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之寶——臺灣兒童文學教授林文寶印象
林文寶,臺灣著名兒童文學教授、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1943年出生于臺灣云林縣土庫鎮(zhèn)。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曾任臺東師范學院語教系主任、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臺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現(xiàn)為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著有《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兒童詩歌論集》、《兒童文學論集》等著作,并主編有《臺灣兒童文學100》、《臺灣兒童圖畫書精彩100》、《相望的地方》等文集。
由臺灣的“阿寶老師”,變成了大陸的“阿寶老師”,他成了穿越海峽最多的人。
“短衣短褲拖涼鞋”的教授
林文寶教授,與眾不同。
第一次與林文寶教授見面,是在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二十周年紀念筆會上。筆會由中國版協(xié)少兒讀物工作委員會和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參加筆會的大陸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有孫幼軍、張之路、樊發(fā)稼、韋葦、王泉根、方衛(wèi)平、孫建江、湯銳、彭學軍、李東華、周銳、皮朝暉、安武林、陳香等。參加筆會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有桂文亞、林文寶、邱名容、方素貞、余治瑩、孫藝泉等。臺灣朋友,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林教授與眾不同,一頭直立的花白短發(fā),一張棱角分明憨憨的大臉,時值11月,穿著短衣短褲,拖了個涼鞋,不拘一格。不說是教授,看不出是教授。臺灣朋友告訴我,林文寶教授是臺灣著名的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開山祖師”,是臺灣兒童文學的“砌磚者”,是因兒童文學而“富足”的“阿寶老師”。臺灣朋友還告訴我,“穿短衣短褲拖個涼鞋”是林教授的典型形象。
文學,特別是兒童文學,總是充滿純真,充滿希望,充滿快樂,紀念筆會開得很成功。大家暢所欲言,妙語連珠,認真回顧了海峽兩岸兒童文學20年交流的成果,并對今后交流和合作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企期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借助區(qū)位優(yōu)勢、舉起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合作發(fā)展的大旗,成了會議一致的共識。同時,為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了《臺灣童書館》等一系列圖書選題。從此,大陸有了一個中國臺灣兒童文學圖書相對集中的出版基地。
大概是年齡相近、愛好相同,與林文寶教授一見如故。由于阿寶老師長期研究臺灣兒童文學、大陸兒童文學、全球兒童文學,他視野開闊,見多識廣,善于比較,善于總結(jié),學養(yǎng)厚重,學識豐盈,思路清晰,觀點鮮明。在紀念筆會上,林教授的發(fā)言,言必有據(jù),言必務實,受聽受用,這位“穿短衣短褲拖個涼鞋”的教授,一次筆會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臺東的“兒童文學桃花源”
過去提起臺灣,首先跳出來的是臺北;現(xiàn)在提起臺灣,臺東會立馬跳了出來。原因很簡單,臺東有個享譽全球華文圈的“兒童文學桃花源”——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林文寶教授,是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人。
林文寶是個普通農(nóng)家子弟,從小好學上進,是村里唯一考上省中的學生。求學輔仁大學中文系,是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受名師教導,林文寶苦讀了甲骨文、殷歷譜、史記、說文解字、易經(jīng)、尚書、左傳、禮記、昭明文選、老莊、四書、韓柳文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禪宗等傳統(tǒng)國學,同時,又苦追新文學、新文藝,關注西學。碩士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因緣巧合,開啟了兒童文學教育與學術之路。從此,義無反顧,全身心地投入。1973年,教授“兒童文學與習作”;1983年,創(chuàng)辦《海洋兒童文學》刊物;1987年出版第一本兒童文學著作《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1994年,設立“師院生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獎”;1996年,創(chuàng)建兒童文學研究所,任首任所長,并開始招生研究生;1997年,開啟文研所與大陸的兒童文學交流;1998年,創(chuàng)刊《兒童文學學刊》;1999年,開啟“臺灣兒童文學100”活動;2000年,開始選編《兒童文學選集》,分論述、故事、童話、小說、詩歌5集;2000年,是林文寶教授的“獲獎年”,先后獲“五四獎文學教育獎”“文藝獎章·兒童文學獎”“信誼特殊貢獻獎”;2003年,設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獎”;2009年,從教37年的阿寶老師退休,被聘為臺東大學第一位榮譽教授。
學貫中西的林文寶教授,特別推崇宋儒風范與書院精神。林教授認為,“所謂宋儒,主要指北宋五子:周敦頤、張戴、邵雍、二程(程顥、程頤)與南宋朱熹。”而宋儒風范,即如董金裕《宋儒風范》所述,為“志學之專,修身之謹,亊親之孝,手足之情,治家之道,急難之風,宗族之義,待人之誠,施教之法,任道之勇,胞與之懷”。林教授還認為,“宋儒當時的書院,正是學術、義理、德性、道藝的場所”,書院精神,就是“揚棄單一與固執(zhí),朝向開放與無執(zhí)”。于是,以林文寶為所長的兒童文學研究所,成了兒童文學“理想與夢想的桃花源”。
正如林教授自己所述,“因為想重現(xiàn)宋儒風范與書院講學,因此特別重視人與書,在研究所的場域中,處處有書,處處有可以讓人休息的角落,每間的研究室既是教師的研究室,也是上課的地方,更是師生互動的地方”?!鞍氘€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祆涞倪@首《觀書有感》成了兒童文學研究所的生動寫照。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可說是盛極一時的兒童文學平臺,多少人翻山越嶺,流星趕月,只為曾經(jīng)有過,或為驚鴻一瞥?!薄捌陂g曾有人出入期間(學者、作家、畫家、讀者或出版從業(yè)者),更有徹夜不眠,高談闊論,狂言狂語的學子。”兒童文學研究所建所至今,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700多名碩士生和10多名博士生。桃李天下,人才迭出。兒童文學研究所,還是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平臺,大陸的王泉根、梅子涵、方衛(wèi)平、朱自強、馬力、曹文軒、吳巖等教授、學者,都曾應邀赴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交流、講學。
穿越海峽最多的“阿寶老師”
進入新的21世紀,我國大國崛起、強國發(fā)展,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出版、兒童閱讀推廣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中國,把目光投向全世界,全世界也把目光投向中國。
“海峽自有渡,童書成巨舟”。這是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在福建福州成立時,我興之所至題寫的題詞。事實正是如此,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出版、兒童閱讀推廣之間的交流、合作,如火如荼。童書,成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和文化合作最緊密最有成效的重要文化板塊。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林煥彰、桂文亞、管家琪、王淑芬、李潼、幾米、方素貞、余治瑩、子魚等的作品,深受大陸兒童喜歡。兒童文學的大愛和童心,讓臺灣兒童文學“祖師級”的大師林文寶教授也把目光投向大陸,不辭辛苦,奔波大陸,由臺灣的“阿寶老師”,變成了大陸的“阿寶老師”,成了穿越海峽最多的人。北上廣、福建、新疆、湖南、湖北、山東、山西,幾乎所有省市,都留下了阿寶老師身著短衣短褲的身影、腳踏涼鞋拖鞋的足跡,每次講課、講座,總是聽之者眾,“粉絲”爆場。
有幸與林文寶教授一起共同參加過幾次兒童文學論壇、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有幸聆聽過林教授的兒童文學、閱讀推廣講座,有幸拜讀過林教授的學術專著和各種門類的編著。林教授的學術,海闊天空,博大精深,自成一派,遠見卓識;林教授的演講、古今中外,山南地北,激情精彩,大氣務實。林教授堅定的認為,“兒童讀物的產(chǎn)生,肇始于教育的需要。大體上一個國家兒童讀物出版量、類別的多寡,與讀物品質(zhì)的高低,正反映出該國的經(jīng)濟與政治發(fā)展情況,以及文化與技術的進步程序。同時,更是該國文化素質(zhì)與國民教育的指標”。林教授關于兒童讀物與生俱來的“教育需求”說和“國家指標”論,是對兒童文學、兒童讀物本質(zhì)的精準解讀和科學定位,在學術界具有重要意義。林教授關于兒童閱讀對兒童讀物的選擇,卻與大部分教授一個接一個地開出自己的書單大相徑庭,他的兒童閱讀主張是重在培養(yǎng)兒童閱讀興趣,放手讓兒童自己選自己讀。讀,比不讀好;多讀,比少讀好;自己讀,比家長、老師逼著讀好。我曾經(jīng)親自聽一位年輕媽媽對自己7、8歲的兒子說:“啊呀,原來閱讀不是個復雜的事,你愛咋讀就咋讀,只要你高興讀就行,這臺灣老頭講得太好了!”
20世紀70年代,林文寶教授“驀然發(fā)現(xiàn)兒童文學”;20世紀80年代,林文寶教授“毅然走向兒童文學”;21世紀初,林文寶教授“全然投入兩岸兒童文學”。鶴發(fā)童心,足行天下,林教授真是個閃閃發(fā)光的兒童文學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