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圣潔·真誠
幾年來,我一直在黃淮海平原的回族村落游走。走得越多,收獲的感動與震撼就越強烈。有些故事和畫面,一旦將它們定格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那份感動和震撼,原本就是屬于包括我的母族在內(nèi)的整個中華民族的一份驕傲、一份榮耀。把它們記錄下來,不獨是一種資料的積累,更是某種浩然正氣的提純和民族精神的淬瀝與鍛造。
比如對待已故的亡人,回族人主張人死后速葬、簡葬,不搞鋪張浪費的喪局,以讓亡人入土為安為目的。對亡人的祭祀,也僅僅限于“走墳”,請阿訇誦經(jīng)祈禱,祈求真主提升亡人在后世天堂的品級為限。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但是,如果亡人離世的原因一旦與國家、與人民的事業(yè)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他們甚至可以打破回族人不為亡人守墓的約定俗成,不分姓氏地為故人守墓。守護抗倭名將左寶貴、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的墓地,就是發(fā)生在黃淮海平原上回族人當中一件讓人十分感動的事。兩位抗日民族英雄的事跡,或許早已家喻戶曉,甚至年幼的娃娃也能略知一二,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到底有幾個衣冠冢。我在走訪一些回族村落的時候,十分意外地發(fā)現(xiàn),除了上世紀50年代由山東省莘縣張魯集鎮(zhèn)遷往河北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的馬本齋墓這座正墓外,在張魯集鎮(zhèn)和河北獻縣東辛莊村(如今叫本齋村),還分別有一座衣冠冢。而120多年以前犧牲在朝鮮的抗倭名將左寶貴,雖然只是在他犧牲之后由身邊的隨從帶回一只靴子和兩件血衣,卻在他的原籍山東平邑縣地方鎮(zhèn)、他與夫人陶氏共同生活過的江蘇省淮安市楚河區(qū)河下鎮(zhèn)羅家橋村以及揚州市普哈丁園有三處衣冠冢。把抗日英雄引以為豪的舉動,不僅僅是回族兒女特有的情結,更是他們?nèi)谌胫腥A民族大家庭之后,與各兄弟民族一樣,有著國家主人翁心態(tài)和愛國熱情的具體體現(xiàn)。
平邑縣左寶貴陵墓一側,住著當年左寶貴身邊侍衛(wèi)的石玉林一家,如今已是第四代守墓人了。當年左將軍為國捐軀之后,石玉林與將軍身邊的另一位馬姓回族侍衛(wèi),背著將軍的皮靴和血衣,分別回到了將軍母親的駐地山東平邑地方鎮(zhèn)(原屬費縣)和將軍妻子陶氏的駐地江蘇淮安下河鎮(zhèn)羅家橋村,相約分別建一座衣冠冢,并矢志祖輩為將軍守陵。我到地方鎮(zhèn)的那一天,正趕上現(xiàn)在的守墓人、石玉林的重孫外出,我們只能站在石玉林的墓碑旁,從碑文上解讀這位跟隨將軍南征北戰(zhàn)的忠義之士和他的蒙古族妻子率領著子孫后代為一座空墳履行守護諾言的誠信與堅貞。60年前,為將軍守護了60年陵墓的石氏夫妻,踏著將軍的腳印走了,又過了60年,兩個甲子過去了,守墓的依舊是石家的子孫。無獨有偶,江蘇淮安的左寶貴衣冠冢,也有一戶史姓回族人和他的子孫們在守護,至今已是第五代傳人,只剩下了孤兒寡母。女主人丁繼平和她的孩子們依舊信守著先人們的那份真誠,守護著,守護著……至于揚州市普哈丁園里的那座左寶貴墓,則一直與普哈丁墓一起,承領著人們的膜拜與祈禱。
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的那兩個衣冠冢我都去過,也依舊是村里的老少爺們?yōu)樗麄冏邏瀿吣梗_經(jīng)沾吉。今年4月5日在本齋村馬本齋陵墓前為他的亡靈做祈禱的時候,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個衣冠冢與平邑縣地方鎮(zhèn)的左寶貴衣冠冢,都是埋在其母親墳頭的腳下。這讓我想起了回族人民的一個講究,兒子去世了,一定要埋在母親墳頭的腳梢頭位置,那是兒女對母親的依賴與眷戀啊,那是兩世吉慶的疊加。守墓人,守的就是這份心境,盡的就是這份赤誠。也許,英雄和那些可以向后人夸口的事件、行為早已家喻戶曉,但是與之相關的一些人和事,卻常常被人們忽略或者忘卻。
初夏季節(jié),左將軍墓地周圍的原野一片蔥綠。我站在為亡人沾吉行列里祈禱,耳畔突然響起了一位朋友在將軍墓前寫下的話:“花生花開,黃花點點,像鄉(xiāng)村少女的眸眼。我撇不下今世的誘惑,也忘不掉彼岸的你,過客小站、荒村夜宿,一路顛簸南下。為了完成純凈的舉意,我還是來了。我不知道你的回回名是什么,我叫伊斯瑪義,異鄉(xiāng)人伊斯瑪義……人們守著一個民族曾經(jīng)的時光和哀榮?!?/p>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當今的世界和平依然受到威脅,那就讓他們看一看那些為先烈們守墓的人們的情感與意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