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xiàn)赫哲族新生活,給后代留下寶貴資料 楊光海:我與民族志電影
1
1963年,拍完紀錄片《鄂倫春族》的全部素材后,為了給下一部紀錄片《赫哲族》的拍攝做準備,我在返京途中繞道去了哈爾濱,并找到了黑龍江省民委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組的同志。組里的劉忠波接待了我,他是研究赫哲族社會歷史的專家。我請他編寫拍攝提綱,他愉快地答應了。
為了拍攝紀錄片《赫哲族》,我不僅翻閱了有關赫哲族的社會經(jīng)濟調(diào)查報告,還閱讀了老一輩民族學家凌純聲撰寫的相關著作。我被赫哲族的漁獵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美麗富饒的家鄉(xiāng)所吸引,滿懷激情地想為赫哲族拍一部好片子,但是這一愿望當時卻沒能實現(xiàn)。1964年,我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的幾十位同志接到參加農(nóng)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運動)的通知,拍攝紀錄片《赫哲族》(后更名為《赫哲族的漁獵生活》)的任務交由廠里的另一名同志楊俊雄承擔。我與這項工作失之交臂,深感遺憾。
光陰似箭,1977年我調(diào)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在電影攝制組專門拍攝少數(shù)民族社會科學歷史紀錄片。劉忠波也在所里工作,我們在一起交流時,他喜歡講赫哲族的生活趣事,這令我對一窺赫哲族社會風貌充滿向往。
1983年4月,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黑龍江省民委計劃聯(lián)合舉辦“赫哲族的漁獵生活展覽”,展出文物、圖片,攝制《今日赫哲族》彩色影片。其中,搜集文物、拍攝圖片、攝制《今日赫哲族》的任務落到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頭上。所里派劉忠波、蔣新華和我前往黑龍江省赫哲族聚居地開展工作。劉忠波患有癌癥,曾動過手術,但他不懼困難,主動要求參加這項工作,其敬業(yè)精神令人感動。
2
4月末的黑龍江,天氣還很冷,在同江縣(今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漁村,人們依舊燒著火炕入睡?!拔逡弧边^后沒幾天,冰凍了一冬的河面隆隆作響,巨大的冰塊順流而下。赫哲漁村的春天來了,《今日赫哲族》的拍攝工作也由此開始了。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有著悠久歷史而又勇敢堅強的民族,聚居在松花江、同江、烏蘇里江沿岸。這里有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也有茂密的森林,是被譽為“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富饒之地。漁獵生產(chǎn)是赫哲族經(jīng)濟生活的主要來源,也是影片的拍攝重點。
一年之中,當?shù)赜写貉春颓镅磧蓚€捕魚旺季。當時正值春汛捕魚期,我跟隨赫哲族漁民乘船到了捕魚現(xiàn)場,拍攝了他們用各種方法捕魚的場面。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赫哲人熟悉了各種魚類的習性,積累了豐富的捕魚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許多捕魚工具和捕魚方法,這些在影片中都有所反映。更讓人高興的是,我還拍到了他們捕獲一條上百斤的大鰉魚的場面。
完成了在街津口赫哲漁村的拍攝工作后,我?guī)еO備搭乘某部隊的巡邏快艇前往八岔赫哲漁村。據(jù)說,那里的水產(chǎn)資源更豐富,漁民捕到的魚最多,而且水產(chǎn)公司在當?shù)卦O有收購點和漁產(chǎn)品加工點。
在八岔漁村,老人們和我聊起了往事:過去,赫哲人長年累月地辛勤勞動,然而舊社會沉重的賦稅加之奸商的掠奪,使赫哲人的生活處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人們知道鰉魚骨和魚筋味道鮮美,自己卻不敢享用,因為那是要進貢給皇帝的珍品。“九一八”事變以后,赫哲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慘遭日本侵略者的奴役。日寇不僅掠奪漁獵產(chǎn)品,還把赫哲人押解到遠離江河的深山野林中,許多人被凍死、餓死。赫哲族人口因此急劇下降,整個民族瀕臨滅亡。
新中國成立后,苦難的歲月就像江水一去不復返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赫哲人發(fā)揮漁業(yè)生產(chǎn)專長,辦起了漁場、魚粉廠、漁具修配廠、皮革廠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也迅速發(fā)展?,F(xiàn)在的赫哲漁村有了衛(wèi)生院、學校、文化室,人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當?shù)氐拇迕襁€拿出一張照片,那是新中國成立10周年時,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少數(shù)民族觀禮團時,與赫哲族代表張淑珍的合影。那是一張珍貴的照片,它反映了黨中央對赫哲族的關懷,而這種深切的關懷是鼓舞赫哲人建設美麗家園的強大動力。我當即用攝影機把這一刻記錄下來。
之后的秋汛捕魚期,我來到饒河縣四排赫哲漁村,拍攝赫哲族漁民劃著小船在烏蘇里江捕魚的情景。
每年白露過后,大馬哈魚從東海游到烏蘇里江、黑龍江支流產(chǎn)卵,漁民就在這時捕撈它。對漁民來說,一年收成的豐欠取決于捕撈大馬哈魚數(shù)量的多少。因此,在這一個月的汛期里,漁民們既緊張又勞累,不論白天黑夜、刮風下雨,一刻也不敢停歇。赫哲人捕大馬哈魚,主要靠拉網(wǎng)和快鉤。捕到的大馬哈魚小的有幾十斤,大的有幾百斤。捕魚較多的時候,一般都在現(xiàn)場加工,晾曬魚干。亮晶晶的大馬哈魚魚籽營養(yǎng)豐富,不僅可以鮮吃,也可以晾干以備冬天食用。
在四排赫哲漁村,過去不習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赫哲人也開始用拖拉機、播種機進行生產(chǎn)了。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赫哲村民的購買力也提高了。人們告別了地窨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在一家普通的赫哲人家中,我看見炕頭上擺放著紅漆衣柜,屋里擺放著大衣柜、洗衣機、電視機、大座鐘、沙發(fā)、茶幾等家具家電,人們的生活不斷向現(xiàn)代化邁進。
3
赫哲族文化多姿多彩,衣食住行等方面很有特點,具有很高的人類學研究價值。這部分內(nèi)容是“赫哲族的漁獵生活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我通過鏡頭作了細致地表現(xiàn)。比如,赫哲族魚皮衣、烏拉鞋、狍皮衣、樺皮帽的制作工藝,赫哲族名菜“殺生魚”的制作方法、赫哲族傳統(tǒng)民居地窨子、昂庫(窩棚)的形態(tài),以及狗拉雪橇、滑雪板等冬季交通工具等。
在一戶赫哲族人家里,我們見到了他家祖?zhèn)鞯暮照茏弭~皮衣帽。他們家里有位年輕姑娘,我們請這位姑娘穿戴起這套服飾,并多角度地進行拍攝。這身衣服古老而罕見,制作精良,上面繡著各種花紋圖案,與赫哲族姑娘的笑臉相映生輝,為影片增添了光彩。
1984年2月,“赫哲族的漁獵生活展覽”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正式展出,《赫哲族的漁獵生活》、《今日赫哲族》兩部影片同時在展廳放映?!逗照茏宓臐O獵生活》是赫哲族的第一部影片,生動形象地記錄了赫哲族傳統(tǒng)社會的面貌;《今日赫哲族》反映的是赫哲族的新生活、新風貌。光影的變換,折射出的是一個古老民族走向新時代的蓬勃生機。2014年,在有關單位的幫助下,我把這兩部影片的拍攝提綱、解說詞等文字資料以及大量圖片編成《赫哲族的漁獵生活》一書,交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希望能給后代留下難得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