十公里外的鎮(zhèn)上)。一個在前面走著的同學拍了一張我們在雨中的照片,照片中的我們竟不顯得多么狼狽。
實習的內(nèi)容枯燥,無聊,勞累,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項目負責人一直在給我們畫餅,一直到冬天,我和愛吃烤串的朋友才下定決心不干。我們是過完元旦走的,我們來時鎮(zhèn)上的蘋果樹才剛結上青果,我們離開的時候,那一片片蘋果樹皆已落葉,冬小麥則剛剛冒出頭。
十二月份我回過一次太原。我是回去找工作的,跑了幾個地方去問去面試,往往不是給的工資太低,就是人家嫌我還是實習生;找了兩天還沒找到,我便放棄了,心想大不了去工廠(后來我真的去了)。那幾天我寄宿在一個朋友的宿舍里,他們宿舍就剩他一個人,其他人都去實習了,他因為要專升本所以沒去。晚上我們從外面買一些吃的東西帶回來,在宿舍里用學校食堂的橙色塑料碗喝酒,聊天話題往往轉換得很快,可也無外乎就是回憶往昔、談論理想與生活……
元旦以后我就回家了。在家里沒待了幾天,便又和愛吃烤串的朋友去了重慶。在重慶我們進了工廠,每天做著重復單一的工作,生活似乎就只剩上班和下班這兩件重要的事了。那段日子,能帶給我快樂的,也就是每天下了班和朋友聊聊天了。在車間里工作的時間,因為是外地人的關系,我與其他人的交流也不是很多,他們都說重慶話或是四川話,我聽不大懂。我記得有一位大叔,四十多歲的樣子,他也不愛說話,其他年輕人都愛拿他打趣。年輕人問他怎么也來這里上班,他總說,“要養(yǎng)家噻,孩子還要上學……”還有一個話癆大姐,她說話聲音尖細,最愛自夸,一天到晚地說自己年輕時也是廠里的“一枝花”……
一四年我開始正兒八經(jīng)地學著寫小說,如今兩年過去了,我還沒放棄寫小說這個念頭。
【作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