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文獻展呈現(xiàn)獨特藝術風采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油畫的重要開拓者,周碧初融合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長期的探索與奮進中形成了自己豐厚的藝術積累和獨特的學術面貌。為系統(tǒng)、完整、深入地梳理周碧初的藝術生涯,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日前舉辦了“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獻展”,通過油畫原作、速寫,以及還原的畫室,觀眾得以領略這位名家的藝術風采。
此次周碧初文獻展分為兩大部分,美術館一樓展廳呈現(xiàn)的是藝術家從啟蒙到求學再至探索教學的七個重要篇章,作品則分為風景、人物、靜物、民俗、黃山等五個專題板塊;二樓展廳則由“周碧初與教育”“德高望尊”“研究成果”“畫室還原”“藝術年表”及“公共教育”六個部分組成多元化的視覺場景。
文獻展得到周碧初先生家屬的大力支持,他們提供了周碧初先生各個時期的油畫原作50余件、速寫20余件,為歷屆文獻展中展出原作最多的一次,其中不少作品為首次對公眾展出。另外,家屬還提供了許多珍貴文獻資料,包括上世紀40年代展覽的手繪海報、30年代出版物、周先生教學筆記、證件、展覽請柬等。
記者現(xiàn)場看到,一張已經略有殘缺的海報顯示———1940年3月14日至19日,“周碧初油畫風景展覽會”在大新公司四樓畫廊舉行,門票每人二角。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上海,將畫展辦到商場中的做法其實早已有之。
此外,展廳中有一個豎起的展板,以鏡面鑲嵌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周碧初畫在木板上的雙面油畫,一面題為《黃山之云》,一面題為 《水鄉(xiāng)》,畫作均繪于1935年。從雙面油畫的畫面上看,此時,周碧初的印象派風格尚未完全形成,而“黃山之行”系列在周碧初晚年被視作他的代表作。策展人告訴記者,這樣的雙面油畫可能是他早期的構想,而利用木板兩面作畫,在當時可能是出于節(jié)儉所做的練筆。
周碧初在其1979年6月1日寫的《關于油畫的體會》中坦言:“真正做一個畫家,歸根到底要努力,能做出成就,畫出好作品來。”而他也正是這般實踐的。
與一般的藝術展覽不同,文獻展除了展示作品,還要考慮文獻的專業(yè)性以及布展空間的設計感。比如此次周碧初文獻展,上海油雕院美術館的兩層空間被灰藍色的環(huán)境所包圍,色調幽雅富有詩意。然而就是這一抹底色,也經過了團隊好幾輪的討論?!白詈笳{制了這一個藍色,是取自周碧初作品里的天空顏色,色彩不張揚,就如畫家本人的低調個性?!边@個藍色無法歸類,因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周碧初藍”。
文獻展也有拉近非專業(yè)觀眾與藝術的距離的功能。在為期1個多月的展期中,該展主辦方共準備推出9場公共教育活動。其中,既有學術性講座,也有數(shù)場跨界類的藝術活動,包括音樂專場、紀錄片專場、讀書會,以及3場兒童藝術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