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聆聽歌劇的美
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
廖昌永在東方藝術(shù)中心會員活動日上為觀眾講解歌劇 圖片由東方藝術(shù)中心提供
在許多人眼中,高深莫測的歌劇似乎總是帶著些神秘的色彩,而在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看來,大可不必把歌劇看得那樣嚴肅,用心聆聽音樂、感受劇情,就能領(lǐng)略到歌劇的魅力。
下個月,享譽世界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將為上海觀眾帶來音樂會版歌劇《西蒙·波卡涅拉》。近日,廖昌永在東方藝術(shù)中心為觀眾們解讀了這部歌劇的奧秘,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比交響樂多了劇情,比舞蹈多了語言
在許多人眼中高深難懂的歌劇,在廖昌永看來是一門很有趣的藝術(shù)。
“歌劇比交響樂多了劇情,比舞蹈多了語言。它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觀眾可以在其中欣賞音樂、感受戲劇的魅力,還能欣賞舞臺美術(shù)、建筑、服飾,感受歌劇背后的文化歷史,我覺得挺好玩的?!绷尾勒f。
小時候家鄉(xiāng)的村子里剛剛有電視機,廖昌永無意中聽到電視里傳來從未聽到過的動聽旋律,他被迷住了?!半m然我聽不懂她在唱什么,但是她的表情、眼神消除了語言的隔閡,最關(guān)鍵的是,她的歌聲充滿魅力,那音樂本身就足夠打動人。”后來,廖昌永才知道,那位歌唱家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利亞·卡拉斯。
要想真正看懂歌劇、領(lǐng)略歌劇的美,對歌劇的基本知識和劇情還需有所了解。尤其對中國觀眾來說,語言是最大的障礙。廖昌永認為,事先做一些劇情方面的“功課”必不可少。
歌劇的劇情大多并不復(fù)雜,因為畢竟是以音樂為主的戲劇,戲劇要服務(wù)于音樂語言,音樂太長觀眾會感覺受不了,所以歌劇的劇情大多是單線條的。
以即將在上海上演的《西蒙·波卡涅拉》(又名《父女情深》)為例,這是威爾第完成的第20部歌劇。該劇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14世紀熱那亞總督西蒙·波卡涅拉為原型,講述了他與女兒阿梅莉婭失散25年后曲折重逢的故事。全劇在表現(xiàn)父女情深的同時,還以頗具歷史感的敘事,展現(xiàn)了14世紀熱那亞貴族與平民由紛爭走向和解,以及西蒙·波卡涅拉勵精圖治、胸懷大愛,為熱那亞帶來和平與繁盛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歌劇作品,《西蒙·波卡涅拉》 不是通過很多音樂唱段串聯(lián)起來的,而與瓦格納的作品頗有些許相似,更注重戲劇性。廖昌永說,欣賞《西蒙·波卡涅拉》,需要從戲劇的角度,體會整個作品的構(gòu)思。
30歲唱威爾第,還不成熟
如今在歌劇舞臺上經(jīng)常演出的歌劇,主要有實景版和音樂會版。
相比于實景歌劇,音樂會版看似不夠過癮,卻能夠讓歌唱家擺脫舞臺動作和調(diào)度,更全情致力于歌唱,甚至更容易與臺下觀眾現(xiàn)場互動。因此音樂會版歌劇的“看頭”就在于拋開舞美、燈光對觀眾的吸引,讓觀眾真正從聲音中感受歌唱家和指揮家的默契。
歌劇是用聲音來塑造人物形象的,音樂會版歌劇對歌劇演員的聲音要求也更高。
說起歌劇演員的聲音,就不得不提他們的嗓子。廖昌永說,觀眾對歌劇演員的嗓子有一種誤區(qū),覺得嗓子好像全是靠練出來的。其實,究竟是唱高音、中音還是低音,是根據(jù)聲帶的寬窄厚薄等因素決定的,不是想練就練得出來的。
1988年的夏天,廖昌永考取了上海音樂學院,在開往上海的火車上,有人聽說他是練聲樂的,就對他說:”小伙子,你好好練,爭取十年后練成男高音。”
“我以前確實努力往男高音發(fā)展,但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是生理條件決定了到底能唱什么聲部?,F(xiàn)在好多人問我,怎么把高音練上去。我說你先去查查聲帶,看是哪個聲部的聲帶,就唱哪個聲部?!比缃褚呀?jīng)成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的廖昌永說道。
對歌劇演員來說,選擇什么樣的曲目也大有講究,選的曲目不適合自己的嗓子,甚至不適合自己的年齡,就有可能會唱壞嗓子。
在上海音樂學院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外籍教師給廖昌永上課,廖昌永唱了一首威爾第的作品。唱完后,老師說:“請你不要唱威爾第的作品了,你不適合?!比缃裰v到這段經(jīng)歷,廖昌永釋然一笑?!爱敃r我的確是不服氣的:我唱得下來,為什么不讓我唱?但現(xiàn)在回過頭想,當年確實對作品的理解沒有成熟到那種程度,即便把整部作品唱下來,聲音色彩是不對的。我也許可以‘做’出這樣的聲音,但那是不自然的,而且對嗓音也有破壞。所以,國外一般不太建議在30歲左右唱威爾第的作品,40歲左右是最成熟的?!?/p>
演不同的角色需要使用的嗓音位置也不一樣,比如《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里的費加羅,要輕巧靈快;《游吟詩人》里的盧納伯爵則偏沉重一些;而《弄臣》里的里戈萊托則是典型的男中音?!安煌宋铩⒉煌瑘鼍?,聲音的表達也會不一樣。這也是歌劇演員最具挑戰(zhàn)之處,就是對音色的控制、對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p>
廖昌永建議,在此次上演的《西蒙·波卡涅拉》中,觀眾們除了欣賞主角們的表演,還可以特別留意男低音雅各布,也就是其中一位老貴族扮演者的演唱。這個角色是歌劇史上最著名的男低音角色之一,他所演唱的詠嘆調(diào)《破碎的心》 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知名的男低音唱段。此外,西蒙與女兒重逢時洋溢幸福的二重唱、西蒙與貴族費耶斯科最終達成和解的二重唱等,也十分真摯感人。
最打動人的是人性的美好
對歌劇演員來說,參演歌劇的挑戰(zhàn)之所以遠遠高于獨唱,因為不僅要過語言關(guān)、技術(shù)關(guān),還必須要對劇目的人物、歷史、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從觀眾的角度而言,則可以通過一部歌劇了解許多戲外的故事。
《西蒙·波卡涅拉》就是這樣一部不為中國觀眾熟知,卻非常有故事的歌劇。
在威爾第的作品中,《西蒙·波卡涅拉》不是最著名的,甚至連前五名都排不上,卻是威爾第傾注了最多心血的一部作品。在《西蒙·波卡涅拉》之前,威爾第就憑借《茶花女》《弄臣》《游吟詩人》等作品為人所知,事業(yè)可謂如日中天。然而1857年《西蒙·波卡涅拉》首演時卻遭遇票房慘敗,兩年后再演依然蕭瑟。晚年的威爾第除了寫作《奧賽羅》《法爾斯塔夫》之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修改《西蒙·波卡涅拉》。一直到24年后,斯卡拉歌劇院再演《西蒙·波卡涅拉》,才引起巨大反響。威爾第將自身的人生閱歷充分地融合到作品中,并通過西蒙表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
威爾第的歌劇離不開三個主題:愛情、陰謀和死亡。在《西蒙·波卡涅拉》的主要人物身上,威爾第將他認為重要的人性品質(zhì)都通過角色展現(xiàn)了出來。他晚年的改編,賦予了這部歌劇最重要的“點睛之筆”,尤其是第一幕第二場西蒙在議政廳呼吁和平的段落,這種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質(zhì)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有人說,西蒙是威爾第自己的部分縮影,因為威爾第的音樂對促進意大利統(tǒng)一功不可沒,所以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背景因素來看,“西蒙”的成功是無可非議的。
此次來上海上演《西蒙·波卡涅拉》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一直有演出威爾第歌劇的傳統(tǒng)。斯卡拉歌劇院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佳的歌劇院。被譽為“歌劇界的麥加城”的斯卡拉歌劇院見證了19世紀意大利歌劇的輝煌——羅西尼 《試金石》、《土耳其人在意大利》; 貝利尼 《海盜》、《諾爾瑪》; 威爾第 《奧貝爾托》、《納布科》、《圣女貞德》、《奧賽羅》、《法斯塔夫》;普契尼《喬康達》、《埃德加》、《蝴蝶夫人》、《圖蘭朵》 等經(jīng)典歌劇均在那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