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之歌
我有一位“85后”女作家朋友,她寫過一篇小說,就起了這樣一個題目?,F(xiàn)在,我不妨借來一用。
按照字面直譯,電影《PIXELS》(2015)的意思就是“像素”,改編自問世于2010年的一部僅有2分30秒的短片;而諸如“像素大作戰(zhàn)”甚至“世界大對戰(zhàn)”之類的名字,都屬于如同“玩具總動員”一樣的模式化翻譯,為方便起見,本文姑且稱之為《像素大戰(zhàn)》吧。
故事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從那些熱愛電子游戲的孩子們——準確地說是熱愛街機游戲的孩子們——說起。主人公布倫納是一名街機游戲高手,他與好友小胖子庫珀一起參加了1982年夏天的電子游戲大賽,卻屈居亞軍。時過境遷,庫珀成了總統(tǒng),但布倫納卻成了一名家電公司的電器修理工——一個典型的失敗者形象。然而,外星人突然入侵地球,而使用的方法竟是昔日的游戲方式,于是布倫納少年時代的技能終于派上了用場。
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典型的喜劇片——外星人悍然入侵地球,結果卻是以這樣一種近乎戲謔的方式進行的。就好像當年的科幻喜劇片《火星人玩轉地球》,形象滑稽的火星人手持玩具一般的武器前來占領地球。當然,那部影片的喜劇性在于形式與思想的高度統(tǒng)一,而這部影片的喜劇性卻主要表現(xiàn)在思想方面。
單就藝術角度而言,無論劇本還是制作,《像素》都顯得有些粗糙——就像當年那些精巧游戲的畫面被放大后一樣,一格格的方塊像素自然被凸顯出來。即便從布景上都能看出制作經(jīng)費方面的節(jié)儉,有些地方顯得格外小氣。但說實話,影片的核心想法確實不錯,尤其還安慰了那些曾擁有昔日輝煌的生活失敗者,屬于一種別具一格的懷舊。
真的很久沒有遭遇過如此令人激動的懷舊情懷了。那些被街機游戲熏陶起來的早已不算年輕的觀眾們,坐在電影院里目睹著壯懷激烈的一幕場景:在激昂的背景音樂下,布倫納與同伴在海德公園并肩戰(zhàn)斗。盡管這其中的很多人眼下過得并不如意。
布倫納瀟灑地在街上追逐著電子敵人:“30年前你就不是我的對手,30年后依舊不是?!碑敱凰认碌暮⒆訂柌紓惣{你究竟是誰時,他回答說我只是個游戲打得不錯的失敗者而已。那孩子卻感慨道:還真得為這事(制造了這樣一個失敗者)感謝上帝。
人類到底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正如布倫納所說:我們有比光子炮更厲害的武器,那就是我們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在終極對決前,布倫納等人被“吸入”外星飛船,在那里與游戲對手展開了真正的最后一戰(zhàn)。已被先期“吸入”的男孩告訴伯倫納:想要勝利,就要把自己當成那個在游戲里永遠不死的人。
原來,布倫納曾觀賞過男孩所玩的射擊游戲,但那游戲被他斥為毫無邏輯性,因為攻擊總是隨機出現(xiàn),沒有規(guī)律可循。事實上這只能說明現(xiàn)代游戲的設計更加逼真,因為真實生活中的對戰(zhàn)恰恰是沒有規(guī)律的。布倫納當年之所以在各種游戲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只是因為他牢牢記住了那些游戲的模式,但現(xiàn)在男孩卻告訴他:要想贏得游戲,其實你只要把自己當成那個在游戲里永遠不死的人就行了。
是的,你只要把自己當成那個在游戲里永遠不死的人就行了。
最后,伴隨著《We will rock you》(1977年問世,1994年世界杯主題曲)的雄壯音樂,布倫納力戰(zhàn)“大金剛”,終于贏得了從1982年起一直就在等待的勝利。
人類勝利了,外星人撤走了。最后白宮草坪的頒獎儀式顯然是在向科幻影片《星球大戰(zhàn)》致敬——這個意象已被多部電影使用過了。當然,影片中間也有多處致敬,在此恕不一一贅述。
總之,最終失敗者獲得了成功。
結束時是令人熟悉的GAME OVER標記,不過鏡頭卻沒有因此結束。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出現(xiàn)演職員名單的同時,整部影片被制作成一段段昔日街機游戲的模式,讓觀眾再度回憶起當年那個時代——只可惜再也不會有人設計這樣的游戲了。
其實“80后”,甚至“80前”,都應該去看一看這部電影,以紀念那逝去的少年時代。正如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所言:“這是一部緬懷20世紀80年代的影片,這是一封寄給20世紀80年代的情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