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上有個桃花源
土家族善歌舞。在湖北宜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有句民諺:凡土家人,不分男女,“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
長陽最有名的一個古鎮(zhèn),叫資丘,曾發(fā)生過這樣一樁逸事:
上世紀(jì)60年代,一場大洪水襲擊了資丘鎮(zhèn)。鎮(zhèn)衛(wèi)生院的負(fù)責(zé)人跑到縣里去求援。他是個結(jié)巴,平時說話就不利索,心里一急,竟是半天蹦不出一個詞來。眾人正無可奈何,有個同志靈機一動,說:“你要是說不出來,就用唱的吧!”
這人頓時如釋重負(fù),張口就來了一曲小調(diào):“資丘鎮(zhèn)出了拐(方言,出事的意思),清江河兒漲上了街(gai),沖走了藥品和器械,呼兒嘿喲,你們快點派人來!”
這個有趣的故事,令人過耳難忘,成為土家人“善歌”的一個最生動的例證。
今年10月中旬,我去宜昌出差,有幸親眼見識到了土家人的才藝。那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和三峽大學(xué)主辦的一個論壇,主題是關(guān)于中華美學(xué)精神和“一帶一路”民間文藝傳承?;顒友埩撕芏嗤獾氐募钨e,為了使我們這些“外人”能夠?qū)Ξ?dāng)?shù)孛耖g文化有一個最直觀的了解,在論壇開始的前一天,主辦方帶我們?nèi)ベY丘鎮(zhèn)采風(fēng)。
沿著有“畫廊”之美譽的清江河道行船,3小時后,就到了資丘。資丘在清江邊上,靠山臨水。因著這點便利,就成了古時鄂西南交通物流的一大集散地,曾有“小漢口”的美譽。“騾馬馱來長樂酒,扁擔(dān)挑賣巫山鹽”,據(jù)說,在清末民初的古鎮(zhèn)街上,甚至還能見到金發(fā)碧眼的外籍商人。
南來北往的人,也帶來了南腔北調(diào)的味兒。商人和財貨匆匆流過,卻將遠(yuǎn)方的痕跡留了下來。資丘人因此見多識廣,資丘文化也不再是純粹的原生態(tài),融入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風(fēng)物,成為著名的“民間文化之鄉(xiāng)”。
最典型的外來腔,要數(shù)南曲。與土家山歌高亢的音調(diào)、熱情奔放的歌詞完全不同,充滿江南的柔媚婉約,可稱得上民間藝術(shù)中的“雅樂”了。
唱南曲是有規(guī)矩的,曰“三不唱”:夜不靜不唱,有風(fēng)聲不唱,喪事不唱??梢娙藗兇呛蔚鹊泥嵵仄涫?。
在資丘鎮(zhèn)文化館,我們看到了南曲的演出。仿佛回到了清末民初。夜色漸濃,一家的主婦將三弦請出,拭塵,輕放于小桌之上。少頃,三五樂友相約而至,與主人一一見禮后入座,眾人攜琴,一人持簡板,咿咿呀呀的歌聲伴著絲竹,回旋于無比靜謐的空間。曲至中途,抱著嬰兒的主婦也走了出來,一邊輕哼著加入這合唱,一邊輕搖著懷中嬰兒。聽著南曲作為搖籃曲長大的孩子,將來一定會將這美妙的音樂傳下去吧?
山歌、南曲、跳喪舞,是“長陽文化三件寶”。喪舞名叫“撒葉兒嗬”,舊時是由男人赤膊跳的,現(xiàn)在,女子也能跳了。這是土家人隆重的送葬儀式,有人去世,四山五嶺的鄉(xiāng)親都會趕來,入夜,眾人打鼓踏歌,通宵達(dá)旦。
最奇妙的是,撒葉兒嗬有一種歡快的氣氛。土家俗語說:“喪鼓一響,腳板發(fā)癢?!边@個參透了生死的民族,覺得死去就是升天,是“白喜事”。雖然難過,也值得慶賀。
撒葉兒嗬也被翻譯為“撒爾嗬”或“撒憂兒嚯”。但我認(rèn)為,“撒憂兒嚯”這個翻譯是最傳神的:仿佛舞曲一結(jié)束,悲傷也就隨之撒去了。
還有花鼓子。趕上喜事、豐收、祝壽,最流行的就是這種舞。二人對跳,動作輕柔浪漫,最適合男女打情罵俏。跳舞的時候,多唱情歌?!敖銉荷霉?,腳上穿草鞋(hai),雖說穿草鞋,還是逗人愛?!奔儤愕男≌{(diào),藏著鄉(xiāng)民純樸的愛情觀和純潔的心。
難怪今日的資丘,還被人叫做“桃花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