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謝謝王蒙老師。我們今天上午研討會圓滿的結束了,我非常感謝雪克來提·扎克爾出席會議,也感謝大家的精彩發(fā)言,感謝南方出版?zhèn)髅綄ξ覀冄杏憰闹С,也感謝楊小凡和黃兆啟他們企業(yè)對我們研討會的支持和協(xié)助。這次會議我認為,我們還是很重要的,很及時,也很成功,也感謝到會的多家媒體對作家作品的關注和研討會的宣傳。 [2013-05-18 12:20:15]
[王蒙]:非常感謝,這部書有極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很痛苦。也沒有想到它的局限性形成這么一個特點,懷念和記憶的文學化使歷史并未斷裂。小說中有一些人物其實和過去和后來都能連得上,你們提到幾個女性,烏爾汗我寫得特別有感情,她有點像后來的趙慧文和尹微微,伊力哈穆寫到被“突襲”的時候,我覺得我寫到了那種想要呼喊的感覺。喊他站起來,但是他不站,最后想了半天還是站起來了。這讓我很感動。我自個兒熱淚盈眶的是愛彌拉,此外還有很多國際事件,新疆人對它有興趣。04年,我在莫斯科接受了一個榮譽博士的學位后,我從阿拉木圖回到伊犁,走的邊民出逃事件的反路線。經(jīng)過了維吾爾村,那些哥們生活得不好,因為在阿拉木圖他們沒有根,而阿拉木圖強調他們是哈薩克斯坦,所以我仍然保留對他們的關心,希望他們日子以后能過得好一些! [2013-05-18 12:19:50]
[主持人]:由于時間關系,研討會專家發(fā)言只能到此為止了。我想接下來我們還是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王蒙先生本書的作者,為我們做研討會的感言! [2013-05-18 12:19:29]
[何向陽]:王蒙先生的這部書中有兩大珍寶。第一個珍寶是文化新疆,新疆連結亞歐大陸,一條絲路,多種文明,今天從它的許多歷史遺址和文化留存中,我們仍可看到古羅馬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原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影子,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在166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兩千年來,多少代人在此進出來往,新疆又成就了多少不朽的文化篇章。王蒙先生上世紀60年代初到新疆,1979年回到北京,16年的時間之于他,是切切實實的生活,他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放在了新疆,新疆所給予他的文化營養(yǎng),他的同時代作家無法具備,這一段生活經(jīng)歷,也是此后他本人無法復制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是新疆成就了他的這部作品。這就牽扯到今天我們如何理解王蒙先生文學的整體成就,如果我們只看到他的《青春萬歲》,《春之聲》《夜的眼》,他的《活動變形人》,我們僅只看到一個漢文化知識譜系中的王蒙,如果看不到《淡灰色的眼珠》、《你好!新疆》,以及這部《這邊風景》,我們可能會錯過王蒙身上的另外一種更加絢爛、更加美好的風景。
第二個珍寶,是人民夢想,他書中也寫了,我們有一個夢,他的名字叫人民。這本書王蒙先生自己也非?粗,他把它稱作“黑洞當中亮起一盞光影錯落的奇燈”,是“幽暗的時光隧道中的雷鳴電閃”。書里寫到生活,寫到百姓,在這些書寫當中,他把人民不是當作一個觀念或者一個概念,人民,在小說中也不是只呈現(xiàn)一種生硬的觀點,書寫上世紀6、70年代背景的小說,尤其是70年代背景下書寫的小說,很容易把人民作為一個觀點,一種概念,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成為一種觀念的演示。但是這部作品不然,王蒙在小說中寫到的人民,是一個個形形色色、鮮活具體的個人,小說寫得是人,尤其剛剛大家談的女性,一個是雪林姑麗,小說中的雪林姑麗幻想曲,是單辟出的一章,這個幻想曲太美了,非常真摯,充滿一種憐愛和真情。更為可貴的是小說里面寫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王蒙寫愛彌拉克孜,這個女性雖然身體殘缺,但是她心靈非常健康,甚至是非常美麗,她接到泰外庫的信,求愛信丟失間有誤會,一直到最后,她隔著門,說,不要叫我的名字。從此,我不認識您。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寫得非常動人,甚至是撼人心魄。我們現(xiàn)在已很難在文學作品當中讀到這樣的愛和沉痛。那個男人看到窗戶里面他深愛的女人的剪影,他愛的女人在痛苦在哭泣,而這痛苦是他造成的,他傷害了他一直愛著的人,他抱著小樹,在雪地里不覺得冷,他也在痛哭,他自責著,“我不是人,我不是人,我不是人”。這樣一種從內心發(fā)自的愛和懺悔,這種情感,在我們如今文學的愛情書寫中已經(jīng)極為罕見了。王蒙先生寫到人類當中最美好的情感,而且是在人與人關系非常緊張的年代,他寫到人民中仍存在的這種最美好的情感,他把人民還原為美的個人,這是一個深愛人民的作家超越時代的寫作部分,為此,向王蒙先生致敬! [2013-05-18 12:14:58]
[吳義勤]:這一部書我是從頭到尾全部讀完了,這是非常奇特的一部小說,非常好讀,我們通常讀一部小說七十萬字會感覺太長了,但這部小說讀完了還意猶未盡,我覺得作者再寫下去我還喜歡讀。這部小說寫作的年代是70年代,反映的是60年代,我覺得那個年代的一切以及作者在寫作那個年代的認識、語言思維都保留了原貌,沒有進行刻意的修飾,沒有按照今天的思想水平進行拔高和重寫,這個寫作姿態(tài)是特別寶貴的。依今天王蒙先生的認識水平和文學能力如果再重新寫60年代這段生活的話,肯定會寫出另外一部文學作品來。那個時代的痕跡,那個時代的認識,或者是左或者是右,但是它就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實實在在地在那兒,我想王蒙先生的處理方式特別值得尊重,不僅顯示了作家對歷史的負責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作家的自信,他對生活、文學和自我的自信。我非常慶幸,這部書以這樣的方式出來,如果在那個年代出來,我想文學史要重新改寫,如果今天來寫,作品的文學風貌又完全是兩回事。
第二點我想說的是,這部書有巨大的超文學價值。這部書是關于上個世紀60年代整個新疆農村的百科全書,那個年代的政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域自然,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等,我在這部小說里,看到的是原汁原味飽滿的表現(xiàn)。我覺得小說題目取得非常好,每一章每一節(jié)都帶給我新的風景。新疆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在小說中可以說是排山倒海,令人目不暇接。另外,我覺得這部書還是向一個時代的精神狀態(tài)致敬或者緬懷的作品。他所表現(xiàn)的健康的,積極的,樂觀的,陽光的,甚至是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生活狀況,包括對集體的熱愛,對勞動的熱愛,對真善美的感受和記憶,在今天這個時代是遙遠和奢侈的,也是今天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這無疑遠遠超越了文學本身的價值。
第三點從文學性上來講,這是一部充分體現(xiàn)了作家生活感受力和文學能力的體現(xiàn)。王蒙先生對生活和文學的發(fā)現(xiàn)在這個時代是出類拔萃的。他對那個時代的文學元素和文學技藝進行了登峰造極的表演。小說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學的成就,他建構了那個時代的人學博物館。他寫了幾十個人,每個人性格的鮮活飽滿程度都令人驚喜。二是我覺得小說的最大成功是語言。我覺得,即使放在今天,這部小說的語言魅力也是令人驚嘆的。他的語言主觀性和修辭性很強,保持了很強的王蒙先生味道和溫度。一方面,他的敘事語言和整個表達方式,深得維吾爾語言的妙處。我在讀小說時候,經(jīng)常覺得在聽艾克拜爾說話。另一方面,小說的“對話”描寫非常豐富,非常成功。對話是很難寫的,有時會破壞小說的節(jié)奏,但我覺得這部小說對話和人物性格的契合很精彩,同時,也幽默風趣充滿民間的智慧。 [2013-05-18 12:10:48]
[王安]:用一句話來概括王蒙老師近十年的創(chuàng)作,就是“論道、抒情兩不妨”,或者叫“作賦、窮經(jīng)兩不妨”。他“論道”和“窮經(jīng)”這一塊兒動靜比較大。他為老子作證,出版了《老子的幫助》、《老子十八講》;他與莊周共舞,出版了《莊子的享受》、《莊子的快活》、《莊子的奔騰》,每一部都是幾十萬字,影響很大;另外,他還繼續(xù)談論著《紅樓夢》,從90年代一直談到現(xiàn)在,《紅樓夢》是他說不盡的話題。這就給一部分讀者造成一種誤解,以為王蒙老師把精力全部轉移到研究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上來了,不再寫小說了,應了那句“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的話,其實這是誤解,王蒙老師不僅“皓首窮經(jīng)”,而且“皓首作賦”,他在探討、解讀、生發(fā)中國古典文化瑰寶的同時,亦寫出了《秋之霧》、《懸疑的荒蕪》、《山中有歷日》、《小胡子愛情變奏曲》、《明年我將衰老》等中、短篇小說。更不要說我們今天研討的70萬字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了。他的感受依然敏銳,他的表達依然熱烈。《懸疑的荒蕪》發(fā)表后,王干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給我發(fā)短信說:“老爺子還沒老!”
今年初,我們主辦過王蒙《中國天機》的座談會,今天與會的何向陽同志也出席了這次會議。在這個座談會上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同志有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說王蒙先生下筆寫的時候,根本不管你我要寫的是什么東西,是小說?是散文?是詩歌?是歷史?是政治?是虛擬?是實錄?是通訊?是報道?他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怎么寫怎么有戲。我覺得至少他說出了一部分事實。
王蒙老師今年已經(jīng)七十九歲,是他的八十華誕,王蒙文學藝術館計劃今年十月份開館,開館的常設展的題目就是“踏遍青山人未老——王蒙的文學與人生”,文化部今年九、十月份還有配合四十五卷本《王蒙文集》出版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一個王蒙文獻展的計劃,題目是“青春萬歲——王蒙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年”。王蒙老師為什么近八十高齡還保持著這么旺盛的生命力、創(chuàng)作力?以至于我們讀的速度趕不上他寫的速度?
我覺得有一個理念支撐著他,這個理念就是“我相信!”新時期的先鋒派詩人們曾經(jīng)用“我不相信!”來表達他們的覺醒與憤慨,也曾起到過振聾發(fā)聵的作用,但我想說,更可以依靠的、更能夠給作家?guī)黹L久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是“我相信!”相信革命,相信蘇聯(lián),相信愛情,相信文學對心靈的撫慰和凈化,相信生活的不可摧毀!也許我們曾有的相信中有盲目、有盲從、有簡單化、有大呼小叫,但相信是你調整自己活法的前提和動力。王蒙老師從北京到了新疆,到了伊犁,又回到北京,他漫游了這個世界,他仍然在學習,沒有一個信念的支撐是不可想象的,你總得有個相信的東西。 [2013-05-18 12:01:52]
[陳曉明]:標題:歷史的前進性與多元文化的交融
今天我們面對王蒙先生這部塵封已久的作品,我個人的閱讀感受十分強烈,我覺得應該這么說,這部作品我們怎么高度評價都不為過。這倒不是因為王蒙先生德高望重,是我們的師輩,我們要用尊敬的語言去贊美他,而是,多年之后重現(xiàn)的這本書,確實是一部奇書,閱讀之后,讓我思考許多。
我試圖從三個方面去理解這部作品。其一這部作品是為歷史作傳;其二是它如同一部多文化協(xié)奏曲;其三是在表現(xiàn)手法方面,它具有多聲部的雜語敘事特點。
先說第一點。何以見得是為歷史作傳?盡管說王蒙先生自己對這部作品可能都帶著矛盾的態(tài)度,1978年他修改過一陣子,卻又以為不合當時到來的新時期時宜,他封塵了30多年。還是由王山和劉颋再三堅持下,他才同意讓它重見天日。文學史上有不少大作家對他自己作品態(tài)度和后來產(chǎn)生的影響大相徑庭?ǚ蚩ㄗ顬榈湫停有托爾斯泰對待他的《哈吉.穆拉特》,后者一直修改,到死也不愿意發(fā)表,但卻是作為自己寫作的最重要的紀念,放進棺材里。我們今天把《這邊風景》發(fā)掘出來,大家都有閱讀上蒙受的沖擊,在那個時期王蒙先生寫下如此精細的作品,令人驚異。雖然它打上時代烙印,政治明顯介入到這部作品中,我們會因此在評價上卻步或猶豫不決。我們雖然敬重王蒙先生,似乎也很容易尊重這部作品,我們還是懷著一種猶豫,還會有一些東西沒有釋懷。因為我們在理論上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即怎么看待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王蒙先生寫下的這部作品,我們如何面對“社會主義文學”這個概念去正面闡釋它。似乎我們現(xiàn)在是把“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文學”、“革命政治理念”這些概念遺忘后我們才能解釋這部作品。我以為這不是歷史的態(tài)度!吧鐣髁x文學”到現(xiàn)在并沒有解決創(chuàng)作實踐的問題。其實現(xiàn)代文藝理論在很大程度上都偏向左傾,從西馬、女權主義、解構主義、后殖民理論、身份政治……等等。文革后我們的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fā)展,因為學習西方卻顯得是右傾,被指認為“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左傾實在太左的緣故)。以至于當代與西馬、解構主義、身份政治相關的理論批評都具有右派的特征。這是奇怪的現(xiàn)象,也是中國語境使然。王蒙先生曾經(jīng)就是右派——這個有著真誠少共情結的人是右派。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差異,甚至背離,是因為我們的理論批評沒有真正有效解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學作品。我們只是在政治上翻烙餅,相互簡單顛倒。馬克思主義左派理論出了那么多大理論家,但我們沒有有效地解釋社會主義革命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際,西馬沒有,前蘇聯(lián)沒有,我們也沒有。而在今天,我們也只是把它們稱之為政治化的、概念化的文學就想終結它們曾經(jīng)開創(chuàng)的歷史。王蒙先生這部創(chuàng)作于三十多年前的中國社會主義如火荼時期的作品,其實為世界文學及其理論批評在這一個維度的拓展,提供了一個極其有效的范本。
我覺得王蒙先生這部作品應該放在前蘇聯(lián)高爾基《母親》、《在人間》,以及后來的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這個譜系中來理解,不再是“現(xiàn)實主義”這個綱領底下來闡釋,而是要直面“社會主義革命文學”這個大概念來闡釋。從我個人來說,我對于理論和創(chuàng)作是采取多元的態(tài)度的,我覺得只有采取多元論的視角,我們才能夠更加去接近我們稱之為世界文學。世界文學到今天面臨一個巨大難題,西方現(xiàn)代主義是消極頹敗的文學,這是因為反現(xiàn)代性的歷史觀是一個頹敗的歷史感,審美的現(xiàn)代性的核心美學就是頹廢美學。艾略特、波德萊爾、普魯斯特等等,都無不是如此。以時間的消逝、暫時性、頹廢、失敗對抗現(xiàn)代性的進步性,整合性,以及巨大的歷史理性抱負。但社會主義革命文學要與其現(xiàn)代性理念,巨大的歷史理性抱負同步前進,試圖創(chuàng)建一個關于歷史進步(歷史的前進性)的文學概念,社會主義革命文學的主人公是以歷史新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要以積極的現(xiàn)實態(tài)度,從事面向未來前進的創(chuàng)造事業(yè)。這樣一種面向“前進的”文學你不能說它沒有存在的道理,它與資產(chǎn)階級文學(歷史頹敗的、批判式的)相去甚遠。盡管我個人對反現(xiàn)代性的審美現(xiàn)代性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審美觀是持同情和理解態(tài)度的,但我也同時知道,追尋歷史前進性的、創(chuàng)建正面積極“新人”形象的文學并非沒有其歷史合理性。中國的20世紀文學一直在創(chuàng)建一種前進的、正面積極的敘事,在這一意義上,王蒙先生的《這邊風景》這部作品在這方面確實提供了一個飽滿的,充分的范例,它在獨特的歷史時期,為歷史作傳,寫出歷史上的一種渴望,一群人在歷史中的活動,它們也想創(chuàng)建一種歷史,我覺得王蒙先生這部為那個時期留下了一種證詞。盡管他其實對那個時期的表現(xiàn)也包含著矛盾和猶疑,但相當真實地還原了那個時期的歷史實踐。例如,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正面的、積極的、承擔起責任的主人公,維吾爾頓的生產(chǎn)隊長伊力哈穆。它首先確實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人物,但他又能理解歷史先進性,能承擔起如何引領村民走在生產(chǎn)勞動創(chuàng)建自己生活的正確道路上。在當時政治語境當中必須要寫出歷史的前進性,王蒙當然不能回避當時的所謂階級斗爭,但是可以看到他把階級斗爭降到最弱化的狀態(tài),故事的主線是一個叛逃的故事,伊薩木冬卻并不是主要人物,他最終還是回來了,而且得到了諒解,這個處理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消解了其中所謂階級斗爭的主線,更看不到兩條路線斗爭的實際線索。但是,通篇可以看到伊力哈穆帶領村民勞動生產(chǎn)、在困難時期創(chuàng)建自己生活的這種故事。通篇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情,寫出維族人民克服困苦、擁抱生活,永遠不喪失生活信念的激情。
第二點,這部作品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文化協(xié)奏曲,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真實記錄。剛才大家都談到這部作品寫到民族和解的東西非常有價值,在那樣階級斗爭盛行的年代,在這個多民族交往的村落,卻處處體現(xiàn)出和解的倫理。不同的文化可以相安無事,不同的信仰也可以共存。里面顯示出來的多種文化的交融很多細節(jié),如生產(chǎn)勞動,生活習俗,婚姻等等。其中尤其寫到漢民族和伊斯蘭文化的關系,還有哈薩克回族也融入在其中,我覺得這種文化交融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王蒙先生對各民族生活都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細致,甚至都經(jīng)過了維族專家的審讀。剛才那位維族專家對這部作品評價,對所有生活細節(jié)沒有提出疑義,這非常不容易。另外,我還注意書中的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明,當時伊斯蘭教還相當活躍,有幾個老人總是把伊斯蘭真主掛在嘴上。這些描寫讓我這個外行挺意外的,在在無產(chǎn)階級的繼續(xù)革命的強大專政力量下,文革時期伊斯蘭教居然還能夠存在,這倒是有意思的現(xiàn)象。應該感到驚嘆的也許在于,在多元文化交融中能體現(xiàn)出歷史的前進性,或許王蒙先生對歷史的前進性只是依賴二個支撐點,一個是伊力哈穆這個主要人物,另一個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勞動的現(xiàn)實。也就說,這里的前進性沒有多么強大的歷史理性,甚至沒有任何概念化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表現(xiàn)。它只是主要人物的正面品質,只是生產(chǎn)實踐的積極性。
這部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讓人感受到當時正值壯年的王蒙先生筆力強健。小說處處透出生動的生活質感,剛才有順兄談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細節(jié)。我也讀到一些細節(jié),例如,麥素木差他老婆去買牛肉,結果弄來一個牛脖子上的肉,被他扔了,黑狗搶去吃,他又不甘心,與黑狗大戰(zhàn),搶下來一半炒著吃,結果肚子就不舒服。另一個村民去找他的時候,麥素木正在蹲廁所里。在那個年代能夠寫下這樣一種細節(jié),寫下這樣一種過程,充滿反諷和幽默。還有兩個人在吵架,這個過程持續(xù)了一陣子,吵完架,王蒙先生沒有忘記交待烤爐上的馕烤糊了。
《這邊風景》值得稱許的是寫了一大群少數(shù)民族女性的形象,整部作品有80多個人物,其中有20多個女性形象,都寫得相當細致生動。其中寫到雪林姑麗和吐爾遜貝薇、狄麗娜爾的深厚情誼,她們三人相依為命,王蒙先生的筆觸對少數(shù)民族女性充滿了同情關心,把他們寫的那么優(yōu)美,寫的他們之間姐妹的情誼楚楚動人。要是西方女權主義批評家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能夠讀出嶄新的女權主義內容。
第三個問題,因為時間關系,我就簡要提及,即這部作品顯示出多聲部雜語相交的敘述。一個層面是敘述、細節(jié)描寫和抒情性相交合;這是敘事的雜語多聲部。另一個層面是作者讓不同的人物都有充分表現(xiàn),甚至表演。并不完全把它們用好與壞、善與惡的壓制成扁平的人物,而是他們都有戲,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豐富性,這是人物的多聲部。再一個層面是因為融合不同民族的生活,這部作品的敘述呈現(xiàn)出不同的對生活的態(tài)度、價值評判、信仰與生活習得的尊重,它必然讓生活本身顯現(xiàn)為多聲部。
當然,小說敘事至終至終貫穿著王蒙先生對歷史前進性的信念,對歷史之正義的向往,這樣的向往是包含著少共情結的,這點我們不應該回避,他很可能是極少數(shù)的始終保持著少共情結的作家,當然,因為他的胸懷的寬廣和思想的敏銳復雜,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兼收并蓄,少共情結不是直接和硬性的理念,而是生活世界中的永不消逝的光明和對美好的永不放棄的肯定。 [2013-05-18 11:56:49]
[白燁]:標題:慣性中的個性
關于王蒙的《這邊風景》,本來準備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小說的標本意義,一個是慣性中的個性。就《這邊風景》的文學史方面的意義,大家已經(jīng)談了很多,我想表述的是,這部作品在兩個方面,具有著不可忽視的標本性意義:一個是近距離、高密度地反映了新疆的“四清”與“文革”的前夜,記述了那一段特別的政治氣候、社會生活,彌補了這一時期現(xiàn)實題材寫作的薄弱與不足;一個是反映了王蒙個人寫作的成長、進取與“涅槃”,也即王蒙自己所說的“中段”風景,在“帶著鐐銬的跳舞”中,既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成熟功力,又透露出他不囿于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某些端倪。所以,無論是從當代文學的整體寫作上看,還是從王蒙個人的寫作發(fā)展上看,這部作品都帶有其不可替代的標本性意義。
我想著重說說第二個問題,既慣性中的個性。我們都知道,在王蒙寫這本書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文革”期間的七十年代,文學寫作有著那個特殊時世所特有的慣性,這個慣性是什么呢?它至少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整體上看,那時有一個難以違拗的文學為政治服務的寫作潮流;從他個人來看,可能還有一個從《青春萬歲》(寫于1956年)順勢而來的寫作走勢。這兩個東西交織起來之后,可能會形成一種慣性的力量,提示并告誡人們哪些東西是流行的,哪些東西是可行的,那些東西是不行的,從而構成一種規(guī)則和潛規(guī)則,有形和無形地影響著作家的寫作。比如,以政治性的眼光看取生活,寫作中不由自主地“以階級斗爭為綱”等等。《這邊風景》這部作品是在那個時間段寫的,一定帶有那個時段的社會的和個人的一些慣性。比如說作品把“四清運動”作為描寫重心,比如說在始終在火熱的斗爭中描寫伊力哈穆等主要人物,等等。因為這些慣性的作用,作品中如伊力哈穆這樣重要的正面人物,就顯得性格上比較單向,成長性明顯不夠。如許這些,應該說都跟慣性不無干系。
然而,讓人感到驚異的,是王蒙在慣性氛圍中表現(xiàn)出來的寫作個性,或者超越性、突破性。我想能做到這些,首先跟他寫作立足點的徹底下移密切相關。我們讀《這邊風景》,能清晰地感覺到作者敘事的如數(shù)家珍,以及字里行間的激情奔涌?吹贸鰜恚趺刹粌H忠實于生活,而且摯愛生活,完全投入生活,他是一個小說作者,更是一個生活的歌者。也就是說,寫《這邊風景》,他并非是生活的旁觀者,或生活的記述者,他是在寫朋友,寫家人,寫自己,那個伊力哈慕,幾乎就是與作者合而為一的基本視覺。因為是這樣一種身心融入的寫作,所以作品表現(xiàn)出了一種十足的地氣和盎然的生氣,在社情、政情之外,更多地表現(xiàn)了民族的風情,地域的民情,美好的人情。這些部分,生機勃勃,生氣充沛,構成了作品里最為斑斕多姿的華彩樂章。民族風情方面,如新疆人的說話與對話,華麗中不無饒舌,饒舌中不無幽默;地域民情則如維族人的吃面、打馕,其中有一處寫打馕,從爐灶、和面依次說來,津津樂道,足有幾千字之多。美好的人情,更多地表現(xiàn)于維族的女性,如雪林姑麗,愛彌拉克孜等,都寫的形神并茂,格外動人。雪林姑麗為人溫柔賢惠,一句“別人不用你,你就再回來”的囑咐,讓小說人沒齒難忘,也讓讀者動情動容。如此的敞開胸懷,真誠待人,不能不讓人在心里陪感溫暖。愛彌拉克孜清純可人,別人求愛的一封信,讓她感動萬分,而她也以她的善良而純潔的愛情,使愛她的男人在迷途中幡然悔悟。被人們看作是缺愛少情的時代,卻不斷有情的暗中涌動,愛的涓涓流淌。這是生活的真實一面,也是作者的善意發(fā)現(xiàn)。從衷心地、深情的歌吟來看,《這邊風景》可以說是《青春萬歲》之后的“新疆萬歲”,“伊犁萬歲”。
從細讀的角度看,作品還有很多具有超越性和預見性的人物刻畫與情節(jié)描寫。如對庫圖庫扎爾和麥素木之間權錢交易的描寫,一個想送禮,一個想收禮,本來一拍即合,但又不愿太顯露,就暗中走夫人路線,把權錢交易的勾當弄得滴水不露。因為有共同的利益,密切的勾搭,兩人越來越走向了相互綁架的歧路。這種對當年那個時代行賄受賄丑行的描寫,感覺既敏銳,文筆又微妙,正是對官場文化隱含問題的的較早的深刻洞察與無情揭露。還有作品中對極左思潮的抨擊與極左人物的描畫,也堪稱痛徹淋漓,入木三分!八那濉惫ぷ鹘M的章洋,看問題愛走極端,想事情都是整人,他的眼睛里除了敵情還是敵情,他的工作除了批斗還是批斗。在這背后,則是一貫正確的自我認知,他幾乎把自己當成了真理的化身:“他每天每刻都在想,我是正確的,我就是正確的,我一直是正確的”。.他的不合常理的偏激,他的堅持到底的死硬,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帽子,那就是只相信“文件”,而自己的政治運氣的轉折,只是因為后一個文件又否定了前一個文件。這個人物從外到內的極左,作了壞事從不認錯的做派,都把深受極左毒害的干部又毫無顧忌地戕害他人和社會的惡果,揭露的無以復加,讓人怵目驚心。正是這種對于極左影響的深惡痛絕,才使他在劫后復蘇的新時期,寫出一系列有力度有影響的反思文學力作,成為反思文學的先驅性代表作家。可以說,新時期中意氣風發(fā)的王蒙,正是經(jīng)由這部《這邊風景》,在“文革”期間完成了他的在文學上的重要“涅槃”。他在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充分展示出來的觸覺的敏銳性,反思的深邃性,敘事的反諷性,語言的思辨性等,都可在《這邊風景》里找到一些或顯或隱的跡象。
總之,《這邊風景》無論是對于過去那段社會歷史的真實反映,還是王蒙個人寫作與文學運營上的狀態(tài)寫真,《這邊風景》都是無可替代的重要小說文本。我唯一覺得有所不足的,是他后來在整理舊稿的過程中,把現(xiàn)在才有的一些語詞加了進去,如有一處說到后來的微博時代,寫到晚年章洋時說到“唱紅歌”與“薄谷開來殺人案審判”等。這樣的一些當下性語詞,嵌入其中之后,勢必影響了作品寫于七十年代的原生態(tài)性。這樣的一些有著特定時代標識的語詞,完全可以用在小說正文之外的“小說人語”里,如果作這樣的處理,當會在閱讀的真實感與歷史感上更為完整。 [2013-05-18 11:48:39]
[張頤武]:我是特別想看“小說人語”的,跟前面對照,這本書是建構了拆開又解構的書,王蒙先生這個地方,“小說人語”其實是拆卸來敘事,再把故事再加以分析,說他為什么這些寫,點出來做分析,這既是建構又是解購的過程。雖然是一個人,是隔了很長的時空,自己寫的自己評。原本的萬本對伊力哈穆非常入戲的版本,后來到了出戲,這個就精彩了,我看的時候有時空上的很多錯雜和錯亂,這個微妙是有一個縫隙在里面,這個縫隙在哪兒?那個時候我覺得一個根本,這樣一個裂縫,拆和建之間有裂縫,原來建一個大樓,是建構和解構之間的關系,解了之后就有意思了。后設小說在這兒是得到了一個具體的實現(xiàn),我看到“小說人語”是覺得很親切的,這里面寫四清的小說。冷戰(zhàn)前期是中國蘇聯(lián)是在一起的,往往是那個時代的最重要的人物,我看這個書我想到,一些故事的展開的文筆,我看到蘇聯(lián)小說的影響還是蠻多的,這里面又是60年代一個冷戰(zhàn)的中期,一個最重大的事變,中國更急進跟蘇聯(lián)都決裂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這個重大在這個小說里面有很強烈的感受。冷戰(zhàn)之后中國和誰都鬧翻了,這就打開了中美關系,變成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源頭。當然今天中國變成全球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的國家,我們工業(yè)總產(chǎn)值已經(jīng)超過美國了,雖然GDP還不行。我們發(fā)電量超過了美國,中國的大變化,其實跟那個歷史時間,就是冷戰(zhàn)的中期是最有密切的關系了王蒙先生是既從今天理解,又從當時去理解,你會看到那個人情時代,特別是新疆是中蘇沖突非常關鍵的地區(qū),這個沖突導致了最后打開中美關系。這個事情的復雜性,其實為冷戰(zhàn)后期開啟了改革開放,其實是一個源頭,其實這個書是溯源之書。
我想第三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這個書有一個大反差和大裂縫,裂縫在哪兒?那時候不光是政治正確,那時候倫理正確和跟價值正確是跟今天是不一樣的,那時候贊美勞動,所有計劃經(jīng)濟國家對體力勞動是非常贊美的,但是市場經(jīng)濟為享服務來做事,蘇聯(lián)的小說和中國小說里面都愛寫勞動,干活的時候出了一身大汗都覺得自己升華了。美國電影從來都沒有,都講工作的八小時以外,到哪兒休閑。所以資本主義是消閑的文化作為中心的,王蒙小說里面把兩種價值觀得反思了,通過小說人反思了一遍,對價值觀和倫理觀是最值得我們反思和思考的和拿捏的一個事。 [2013-05-18 11:43:28]
[主持人]:請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發(fā)言。 [2013-05-18 11:42:15]
[謝有順]:讀了這個作品還是有很深的感觸,一個人要做作家,在年輕的時候還是要有一點天真、激情和理想主義的東西。王蒙寫過《青春萬歲》還真的有點像《致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哆@邊風景》這部作品在塵封了30幾年之后重新出版,這部作品讓我們認識一些歷史和認識一些民族,我們今天的作用在于認識一段生活。我最感慨和最驚嘆的還是王蒙老師能夠把自己突然闖進去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生活寫的如此生機勃勃,有質感,即使今天讀來也是非常有趣味的。作者寫小說不光是在做學問,我覺得是在做關于生活和生命的學問,作為一個作家也應該是一個專家,這個專家就是生活的專家。這是王蒙先生的作品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講到作家沈從文對專家有一個定義,專家對事物有常識的人。讀完這部小說我覺得,王蒙先生寫這一段歷史,真的有一種常識,這種常識寫的對生活的熟悉,的確是一部小說的基礎。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兩點,第一點是這部小說對生活的時政主義的精神。我剛才講寫小說好比做學問,這一點被現(xiàn)在很多作家忽略的,講到學問肯定要跟這種對東西的熟悉和一種事物的考據(jù)有關系,大量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細節(jié),關乎風俗、文化、日常生活的,我覺得看得出作家對這個東西有觀察、留意,甚至也有一些考證的,這個我覺得是這部小說今天讀起來有價值的意義所在。小說中寫到的那些吃,包括民族的小吃,這種小吃甚至怎么做的,王蒙老師都有很好的研究和交代,至少我個人讀的津津有味。特別說到啤酒,來自于俄羅斯的,要怎么做?用土法怎么釀造?什么怎么熬砂糖啊,怎么灌瓶,瓶蓋怎么塞緊不漏氣。還有一些生活的細節(jié),比如說寫針尖活的細節(jié),甚至講多維吾爾人洗衣服跟人不一樣,他不像我們把衣服泡在水里,他是把水不斷的舀在衣服上,擠干了再舀,尤其對生活的還需需要作家花苦功夫,尤其需要做案頭工作的。對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對生活方面的考據(jù),這種有耐心的研究,我覺得構成了這部小說非常有質感的方面,這個也是對當下作家都有啟發(fā),F(xiàn)在之所以有寫歷史也好,寫一段生活也好,過分強調虛構了我覺得,過分的天馬行空了,忘記了小說核心精神是世俗性,如果沒有世俗性,沒有這樣對生活的時政,我覺得小說中所探討的問題,比如說靈魂和精神問題,再偉大也是很空洞的,因為缺少了把它重裝出來的容器和器皿,這一點是印象最深的,也是這一部小說的生機勃勃的東西。
第二點和生活有關的,這個小說里,王蒙先生寫出了生活所蘊含的巨大的和解的力量。這是讓我特別有感慨的,其實我們面對那一段歷史,包括20世紀以來,我覺得中國人和土地之間,和歷史之間,包括人與人的積怨太深了,這種積怨現(xiàn)在民族與民族之間也暴露無遺,碰到這種問題我們很難使壞,包括寫人倫關系有那么多的怒氣沖沖的東西,為什么有那種心狠手辣的寫作,但是缺少溫暖的,緩慢的有希望的寫作,我覺得忽略了生活的巨大的和解的力量,我們過分強調了人與人之間,人與歷史之間,人與土地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積怨。恰恰王蒙先生寫到這種生活的有趣,包括寫到人物隨性的,可愛的幽默的展示的是生活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消磨了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這種積怨和努氣。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好比小說寫到老王,曾經(jīng)也想躲一躲,碰到伊力哈穆,真正打動他,讓老王覺得有所內疚,甚至是無所是從的恰恰是那么幾句話,你難道了給依卜拉欣干活的日子?把我從馬蹄子下救出來的不是你嗎?恰恰是這幾句打動了他,這幾句話強調的是生活本身的情誼,生活本身的溫暖,生活本身不可忘記的友誼那個力量。這篇小說大量寫到生活的有趣,生活中不可被犧牲的,不可被消滅的偉大的力量,這種東西是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能夠實現(xiàn)巨大和解的一種源泉。在王蒙先生小說里面依然能夠肯定有空話和套話,但是有令我們念念不忘,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就是他寫出了和解的力量。這是這部小說今天讀來依然還有意義的地方!謝謝大家! [2013-05-18 11:31:09]
[姑麗娜兒·吾甫力]:尊敬的王蒙老師,尊敬的各位專家。我發(fā)言題目是民族志書寫講述一個國家的故事。
小說《這邊風景》以民族志的書寫方式,講述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新疆特別是維吾爾族的文化思想情感,圍繞民族與國家這樣的中心問題,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構成了一個象征性的小說結構;卮鹞覀冋诿媾R嚴肅重要的問題,文革結束后,關于文革期間中國各個階層都有大量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許多佳作。但是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所經(jīng)歷的文革歷史,文學表達是不夠的,起碼用漢語書寫確實是非常缺少的。而這部小說恰恰講述了文革特殊年代,新疆伊犁邊面外逃事件這樣一個事件引發(fā)的普通維吾爾族民眾的底層的日常生活。
我要說的里一點就是民族志的書寫,由外而內,一層層編著出新疆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維吾爾族文化本身狀況,一個完整維吾爾族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寫作方式,打破了既定的關于新疆,關于維吾爾族的文學想象,引導讀者閱讀的改變。另外就是說,作者因為對維吾爾文化有非常了解,所以有一種很自信的定性,而這種定性不是文學小說所能夠表達得了的。這樣我想也只有王蒙先生長期在新疆生活,對維吾爾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人才能夠有如此的把握。
小說因為以寫文化為創(chuàng)作動因,所以常常有有趣的比較之中。比如說對維吾爾族和漢族文化的比較。這樣的書寫不斷的影響著我們讀者的閱讀習慣、思考方式和對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認知方式,敦促讀者不僅僅是滿足獵奇而進行的消費性閱讀,而是在文本提供的鮮活的材料中,對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加以整理和反思,這樣的可讀的文本激發(fā)讀者的興趣、想象、思考并促使讀者形成有個性,有見地的有關維吾爾文化的結論。
那么,作者抓住了一個維吾爾文化最核心的部分,這是一般很多作家,尤其內地漢族作家要回避的一些問題,他非常深刻講到了伊斯蘭文化影響下的維吾爾人的性格內核。王蒙先生在小說中寫到,伊斯蘭教已經(jīng)滲透到維吾爾族近400年歷史和人民生活當中,人民不能無視它的影響,凝聚、吸引以及慰安以及動員的力量,尤其不能忽視它對人民生活的規(guī)范作用,其實這種力量并不僅僅是神學的或者來自彼岸的,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宗教的力量在于神性和人性的結合。在伊斯蘭教是清真是一種核心價值,而不僅僅是為生的需求。所以我講這樣對伊斯蘭文化的神圣性和世俗性的準確定位呢,我想遠遠超出了人類學家對民族志的書寫。
另外呢,還有對新疆維吾爾族內部的,比如說南北疆和喀什的維吾爾人和伊犁的維吾爾人的比較,這個如果不對維吾爾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一般是寫不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喀什是標志著維吾爾族一個古典的時代,而伊犁是維吾爾近現(xiàn)代一個標志,受蘇聯(lián),比如說俄羅斯的影響,塔塔爾族的影響,新疆的近現(xiàn)代文化是從伊犁開始的,從這一點上王蒙先生提供非常好的認識新疆人民內部的范本。
像伊犁人的哈哈大笑的姿態(tài),輕松幽默的玩笑,這個喀什人是不看好的,還有伊犁人男的戴的硬沿帽子,女人圍著頭巾。而在南疆男女都戴小花帽。還有伊犁的夫妻騎一匹馬的時候,總是妻子在前,丈夫在后,而南疆則相反,伊犁人把西紅柿叫帕彌多,而南疆叫小葫蘆。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一個文明有民族志的書寫方式。
我想在這些方面,展示的維吾爾族的精神文化一個內核,這樣的書寫在很多,甚至在維吾爾族文學作品中也是很少能夠見到的。為了展示維吾爾族伊斯蘭文化更有世俗性和民族性地方性特點,作者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像阿西穆這個老人,他是有非常虔誠自律,他說種瓜的人靠澆水來催熟,一個純潔的穆斯林人怎么能干出如此的勾當呢?這和賣牛奶摻水一樣,死后身體會變黑,墓穴都會倒塌下來,但是他這種過于敬畏的嚴謹生活,使他逐漸愚昧,甚至他的女兒斷了一只手,也代表了維吾爾文化的這種殘缺的一個方面。像這樣一個非常虔誠愚昧的老人,當分裂分子動員他出去的時候,他連想都沒有想過離開他腳他的土地,這個念頭從來沒有在他腦子里閃現(xiàn)哪怕一剎那。這個是王蒙先生在這個小說中對維吾爾文化的一個描述。
在這點上,他這樣的描述,通過一個漢族干部尹中信來說的,他說生活的習慣差異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他們隨性、樂觀、熱情、幽默和對美的重要,但是作為獨特的民族,這些別具一格的特點確實是很有魅力的,同樣讓我感動的是什么呢?他們與漢族人民邁著同樣的步伐,進行著同樣偉大的改造社會、改造自然和改造人的斗爭,關心同樣的問題,唱著同樣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歌曲。這些共同主要的東西是暖人肺腑的。這些可能是我們逐步貼近維吾爾文化精神內核的一些書寫。
在這樣一個書寫之外呢,我想其實王蒙先生寫這部小說的根本中心是闡述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而這個重要命題是通過一系列人物的塑造來表現(xiàn)的,而這個塑造表現(xiàn)人物是象征性的人物。王蒙先生在小說中說到,在比較維吾爾族的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時候不經(jīng)意的說過一句,可能維吾爾族更加趨向于精神和形而上,在這一點上,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從我的閱讀方式來說,王蒙先生的人物塑造是用一種象征性的人物表達很沉重的社會命題。在漢族對新疆的想象,漢唐一來,特別是唐代的邊塞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以內地的讀者對新疆的想象是什么呢?就是很粗獷,很豪放,很開朗,很活潑。我覺得王蒙先生顛覆了以往的閱讀習慣,和有史以來我們漢族詩人給我們留下的審美的底色,他塑造了非常柔美的兩個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來闡述關于民族和國家這么一個重大的命題,這是他小說的中心。
他塑造了兩個形象,一個就是雪林姑麗,在45章王蒙先生用大量的筆墨去寫她。還有一個是斷壁的艾米拉克孜這兩個形象。我覺得作者塑造這樣的形象,幫助閱讀者尋找小說的中心,明白作者的意圖,并能創(chuàng)造性的延伸閱讀。雖然書中創(chuàng)造了50多個形象,但是這50的個形象呢,都是圍繞著這樣一個重大的命題和作者幾十年來都在遵循一個重大問題去寫作的,尋找這個小說的核心這是我們閱讀的樂趣所在。
在這兒我想雪文化是給寫中心來做的鋪墊。在這兒我想作者寫雪林姑麗寫的內容非常多,用了大量筆墨。有一點,我覺得在她身上有維吾爾族性格中的方面,她從南疆來的維吾爾族的女性。作者對雪林姑麗是怎么描述的呢?他說是誰給你這個帕子呢?是你那嚴肅而虔誠的父親嗎?是你終日無言的母親嗎?還是喀什格爾的輝煌的圓頂建筑嗎?象征著宗教圣地天使和上蒼的艾提格爾清真寺的阿帕霍嘉的墓地嗎?伊斯蘭教的清規(guī),穆斯林的戒律,古老生活的游戲規(guī)則。我覺得這個是雪林姑麗是維吾爾傳統(tǒng)文化一個象征,就是非常柔順,而且從不表白,從不自我抗爭,這樣一種特征。
而另外一個女性形象就是艾米拉克孜,如果雪林姑麗有更多的因循的傳統(tǒng)對她的影響,非常柔順,非常無可奈何。另外一個女性形象則是小說另外一個方面,她非常優(yōu)雅,非常有尊嚴,非常堅強,從不接受憐憫,不接受輕視。她的殘缺是因為父輩的封建愚昧,對她造成揮之不去的心靈創(chuàng)傷,但是她要奮發(fā)努力去奮斗。這個是作者一反我們長期以往對新疆審美方式,閱讀方式,想象方式,塑造這樣一個柔美、內秀,有形而上的從上精神的維吾爾族的生活。這樣一種普通的維吾爾民眾,他們有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或者他們這種態(tài)度在小說大家都在說的男主人公伊力哈穆身上體現(xiàn)出來。
這個人物系一系列人物的一個代表,包括很多漢族干部,比如說公社書記趙志恒、縣委書記賽麗穆這樣構成一個國家形象整體的體現(xiàn)。那么伊力哈穆非常樂觀向上,而且樂于助人,非常冷靜。還有那兒有問題他會出現(xiàn)在哪里。他很理性,能夠看出維吾爾文化的優(yōu)長,同時敢大膽批判維吾爾文化的愚昧落后的方面,同時對民族間的隔閡和誤解進行了非常冷靜的觀察和一種分析和批判,這些都是我們在維吾爾族心目中國家一種形象的體現(xiàn)。即使出現(xiàn)許多問題和誤解,甚至其中有險惡用心的破壞,有傷心的淚水,被挑撥造成的情感的傷害,但是雪林姑麗和艾米拉克孜,從來沒有改變對伊力哈穆的信任。愛戴和支持,由此作者完成了由人物形象表達的關于少數(shù)民族與國家這樣一個命題,這是小說的核心,維吾爾族究竟是什么樣的民族?內心情感和心路歷程究竟是什么樣的?他們以什么樣的表達他們對國家的愛和忠誠,我覺得在這些方面是我個人的閱讀體會。
在這樣一個書寫方式之下,第三點我想說的是,我們怎么樣延伸我們的閱讀?在這點上我覺得通過小說,第一點小說是長期以來,我們都存在新疆和諧的民族關系問題。比如說很小的一個民族誤解都會帶來民族的問題,這些都是作者很關注的方面。還有作者塑造的很形象的老王是老新疆的形象,這個老王是長期生活在維吾爾族的漢族,他精通維吾爾族語,用維吾爾語說話,用維吾爾語思維,有時候說的漢話不知不覺還受到維吾爾語的影響,他的祖輩在這里生活,接觸的人90%都是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他學習吸收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和維吾爾族的特點。這個可以是新疆大批很多漢族推行的一個集中的體現(xiàn)。還有像技術員小楊,他一生的奮斗目標就是為新疆各族人民努力奮斗,把知識獻給新疆。
還有尹中信這樣一個內地來的干部,毛主席派來的老戰(zhàn)士,應該為維吾爾人民做更多的事情,應該更好的毫無隔閡的了解維吾爾人民,應該為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添磚加瓦,應該做的遠遠超過我們的祖先,這是歷史賦予一切在新疆工作的漢族干部。作者在書中這樣的描寫,我想可能也不是一個公式化,概念化,而是長期以來,可以說是新疆的歷史訴求,也是當代新疆狀況的歷史訴求。恰恰在多民族復雜的地區(qū),在多民族親密無間相聚的地區(qū),人們會具備一種相當頑強和敏感的民族自尊和自以為是,稍稍過頭一點,就會成為民族保守,甚至民族的偏見,這些都是作者在解答,對新疆民族關系的一個思考,但是作者沒有回答現(xiàn)實很多問題。我們關于新疆很多小說我們也讀的比較多,包括少數(shù)民族的,包括內地和漢族的和其他民族的。但是可能有意在規(guī)避一個問題,我覺得非,F(xiàn)實提的問題大家都去規(guī)避,所以他的作品在震撼人心的力量方面是遠遠不及這部作品。
比如說非常簡單的,講到穆斯林不吃肉和漢族要吃豬肉這個問題。還有漢族到了新疆以后,覺得羊肉有羊膻味這個問題,是很現(xiàn)實的問題,也是很小的隔膜造成很關鍵的節(jié)點。但是在很多小說中是沒有這樣一種表現(xiàn)的,作者通過老王這樣一輩子在新疆生活,那么熱愛新疆的漢族同志的眼光,來去寫呢,他說漢族人吃豬肉并不是什么缺陷,就像穆斯林不吃豬肉也不是缺陷一樣,這些東西真正沒有回避社會問題,像我們提出一個非常嚴肅的,在新疆我們應該怎么樣生活,我們應該怎么樣更客觀看待新疆那片土地。
恰恰因為這樣小的隔閡,作者說的非常好,被敵對分子利用,進行分裂民族,破壞國家的分裂活動。這個也確實是新疆的現(xiàn)實,所以作者就借14世紀波斯詩人的詩歌追問,既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藍寶石般的蒼穹之下,為什么又要分成伊教徒和穆斯林?有什么意義?我想這些可能是作者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另外作者還沒有回避新疆最敏感的宗教問題,我想很多宗教學者都沒有去很大的回答。作者提出一個什么觀念呢?就是維吾爾族伊斯蘭信仰中的神圣性和世俗性。維吾爾族對于伊斯蘭教的信仰是逐漸藝術化、世俗化、生活化的,他不是和中東或者阿拉伯國家的純的伊斯蘭教。很多搞宗教學的,或者民族政策專家都沒有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恰恰王蒙先生由于他對新疆生活的了解以及一直以來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把這個問題放到很高的高度,這個我想可以是我們很多專家們,民族學家和宗教學家和人類學家可以參考的非常好的命題。
最后呢,作者用維吾爾族最質樸的語言表達了新疆各族民眾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比如說沃爾汗他就說,那邊有什么屬于我們的?我們的親人在那里嗎?我們的住房,我們的土地,我們燒飯的炤爐和先人墳墓在那里嗎?伊犁,中國你就是我的親娘,即使我衣衫藍縷,但是我腳下有祖國的土地,我就有生活的希望對生身母親背過臉去的人,又要哪里去找疼愛他的繼母。對生身母親背過臉去的人,所有的母親和孩子也一定會對他背過臉去。
還有另外一個他的丈夫,伊薩穆東差一點出去,后來沒有出去呢,是什么讓他留下來呢?是他的祖國,所以他說,他在給家鄉(xiāng)人的信中就寫到維吾爾人的幸福在哪里?維吾爾人的未來究竟在哪里?在那邊嗎?在鐵絲網(wǎng)的那邊嗎?離開自己的祖國,唱不出自己的歌,他們在邊界這一邊又罵又鬧,但是到那一邊又怎么樣呢?他們就斷了這兩股,他們成了離娘的孩子,離了瓤的瓜,成了喪家之犬。我覺得這些是我們在這部作品,在寫文化之后塑造的象征性的人物之后一個延伸的閱讀,其實這樣一層重要的命題是我們面對新疆不能夠回避的一些問題。
最后我想說,王蒙先生是文學的一面鏡子,他的創(chuàng)作一向在中國文壇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哆@邊風景》不僅是真實的描寫新疆生活的作品,而且是呼喚寫新疆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以更真實更客觀,更貼切的表達新疆,以更大的勇氣和使命直面現(xiàn)實這樣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說的邊角處,似乎非常不經(jīng)意的留下了一些文字,正好是流淌在維吾爾民族心中的永恒的泉水。他寫了一首維吾爾族的詩歌,那是翻身解放以后維吾爾人民對黨和毛主席的歌頌。他說把天下的樹木都變成筆,把江湖和海洋都變成水和墨,把藍天和大地都變成紙張,也寫不完對領袖毛主席的恩情。這個可以說我們父輩一直在唱的,至今我們現(xiàn)在都在傳唱的非常好聽的維吾爾族的歌曲。這樣我想甚至作者寫的那個庫爾班吐露木想去見毛主席這樣的故事都有很深刻的內涵。因為我現(xiàn)在作為新疆人,我覺得作為維吾爾族我可能更能夠深刻理解王蒙先生為什么這樣去寫,我想這些都是維吾爾族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東西,社會主義大家庭中,正如作者所說的,維吾爾族和中國各族人民共同高唱《東方紅》、《學習雷鋒好榜樣》、《走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這兒我想說的是什么呢?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時代呢,王蒙先生作品讓我們更加確信文學的文化功能的重要作用,對讀者的影響力極其轉化的力量,文學有助于重構我們對文化和政治無意識的理解。謝謝大家! [2013-05-18 11:13:25]
[主持人]:我們請姑麗娜兒·吾甫力教授發(fā)言。 [2013-05-18 11:09:01]
[梁鴻鷹]:時間擊不敗記憶的鮮活——談王蒙的《這邊風景》
所有那些發(fā)自心靈、直接反映了人生經(jīng)驗,或從記憶深處流淌和傾瀉出來的文字,總是能夠深深地打動人心,《這邊風景》初成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是新疆刻記于王蒙生命中的永恒記錄,這份記錄駁雜、博大、深邃,之所以格外鮮活和富于質感,那是因為王蒙的記憶格外綿長與深厚,承載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者提供了一份難得的證言。
王蒙關于新疆的記憶與一段特殊的時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是因為那個特殊時代的特殊,他可能會與新疆失之交臂。在王蒙的筆下,那個混亂、荒唐得讓人痛恨、反感的時代,獲得的常常是另外的、與我們一般人的認識不同的解讀,這種解讀投射的是王蒙的性情、心靈、情感,更反映了他對新疆這片土地的無比熱愛!哆@邊風景》是一次“陳年舊事的打撈”,“是偶然被文學與往事撞擊的一記”,在舊稿的字里行間,年輕時代的王蒙,對新疆滿懷深情的、對這個世界滿懷滿懷深情的王蒙躍然紙上。這些文字是在作家腦海里刻下的深深劃痕,時間拿它沒有辦法,而且時間只會讓這些劃痕更加深刻、鮮明,成為與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從小說的文本看到,作家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新疆的博大、絢麗、厚實及燦爛,愛上了那里人民的所有優(yōu)點與缺點,《這邊風景》所寫的新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生活,深深打上了他個人的獨特烙印,從各個層面反映了作家在那個時代的真實處境,但我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他的處境是一種幸運的、讓人羨慕的。因此我們同意,他書寫的是“雖然不無從眾的嘶喊,本質上仍然是那親切得令人落淚的生活”(前言)。還有什么比這種概括更準確、更具說服力呢?寬厚的新疆在他最失意的時候,伸出了寬厚的雙手,用自己寬厚的臂膀給他以接納、認可、庇護與依靠。他在這片土地上生兒育女,與各族老鄉(xiāng)共同生產(chǎn)、勞動、歡笑與折騰,在大糧倉、大果園、大田野里生產(chǎn)著糧食、瓜果、蔬菜,放養(yǎng)著牛羊、馬匹。在這片遼闊得驚人的土地上,王蒙的視野得到開闊,眼光望得更遠,在觀察人生、看待人生問題的時候,不再只看腳下、只看眼下、只看當下,而是看得更長遠、思考得更長久。
來到這格外寬廣的土地上,作家對自己格外能加以新的認識,他不愿抱怨自己經(jīng)歷過的生活的不完滿,他不傾向于對不公正進行憤怒的抨擊,他坦然地接受著一切,冷眼觀察著人世間的一切。那些混亂而荒唐的生活在他筆下獲得了全然不同的面貌。他的描寫使我們意識到,這遙遠而遼闊的土地,容納的不僅是得意或失意者的肉體,也哺育著任何一個外來者的精神與靈魂。心胸的開闊使得作品獲得了難得的淡淡的、深長的幽默氣息,并且這種氣息似乎無處不在,無處不讓人會心、會意,這是作品的重要價值所在。這是一種看開了的、看淡了的、看透了的人生與生活,一種超拔于俗世的人生感悟,它萌發(fā)于那“三十歲、三十五歲、四十歲那黃金的年華”,是一種在艱苦中看到快樂、在貧窮中明白滿足、在惡劣中領悟希望的能力,這樣的表現(xiàn)使作品獲得了生動的大境界、大胸懷與大視野。
王蒙在小說前面列了一個很細致的人物表,細到讓人眼花繚亂,涉及不同民族、不同職業(yè)與階層的80多個人物,這些人物在一個強調平等、一心抓革命、促生產(chǎn)、時時靠“上面的精神”生活的時代里,性情時時在自然地流露。他們與不合理現(xiàn)實的抗爭,對小人進行著防范與抵擋,他們有自己的小脾氣、小詭計、小江湖里的小折騰,總之,他們的一切讓我們閱讀時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同時,我們從中更看到作家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社會生活的全面把握,從縣委的工作運作,到公社、大隊、小隊的管理,從“上面的精神”到老百姓的街談巷議,全部納入他的筆端,于是,我們看到這些人物的來來往往、吃吃喝喝、嬉笑怒罵、形態(tài)畢現(xiàn)的舉止行為,看到他們性格、性情的豐富、出色,從中得到無限的意趣。
吸引我們注意的另一大亮點是后來完成的“小說人語”,里面展開的另外天地讓人著迷,無論是人生感悟、價值判斷,還是思索絮語、隨意議論,常常給人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沖擊:“飛翔、鳥囀、羨慕與預卜,神秘所以迷人。飛鳥來自冥冥莽莽。鳥兒是不是主宰著也啟示著我們?”(P297)再如:“好人是有所為有所不言、不取的,壞人則是滿漢全席。所以好人也有時愛看描寫到了壞壞壞人的小說”(P464),我們從這些天馬行空的精短的句子里,可能不單看到作家的智慧,更看到作家的達觀、自信與從容,這來源于經(jīng)驗、時間,來自地氣的涵養(yǎng),這些話語把本來散在四處的氣息串接了起來,把歷史與現(xiàn)在聯(lián)系了起來。能夠讓我們鑒過往、知當下、向未來。 [2013-05-18 11:07:45]
[張檸]:我先要念一段印我腦海里多少年都沒有忘記的詩:“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贝蠹s是在1979年左右吧,我在學校圖書館借到王蒙先生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讀到小說前面的這首詩歌,記住了它,并記住了王蒙先生的名字。后來又讀過他的許多小說,還有那些充滿智慧的思想隨筆和批評文章。我認為,王蒙先生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的成就有目共睹,無論今天還是未來,人們都會記住他。所以其他的話就不多說,讓我直接開始討論這部新出版的小說《這邊風景》。
首先,我認為這本小說是一部將強烈的歷史感與超歷史的生命感編織在一起的作品。在這部70萬字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年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比如前半部寫了1962年的“伊塔事件”,后半部寫了1964年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四清”運動。但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不過是小說結構中的“地基”,并不是小說要著重直接表達的對象。小說著重表現(xiàn)的是,在這些歷史背景之上的日常生活,表現(xiàn)了新疆伊犁這樣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地區(qū)中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因此,在那些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歷史語境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濃郁的生活氣息。這就是我說的有著強烈的歷史感,和有著超歷史的生命感編織在一起的特點。在那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之下,我特別看重作者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和充滿情感的描繪。
小說對日常生活的描寫,集中在勞動、生活、政治三個層面。對勞動的描寫,包括對農民身體動作、工具使用、勞動場景的描摹,顯示出作者豐厚的生活功底和高超寫實能力。對生活的描寫,包括對傳統(tǒng)人倫關系(親情、友情、愛情)的描寫,對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描寫,充滿了人文情懷。對政治生活的描寫,除了狹義的政治(即重大政治事件)之外,還有廣義的政治(現(xiàn)代行政管理和制度層面)。作者本人就擔任過基層行政管理人員,對行政管理非常熟悉。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沒有第三點,小說中的歷史感就無法傳遞。但在閱讀過程中,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政治事件、行政和制度等因素,沒有壓倒生活本身,沒有壓倒與個人的身體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小說中對日常生活的描寫,之所以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原因在于作者對生活本身的關注。這種跟人的“感官”相關的廣義的生活世界,是小說產(chǎn)生魅力的根本原因。
我很贊同張志忠剛才說的一句話,他說王蒙先生的敘事是“錦心繡口”,詞語中充滿了“感恩之心”。我覺得這種“感恩”主要是對生活的感恩,作者對生活本身豐富多彩的描繪,正是這種“感恩”的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體。上天賦予我們每一個人以眼睛、耳朵、鼻子、手,等許多器官,我們沒有理由不讓它們的功能顯現(xiàn)出來,沒有理由不去努力恢復它們的初始功能:看,聽,說,還有心靈和頭腦,它們需要感受、思考、言說和表達。作家有義務將這些人性的豐富內容表達出來。這些東西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這才是現(xiàn)實主義的真諦,讓上天賦予感官世界恢復它的初始功能。這些是任何短暫的意識形態(tài)都不可以將它們淹沒。因此,我們在這部小說中讀到了大量的味覺(食物)、視覺(顏色和風景)、嗅覺(氣息)的描寫,還有最基本的人倫關系(親情、友情、愛情)的描寫。這些東西都是上天為滿足作為個體人的東西。我們清楚地看到,墊在敘事底層的重大歷史事件,不但沒有瓦解個體感官世界的豐富性,沒有瓦解最基本的人倫關系的牢固性,反而表現(xiàn)得異常豐富。盡管小說中也有不少的關于“階級斗爭”的描寫。讓我們糾結的是,小說敘事中,階級意義上的“同志關系”,與普通的“人倫關系”的拉鋸戰(zhàn),這個看了之后讓人感慨。這些內容都是足以吸引幾天讀者的內容。
文學史一直在討論所謂的“潛在寫作”,或者“地下寫作”。但我認為,如果這種“潛在寫作”,“地下寫作”存在的話,那它們不僅僅存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作品身上,同樣也存在于同一個作家的同一部作品的縫隙之中。我們無疑可以在《這邊風景》的敘事的語言,抒情和描寫的縫隙之中,通過敘事的本身生命力迸發(fā)出來。
小說《這邊風景》,除了上面所涉及的文學性品質之外,它還有典型的文學史的意義。我們從中能夠看到肖洛霍夫(愛情描寫)、艾特瑪托夫(風景描寫)、柳青(鄉(xiāng)土行政系統(tǒng)描寫)的影子,也有王蒙自身80年代文學的影子。它隱含著當代文學從70年代向80年代行進的道路,是研究80年代文學史及其發(fā)生學問題的范本。 [2013-05-18 11:06:28]
[徐坤]:讀了《這邊風景》,我有四點感受:
第一,我認為這《紅樓夢》式的書寫新疆邊地生活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它真實地記錄了一個時代,記錄了邊疆的生活,對于當?shù)氐臍v史文化、宗教習俗、時序物候、人們的日常生產(chǎn)勞作……等等都有十分鮮明生動的記錄。比起各種階級和階級斗爭來,只有生活是最偉大的。生活永恒,活著超越于一切。試想:《紅樓夢》這部作品的價值,如果沒有像《金瓶梅》《西游記》《水滸傳》這些寫市井風情、神魔志怪、殺伐搶戮作品的襯托,《紅樓夢》的偉大、它的人文關懷的特點是體現(xiàn)不出來的;同樣道理,如果沒有之前新中國成立之后“三紅一創(chuàng)”“青山保林”以及同時代的《金光大道》《艷陽天》這些作品的襯托,《這邊風景》對于生活與時代真實記錄的可貴也難以凸顯。巴爾扎克說,作家要做歷史的書記官,這部書在這一點上成功地做到了。它的價值就在于寫人,記錄時代風情,寫生活的偉大。在這個意義上是超越了同時代的作品的。
第二,從這部小說當中,我們找到了王蒙對漢語的“破壞性”創(chuàng)造的源泉,他獨創(chuàng)了一種帶有拉條子、手抓羊肉、葡萄干和烤嚢味的漢語。這是王蒙對現(xiàn)代漢語書寫的一大貢獻。人類是用語言來思考的。一個作家對語言的敏感度,他的語言習慣,決定了他的寫作態(tài)度和風格。這本書,當我讀到第一章的時候伊力哈穆剛從火車上下來到伊犁,我看到那種洋洋灑灑的抒情時一下子有點驚呆了!我突然找到王蒙后期的寫作風格的源泉,原來就在這里!從《這邊風景》之后的作品,跟他之前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和《青春萬歲》那種標準的學生腔的漢語句式、語法完全是割裂的,是不一樣的。
王蒙獨創(chuàng)了一種新漢語,這是維漢混雜的漢語,汪洋姿勢一瀉千里,抒情議論不舍晝夜,一氣呵成吟詠復沓,同時又磕磕絆絆、主謂賓倒置,句式語法行文習慣,都得益于他的新疆生活,得益于維族語言對他思維的再次改造。他對于漢語的這種破壞性創(chuàng)新的意義,幾乎就等同于白話文對于古文的改造,等同于外來語對現(xiàn)代漢語的改造,也等同于簡體字對于繁體字的改造。他的這種行文風格,這種對漢語的改造,深深影響了后期作家的創(chuàng)作,尤其是我。我舉一個小例子,我曾經(jīng)寫了一篇叫《通天河》的小說,在評獎會上,有評委就說跟王蒙的風格太接近了,說有一個王蒙就足夠了。后來就被淘汰了沒評上獎。我聽到以后也是一下子猛醒了,確實有一個王蒙就足夠了,學王蒙者死,從這兒吸取營養(yǎng)的作者就能夠生!所以以后我在寫東西的時候,就自覺的收斂起來,不要跟王蒙學的太像。
第三點,一以貫之的歌頌光明。王蒙作為一個“少共”,他親身參與和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和新政權的諸多游戲規(guī)則和規(guī)章制度的設立。他一直為政權和政策在鼓與呼,無論遭受了怎樣的挫折。在這個作品里面我們就看到了,在當時身處逆境下,他還在堅持不懈地歌頌光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表現(xiàn)了他一貫堅定的信仰。
第四點,藝術作品的“捂盤惜售”是必要的。它不是為了囤積居奇,而是要像今天古井貢副總楊小凡帶來的原漿酒一樣,釀出來后,埋在地下40年,去掉了當時剛釀出來的火氣和粗糲,再挖出來以后,其醇香是無可比擬的。
最后祝王蒙老師身體健康,多出好作品,青春萬歲,藝術之樹長青。謝謝! [2013-05-18 10:52:07]
[主持人]:下面徐坤發(fā)言。 [2013-05-18 10:49:31]
[施戰(zhàn)軍]:這部大書,幾天看下來,內心在不斷翻騰。
我來到了《人民文學》雜志社以后,先后編發(fā)了王蒙三篇作品,一個短篇、一個中篇,還有一個跨文體的、我們當散文發(fā)的。我覺得王蒙先生依然是年輕的,我們從《這邊風景》感受到的詩性,在今天依然是蓬勃的。如果說《青春萬歲》等作品展現(xiàn)的是少共情懷的話,《這邊風景》它生成了一種青年布爾什維克精神和自然人性相結合的蓬勃的生命向力。
我覺得新疆對于王蒙先生非常重要,新疆伊犁可以說是王蒙先生一個文學新房,和文學結婚的新房,他真的是步入了一個成熟男人和成熟作家的路。正是新疆的天然讓一個成熟男人,還保持著巨大的帶著歡喜的天真,這個使他今天依然在文壇前沿屹立著,新疆的生命經(jīng)驗是依然青春著的王蒙先生的法寶。因為到了伊犁這個地方以后,王蒙先生心有寄托,這是一個大的氣場。 “新婚第一夜的一點點別扭”簡直就是充滿智慧的一個隱喻,在那個年代,階級的影子,斗爭的案情,雖參與了小說的架構,但是它的基底卻是人情冷暖、勞動生活和愛的歡樂和疼痛。所以《這邊風景》依然不失為一部好作品、大作品。
在這部小說里面,王蒙先生和新疆和蘇俄文學的關系,是可以看得較為清楚的。小說數(shù)次提到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我覺得王蒙先生的新疆題材作品完全可以和當代的艾特馬托夫、邦達列夫等這些作家的作品比肩。他是有世界思路和情懷的作家。
從王蒙先生這部作品里,我也聯(lián)想到較為熟悉又非常親切的新疆的少數(shù)民族作家創(chuàng)作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比如說維吾爾族作家買買提明•吾守爾的小說、哈薩克族作家朱瑪拜的小說,我覺得跟王蒙先生的小說在精神氣質上非常相通,我覺得王蒙是天然的和新疆有緣的一個作家,和少數(shù)民族有緣的也是和世界性的思路情懷有緣的作家。這部小說讓人讀著百感交集,他是一個和歷史、社會結親的明眼人,同時又是一個懂得道法自然的智者。
更重要的,我覺得他是一個愛的抒情詩人。盡管有斗爭的歷史背景,我覺得他70多年復雜的心路,一輩子執(zhí)著一念的就是天真。這個天真如此寶貴,所以他的筆下會不斷縈繞著“天真如何可能”的故事和追問。這甚至可以指涉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比如烏爾汗孩子復歸的那一段,白天見到孩子不敢表達什么,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孩子突然喊了一聲媽媽,她就把孩子從小到大一幕一幕都展現(xiàn)在面前,我讀到那里時確實是抑制不住熱淚盈眶的。我看到王蒙先生在接受訪談里說到熱淚盈眶這個詞。確實,讀小說的時候會有多處讓我熱淚盈眶。再如雪林姑麗她在唱歌,“我的心兒在燃燒,像串在鐵簽上的烤肉”。這句民歌,不僅僅是在述說感情,這一種非常真切揪心的感受,我覺得這是在寫人在歷史當中、人在遭遇當中的身心。這是在“深的湖”心投下的一塊巨型籽料,小說深含的情韻就如水波向四周無限蕩開。像這樣具有強大的內心信息和形象的概括力的地方還有很多,關于雪林姑麗,小說里還有一句設問,我覺得這句設問非常深刻:“是誰給了你這個怕字呢?”盡管這個小說里有很多當時與四清,與階級斗爭等等相關的歷史元素,但是我覺得這一句話事實上可以作為證明,證明這部小說是面向人類的境遇、對反童年的一切所發(fā)出的愛的究問,于是,小說的人性人文價值就超出了歷史認識價值。
通過王蒙先生的這部書,還讓我們再次領略了我們當代作家持續(xù)保持的孩童心地,那裝滿了大自然賜予人類美好東西的心靈。作家在小說里對父母、婦女、兒童的描寫,映射出作家明亮、純粹的童心。一個好的作家在小說當中如何寫親情、寫女性、寫兒童,不僅能看出他的高度和深度,更能夠看出他的仁厚心界,王蒙先生恰恰是這樣有高度和深度,更有著慈悲衷腸的作家。 [2013-05-18 10:43:50]
[雷達]:王蒙是當代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最近他拿出了主要寫于文革時期,延至文革后雖有所修改,卻一直塵封著的這部長篇小說《這邊風景》。小說長達70萬言,寫新疆農村生活,以伊犁事件背景下的一樁公社糧食盜竊案入手,于層層剝開懸念的同時,展現(xiàn)了豐富的西域獨特的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文革爆發(fā)前夕西域生活的繁復圖景。這部作品的“重見天日”,有人戲稱為“出土文物”,它對于當代文學史和王蒙本人,無疑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怎樣評價它的審美形態(tài),怎樣確認它的文學史站位,以及怎樣把它放在當代文學史的序列和王蒙的創(chuàng)作序列中來看,都是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
王蒙其實很重視他的這個“孩子”。1978年,筆者作為文藝報記者訪問王蒙時,那時他仍在新疆,還未完全“平反”,他就鄭重地向我談過他寫作時間最長的這個作品。但似乎總是找不到機會讓這個作品與讀者見面。此后,新時期文學一浪高過一浪,王蒙寫《蝴蝶》《雜色》《布禮》《相見時難》,寫《春之聲》《夜的眼》《如歌的行板》,他一會兒深切地反思,一會兒搞先鋒實驗,忙得不亦樂乎,而《這邊風景》則變得越來越不宜見人了,因為它帶著明顯的十七年文學的胎記和文革的印痕。再往后,王蒙以新啟蒙的姿態(tài)直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格,寫出了《活動變人形》,既揭露中國文化的“吃人”,又寫它的“自食”,與之相比,《這邊風景》就更不沾邊了。一句話,它總是無法出世。直到今天,思潮的轉換不再那么明顯和急促,相對進入了一個無所不包的兼容時期,這才有了《這邊風景》的出版和問世,王蒙考慮到時代的疏離與讀者的接受困難,他在每章后面加上了新寫的“小說人語”,這既是兩個時代的同一作者的對話,也是作者與今天讀者的對話,起到緩沖一下“出土文物”般的遙遠陌生感,盡可能將之拉進今天的語境。
我曾寫過《浩然,十七年文學的最后一個歌者》的文章,認為浩然的《艷陽天》是十七年文學的幕終曲,因而自有其價值。現(xiàn)在看來,隨著《這邊風景》的出土,真正的幕終曲,應該是王蒙的《這邊風景》。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它們在審美上都不屬于“文革文學”————它們沒有絕對化的三突出和所謂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的極左品性,當然也不同于文革中的“地下寫作”,而是大體上延續(xù)著十七年文學的某些特征。我認為,十七年文學與文革文學還是有極大區(qū)別的,雖然二者有深刻的聯(lián)系,比如左的思潮,階級斗爭與路線斗爭的基本骨架等;但在十七年文學中,仍然有較為豐富的生活性,人物有真實血肉,即使寫戰(zhàn)爭和斗爭,也有一種美感,它有自己的詩學,F(xiàn)在不提階級斗爭了,但并不意味著階級斗爭完全不曾存在過,也不意味著它本身沒有自己的詩性和美學。
我之所以這樣說,主要還是因為看到,《這邊風景》有近百個人物的日常生活,社會與家庭關系的糾結,它保存了大量六十年代的精神生態(tài)的真實,情感方式的原貌,邊疆地區(qū)特定的風俗史,當時流行的政治觀念,當時人際關系的樣相,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日常生活的真相,民族關系的真情,以及作為那個時代的斗爭生活掩蓋下的仍未絕跡的詩意和風情,也即特定時代的文化表征,以及那種特定的極難表現(xiàn)的緊張而又動蕩的時代情緒。因而這部書有其歷史的,文獻的,審美的,風俗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獨立價值。應該加進文學史之中,作為補遺。
需要研究,是什么使王蒙在極左思潮泛濫的文革中還能以沉靜之心,寫出這樣一部作品?王蒙并非身在世外桃源,也非不關心政治,并非沒有壓力,憂慮,并非可以逃離人人自危的環(huán)境,為什么他還是能保持住作品的人文品質?為什么在三突出作為普遍價值尺度的年代,他沒有向三突出,根本任務論的方向走去?為什么就在浩然寫《金光大道》第二部,繼而寫《西沙兒女》,甚至《三把火》的年代,王蒙卻寫出了這么一部作品?這就不能不從作者的政治觀人生觀的深刻層面,作者的經(jīng)歷與個性,作者的偏愛,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作者的審美意識,這種種方面加以探討。
一、魯迅說創(chuàng)作總根于愛,同樣適用于理解王蒙的這次寫作,我甚至把它作為最重要的原因。看得出來,王蒙非常喜愛維族,哈族,及其它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他好奇,贊賞,肯定之情溢于言表,好像找到了知音和同類。王1963年他“自我流放”,從北京來到了新疆,借住在當?shù)鼐S吾爾族農民的家中,與他們一起下地植種,同室而眠,朝夕相處如同家人。后來,他成為了他們的生產(chǎn)隊副隊長,學會了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蒙能學會維語或不止,是奇跡,不僅是聰明,是喜愛。進而喜愛他們的文化,小說中對伊犁自然風情,物產(chǎn),氣候,風俗,都極為欣賞夸贊。寫,舞杉鐮,割苜蓿,打馕,和面,各種馕的名稱。直到吃喝拉撒、婚喪嫁娶、從頭到腳,什么都寫到了。從衣食住行到宗教儀式,從語言表達到情感訴求,王蒙有聲有色地表達了維吾爾人的原生態(tài)的生存方式,以及積淀在其民族性格當中的精神質地。
二、理想主義的內在傾向。這在王蒙的創(chuàng)作史中,同樣居于極重要的位置,這基本屬于前期的王蒙,在審美上與青春萬歲,組織部年輕人,是有遞嬗和血淵關系的。王22歲寫組織部時入黨已八年,有種少共精神。它們都有一種內在的理想主義傾向,有謳歌沖動,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勤勞勇敢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人民,它是一支人民的贊歌。有很強的政治性,卻有更強的人民性,有政治視角,但更有文化視角,后一點救了這部作品的價值。與青春萬歲比,雖然沉郁了許多,卻仍然保持理想不滅。與組織部來個年輕人相比,雖少共情懷未變,理想主義未變,少了一種梟驁不馴,反叛鄉(xiāng)愿,批判麻木不仁的那種銳利和鋒芒,而變得小心翼翼,尤其在政治,在是否叛國,在伊犁事件上,敢寫這一事件就有勇氣,出語謹慎。林震還在,他的浪漫主義革命理想遇到挫折后,他主動要求到了伊犁,走向民間,走向基層,胸懷大志,同時,他是《講話》的真正的努力實踐者,沒有這些,就沒有這邊風景的產(chǎn)生。
三、現(xiàn)實主義的勝利。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力。人民性壓倒了政治性。王蒙忠于生活,崇拜生活,熱愛大地和大自然,陶醉于少數(shù)民族的風情,有作為人民之子的一面。他熱衷表現(xiàn)生活的鮮活與靈動,表現(xiàn)生活是多么美好,政治性與人民性的沖突。我同意說“生活‘是《這邊風景》里無所不在的主題。生活是凈化劑;生活是永恒的,誰也改變不了的偉大的存在;生活是詩意的泉源,不管多么黯然的生存,生活的內部總有強大的力量。寫生活這一現(xiàn)實主義的追求拯救了王蒙。王蒙在創(chuàng)作中這樣寫道:“即使在政策偏頗、民生艱難的歲月,生活仍然是強健的、豐富多彩的、美妙非凡的。我的體會是,不妥的政策會扭曲生活,而勞動人民的真實與熱烈的生活,卻完全可以消解假大空‘左’的荒唐。”這些“生活”的出現(xiàn)填充了歷史的空隙,使得那個在時空里漸行漸遠、在記憶中逐漸模糊的荒誕年月,又重新真實了起來。我覺得這也給它填補一個空白。王蒙說,生活并沒有空白,政策對也是生活,政策不對老百姓也得活著。該戀愛還得戀愛,該擁抱還得擁抱,該吃肉還得吃肉,該喝酒還得喝酒,該生氣還得生氣,該罵街還得罵街,該高興還得高興,也還得找樂,最痛苦的時候還得找樂。”這里寫了大量人物的身世,來歷,性格,喜好,形形色色的女性。塑造了書記賽里木,里希提,馬車夫泰爾庫,保管員伊薩爾冬,麥素木,阿西穆,以及漢人老王等復雜形象,寫出了吐爾遜由薇,雪林姑麗,萊依拉,烏爾汗等優(yōu)美的女性形象。
四、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仍然存在,當時極左政治的影響,仍十分明顯。作品雖沒有沿著破案,抓階級敵人,展開一場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來掌控全作。仍未跳出那個時代的典型模式。須知這是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任何人都逃不出去的模式。圍繞糧食盜竊案與伊犁事件開始,作為大懸念,仍是如何破案,正面人物與木拉托夫,庫圖,包廷貴,牙孜泡克,易不拉欣們斗爭。我感到作者仍然想塑造反潮流的青年英雄形象,大力謳歌當時的時代精神,雖經(jīng)修改,仍痕跡明顯。中心人物伊力哈穆,工廠返鄉(xiāng),工人階級,就讓我想到了梁生寶,肖長春,楊輝讓我想到了徐改霞,想到了拖拉機站與總農藝師娜斯佳這類作品背景,伊力哈穆與庫存圖庫扎爾之爭,仍是流行模式。伊力哈穆拿出了毛主席像,行李包,毛接見庫爾班大叔照片?偟目磥恚趺申P于生活化的詩性描寫,沖淡了和稀釋了那樣一種觀念化的結構模式。 [2013-05-18 10:32:46]
[主持人]:下面請雷達。 [2013-05-18 10:28:03]
[賀紹俊]:《這邊風景》的確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小說,獨特性首先就在于它與幾個歷史時代的勾連,因此當我拿到這本書時,首先想到的也是它的文學史價值,我以為,它是當代文學史上一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凡是研究歷史的人都懂得文物考古的重要性,歷史往往是因為新的文物的出現(xiàn),而被改寫的。因為歷史存在著很多偏見和盲區(qū)、誤區(qū),不要說遠古的歷史,就是時間才有60多年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同樣如此。比如我們對文革時期的文學的看法和認識,就存在著太多的簡單化的論斷,特別是由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化的影響,文革文學史基本上被描述成一個極端化的干癟的文學史,甚至把文革文學看成是一段空白,一個斷裂帶。王蒙的《這邊風景》寫于文革時期,雖然我們能夠讀出明確的文革時代的印記,但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卻與文革文學史的定論相去甚遠,它讓干癟的文革文學史變得生動、豐富起來了。我之所以說它像一個珍貴的出土文物,還不在于它寫于三十年前,今天有幸被發(fā)現(xiàn),并隆重出版,而且還在于它修正了我們對文革文學的看法,《這邊風景》就像是一個消失了的鏈條,今天當我們檢起這個鏈條,就將一直被敘述為斷裂了的當代文學史銜接起來了。
《這邊風景》再一次證明,王蒙是一位具有非凡的開拓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當代作家,他很多作品都具有文學史的價值,但是他的有些作品的文學史價值被我們低估了。以長篇小說為例,他有兩部長篇小說具有特殊的文學史價值,一部是《青春萬歲》!肚啻喝f歲》寫于50年代,但也是因為政治原因直到文革結束后才出版,時間的錯位就妨礙了人們對它的價值的認識,這一點與《這邊風景》相似!肚啻喝f歲》的思想主題和其爛漫主義風格,應合了新中國成立后的青春中國的時代精神,在當代文學史上,沒有哪一部作品能像《青春萬歲》這樣可以成為一段歷史時期的文學標志。這就是它的文學史價值,但這一價值并沒有被充分認識。另一部是《活動變形人》,這部小說寫于1986年,是第一部全面反思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站在現(xiàn)代性的立場上反思中國知識分子獨立品格問題的長篇小說,但恰好自1986年起熱衷于文學向內轉,不再看重文學的思想意義和社會意義,因此《活動變人形》具有總結性意義的思想深度也不被人們所重視了。
《這邊風景》的文學史價值,剛才好多朋友都談到了。所以我不再展開了來談,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就是《這邊風景》不僅具有文學史價值,而且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學價值。這種文學價值的獨特性則要從這部作品的經(jīng)歷談起。小說的經(jīng)歷是很有意思的,王蒙是從文革后期的1974年開始動筆的,完成于文革結束后。又是在沉寂了三十年后在今天才出版。但正是長達三十年的沉寂,才使得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沒有被遭遇傷害。假如王蒙在文革期間就完成了這部作品并得以出版,或者在1978年能夠出版,這絕對不是《這邊風景》的幸運,因為出版的代價是對其蘊含的文學價值的傷害,而傷害的武器就是“政治正確”。所幸的是,《這邊風景》躲過了這兩次出版,從而也就保留了獨有的文學價值。
我在讀《這邊風景》時,感受到它獨有的文學價值,并且我發(fā)現(xiàn)這種獨有的文學價值只有在當年特有的寫作環(huán)境下才會形成,我因此特別慶幸它沒有提前出版。同時也引起了我對“政治正確”的反思。長期以來,“政治正確”成為了文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作家是以“政治正確”為原則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批評家是以“政治正確”來進行批評的,文學史家也是以“政治正確”來構建文學史的!哆@邊風景》在過去的幾個歷史時段不能出版,唯一的一個原因就是這部作品不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這也說明,王蒙當時在寫作時,也擺脫不了受當時的“政治正確”的約束,所幸的是,王蒙并沒有為了出版而去依據(jù)新的“政治正確”進行修改。但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看到“政治正確”對作家的巨大影響。王蒙老師在第43章的“小說人語”中就感慨道:“這篇小說很注意它的時間與空間坐標下的‘政治正確’性!蓖趺衫蠋煹倪@種對“政治正確”的糾結并沒有因為如今出版環(huán)境的改變而完全消失。這次出版,王蒙老師基本上保持了作品原來的面貌,只是作了適度的修改。我在閱讀中就感覺到,這種適度的修改有些是有效的,包括在每一章后面添加的“小說人語”,但仍有一些出于“政治正確”的目的而進行的修改并沒有給作品增色,反而對其文學性有所傷害。因此,我讀了《這邊風景》之后,有一個強烈的想法,就是要大聲質疑“政治正確”。文學作品不是為“政治正確”而存在的,如果文學作品只是為了表達“政治正確”的話,那就只不過是政治的附庸。我們閱讀文學,恰巧是需要透過“政治正確”的表象,去發(fā)現(xiàn)一名作家是如何以文學的眼睛和文學的體驗去描寫世界和表現(xiàn)內心的。作家們被“政治正確”所掣肘和左右無可厚非,但他們同樣會因為對文學的執(zhí)著追求以他們的文學方式表達他們的文學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社會里,“政治正確”常常因為政治形勢的改變而改變,難道我們就要因為“政治正確”發(fā)生改變了而輕易否定一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嗎?可是我們常常就是這樣做的。比如柳青寫于五十年代的《創(chuàng)業(yè)史》,以后不斷地被“重說”,而重說的立論幾乎都是建立在“政治正確”與否的判斷上。王蒙寫作《這邊風景》時所遵循的是文革時期的“政治正確”,對于今天的“政治正確”來說,《這邊風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如果以“政治正確”作為評價文學的原則,《這邊風景》也許就會被打入冷宮。我以為,今天還是會有人以“政治正確”為理由來否定這部作品的,也許王蒙老師本人也人這種擔心,要不他不會在出版前對其作一些關乎“政治正確”的修補。
我更看重的是作家在“政治正確”的表象下面,是如何表現(xiàn)出了他對世界的不同體驗,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思想情感。這樣的表現(xiàn)是很復雜的呈現(xiàn)方式,正是這種復雜的呈現(xiàn)方式,說明了文學的獨特性。我讀《這邊風景》,首先感覺最強烈的是作者對勞動的贊美。勞動的主題是這個小說的潛在主題。勞動與心靈、與自然的融洽,傳遞出那個時代一位未曾泯滅理想的作家對未來的想象,以及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理解。由勞動引發(fā)的這些精神想象便具有一種永恒的文學價值。
小說中有大量關于勞動的敘事,勞動與健康連在一起,與健美的身體連在一起,小說所贊美的勞動基本上是與大自然相融洽的體力勞動,為什么只贊美體力勞動,這與當時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有關,但是作家在進入到小說敘述時,他會擺脫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約束,他會看到勞動與自然的關系,勞動與身體的關系,讓身體與大自然對話。通過勞動敘事來表達作家內心的美好和理想,也是那個時代的作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讀六七十年代的小說,就會發(fā)現(xiàn)作家特別愿意寫勞動,而且一寫到勞動就精神變得自由了,但我讀了《這邊風景》,就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對勞動的書寫是最棒的,作者對勞動主題的開掘也是最深刻的。但關于這一點我沒有時間展開了。
我還想說到這部作品的另外一個方面的文學價值,這就是對日常生活中人際倫理關系的表現(xiàn)。通過這一表現(xiàn),可以發(fā)現(xiàn)作家所要遵循的外在的“政治正確”與作家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生活邏輯之間具有矛盾和沖突,這種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敘述張力,使得在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人際倫理時更加耐人尋味。王蒙老師是主體意識非常強的作家,雖然他必須用“政治正確”來作為小說敘述的基本前提,但是他沒有被“政治正確”完全約束住,當他進入到小說敘述中時,他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他對生活邏輯的把握,就會牽引著他的文學感覺,并在他的敘事中間悄悄地展開。比如說他的下部主要寫四清運動,表面上看,他是要寫在農村中開展四清運動的必要性,小說的結局似乎在在肯定四清運動是正確的。但在具體的敘述中,四清運動的正確性不斷被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在邏輯所質疑。這個小說的主題是階級斗爭,作者試圖以階級斗爭的觀念去處理農村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事實上,作者所要表達的階級斗爭觀念與他所要敘述的生活之間并不是融洽的。如果撇開階級斗爭觀念,小說其實講述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和猜忌,在日常生活中,挑撥生事是怎么樣破壞人和人之間的友誼和誠信的,這個主題比階級斗爭的主題更有力量,因為它是建立在生活邏輯之上,是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充分展開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剔除掉小說中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你就會發(fā)現(xiàn)王蒙老師對生活邏輯本身的描寫是非常精彩的。以上所談到的內容正是這部作品的文學性所在,它不會因為“政治正確”的過時而過時,它作為一種文學價值,將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始終打動和感染讀者。因此我強調《這邊風景》不僅有文學史的價值,也有非常獨特的文學價值! [2013-05-18 10:19:20]
[主持人]:我們研討會繼續(xù)。下面請賀紹俊。 [2013-05-18 10:15:28]
[王干]:今天參加王蒙先生《這邊風景》的研討會,我是有過多感慨。首先我就想對于王蒙先生的稱呼,在80年代,那個時候王蒙先生是文化部長,但很少人說王部長的,私底下有一點調侃叫蒙爺,后來到90年代以后,2000年以后叫蒙公,德高望重啊。最近我本來想就王蒙最近中短篇小說的小說創(chuàng)作寫一篇評論文章,文章還沒有寫好,他的長篇又出來了,王蒙先生的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源源不斷,超出了王蒙對老作家的一般判斷。現(xiàn)在足球界有一個詞,叫神,就是一些運動員能夠完成一些不可思議的射門進球。比如說意甲有巴神,德甲有萊神,中超出了兩個艾神,我覺得王蒙也成了神了,我們可以叫他蒙神,像足球場上的巴神一樣,像中超的艾神一樣,在不斷的進球,在不斷給我們展示良好柔軟的球技和不可思議的進球。用劉謙的話,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王蒙先生在不斷為我們創(chuàng)造奇跡,所以《這邊風景》又是一個奇跡。
《這邊風景》這部小說我看了以后,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在他以前的小說里面,在伊犁那個系列里面也看到了類似的場景和類似的人物,那個里面都是片斷。2011年,我是帶著朝圣的心理專門到了伊犁去尋找王蒙的足跡和記憶中的地名,我到巴彥岱公社,我到巴彥代公社拍了一些照片,巴彥代公社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建材市場,跟你小說里面有差異,我還到伊犁二中,拍了照,我覺得這個小說非常的熟悉,還有生疏。因為生疏確實他寫的巴彥代公社的生活對我來說是非常有陌生感的。
這部小說我覺得它的價值是三個“完整”的。第一,因為這部小說的出現(xiàn),使我們當代的文學史更完整了,這個話前面有人已經(jīng)講了。當代文學史上,1966年到1976年這個期間有一個詞叫地下寫作,比如地下詩歌寫作。但是他們當時地下詩歌寫作也好,地下寫作也好,基本上開使用一種帶有禁書性質的寫作,寫了不是發(fā)表。當時地下寫作里面也出了一些作品,比較流行的是《一雙繡花鞋》,我們今天小說叫做懸疑小說,地下詩歌有一些,我對很多詩歌沒有辦法見證,是當時寫的還是事后寫的,因為當時寫是后面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因為這個詩歌這個東西很短,它不像長篇,很難保持這么一個原生態(tài)。從文學史來講,這一段原來有一個空白。第二,這個小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歷史的填寫,我們反映文革的作品很多,但是反映四清的小說,反映四清的作品非常少。因為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說王蒙是共和國文學的一面鏡子,他基本上完整的記錄了共和國每一步發(fā)展的進程,但是文革這一段期間,他又寫了一些什么?我覺得這是一個對空白的填補。因為有了《這邊風景》以后,整個建國以來所有政治運動,所有歷史場景在文學中都有表現(xiàn),。第三,我覺得,因為這部小說,王蒙的文學形象也變得完整了。我們說王蒙是一個神,但是在整個文學的創(chuàng)作史中,他應該是在場的,我以前曾經(jīng)問過他。我說文革期間你在干什么?60年以后他斷斷續(xù)續(xù)的寫著,從66年到76年他在干什么呢?他這一部小說出版,讓王蒙也變得完整了。他從66年到76年期間他也是在寫作的,他用他文學特點和方式,表達了那個特殊時代的記憶和理解。
我覺得這部書的價值,第一讓王蒙的文學形象變得完整;第二個讓中國當代文學史變得完整;第三個讓文學中的中國歷史變得完整。
這個小說呢,最重要的藝術上的特點,我覺得就是隔離效果。隔離效果是王蒙先生一直喜歡的小說方式,這部書里的小說人語就是是紅樓夢脂硯齋的評點方式,脂硯齋和曹雪芹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紅學家們爭論不休,我看可能是一個人,或者是同一個“寫作小組”,同一個寫作體。這個是他研究這些年研究紅樓夢的結果。
在《這邊風景》中隔離效果還通過敘事人的身份特點來體現(xiàn),他是外來人,他跟一般外來人不一樣,他是落魄失意的外來者,同時他是一個漢人,在維族、哈族的文化氛圍中生活,所以這個隔離效果非常強烈,造成了敘事的多重空間。
最后有一個小小插曲,我跟閻總請示過,今年是王蒙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60年,老先生今年又是80大壽,同時也是這部長篇小說《這邊風景》的發(fā)表,我本來想來想去送點鮮花,但是最近開會有規(guī)定,最后我自己就不拘簡陋寫了一幅字,毛澤東的詞,《清平樂·會昌》“踏遍青山人未老”,“更加郁郁蔥蔥”。
我把這個贈送給王蒙先生,祝王蒙先生郁郁蔥蔥,青春萬歲。 [2013-05-18 10:08:12]
[主持人]:下面請王干。 [2013-05-18 10:07:45]
[艾克拜爾·米吉提]:我的標題是《這邊風景隔世年華》。
這是一部既新且陳,既近且遠的故事。很有幸,我是這部長篇新著還處于清樣階段便先睹為快者之一。令我感佩的是,翻開每一頁,那些幾乎被塵封了的記憶片斷,似潮水般涌來,恣肆汪洋,驚濤拍岸,復又風平浪靜,細浪吻灘……生活按照其內在鐵律舒緩地發(fā)展,甜酸苦辣,百味均集,讓讀者飽覽地處邊疆這邊風景的同時,看到了和風景一樣美麗無限的人們的心靈世界。于是,心靈之橋便這樣溝通了。
《這邊風景》描述的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推行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被簡稱為“社教”特殊背景下一段新疆伊犁一個維吾爾族聚居村落的故事。與內地社教運動起始所不同的是,小說背景設置在剛剛經(jīng)歷了“5.29”事件,或稱1962年“伊塔邊民外逃事件”為開端,“山雨欲來風滿樓”,經(jīng)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城市經(jīng)濟沒有農村的支撐趨于萎縮——“為了大辦農業(yè),以農業(yè)為基礎,城市職工精簡”,主人公伊力哈穆在烏魯木齊當了三年工人,現(xiàn)在回返公社,繼續(xù)當他的農民。所有的故事便由此鋪陳展開。
我們看到,伊力哈穆從在客運站下車伊始,全然沒有料到,當他“重又踏上家鄉(xiāng)親愛的土地的時候”,便遇上了夫離子散的烏爾汗和她那摧肝裂膽的慘叫。這便是真實的一幕。嚴峻的現(xiàn)實就這樣擺在主人公和讀者面前。那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中蘇關系破裂,我國邊疆出現(xiàn)短暫的動蕩。而在這個生產(chǎn)隊,“四月三十號夜間,發(fā)生了大盜竊案,一下子偷走了兩噸多小麥,大車來裝上走的!”由是交織的矛盾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重疊疊,撲朔迷離,云譎波詭,各色人等,各種面孔,一一走來。
庫圖庫扎爾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形象。他有時候“像是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特別是對于漢族的情誼的最熱烈的維護者;有時候他又是那種粗鄙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結的代言人……他是這樣善變,這樣不確定,出爾反爾,忽左忽右,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他是一個化裝成美人的魔鬼,是一只五顏六色的毛毛蟲,他不僅因為惡毒而可恨,而且以其超限度的偽善,虛偽而令人作嘔,看啊,他現(xiàn)在又在擾亂會場,混淆視聽了!厚顏無恥,說謊的時候眼睛眨也不眨,大棒訛詐,‘永遠有理’的論辯,再加上花言巧語、東拉西扯的哈哈一笑;這些,就是他的拿手武器!边@一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應當說,這并非是遠去的逝者,今天亦有其活生生的衣缽繼承者,實在是令人扼腕痛惜。這便是作家的高明之處,通過歷史的描寫,看到了某些今人頗具時尚的面孔,讓人們通過這些真實的嘴臉明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什么是需要我們毫不猶豫地摒棄的。
麥素木科長又是另一副嘴臉,歷史上只有漢奸一說,似乎尚沒有維奸之說,但是,王蒙先生為我們開掘了一個活脫脫維奸形象——他為了一己私利,麥素木科長可以忽而變換為烏茲別克族抑或是韃靼人麥斯莫夫;為了那一紙?zhí)K僑證,他可以輕而易舉地舍棄自己的民族血統(tǒng),當然,他曾經(jīng)宣誓的理想、他所依賴的故土皆然可以背離。當他萬般無奈,落草在這個村落時,依然賊心不死,借著“清醒時仇視好人”,“喝醉時仇視所有人”的尼亞孜泡克這樣的宵小之徒,倚仗著曾經(jīng)由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庫圖庫扎爾,攪動著這一方原本安寧的土地。那些純真、善良、輕信的人們,不時地被他蠱惑反目,幾近于自相殘殺。生活就是這樣,陽光每一天都是新的,而某些人心底的陰暗依然如故。當然,人們終究會辨明是非曲直,歷史也會為此作證,這便是《這邊風景》宏大敘事要告知讀者的真諦所在。
小說幾乎沒有觸及六十年代中期之后痛苦的十年“文革”歷史,然而,我們通過作者精湛的筆觸,甜蜜的描寫,依然可以感覺到未來十年的痛苦正在怎樣孕育。在此之前,通過“整社”,給老書記里希提扣上“強迫命令、浮夸、一平二調”的帽子,“確認”他在“大躍進”中的“缺點錯誤”,將他從書記的崗位上置換為大隊長,由是,形左實右的一幕燦然掀起。伊力哈穆與庫圖庫扎爾不見硝煙卻充滿刀光劍影的搏斗,一幕幕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充滿理想的伊力哈穆形象,的確,執(zhí)政黨是由所有中華民族優(yōu)秀成員構成的,他們?yōu)榱死硐肟梢陨釛壱患核嚼,忘我奉獻,只有這樣,一代代各民族優(yōu)秀兒女不懈追求,中華民族的近期目標和遠大理想才能得以實現(xiàn)。通過《這邊風景》,我們的確飽覽了這邊獨特風景,對于走過的路我們無悔無憾,對于腳下的路感覺更為堅實,對于未來的路我們豪情滿懷。
那是一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時代,現(xiàn)在,我們黨成功地由革命黨轉變?yōu)閳?zhí)政黨,但是,革命歷程不可割裂。通過《這邊風景》,我們形象地看到了那一段鮮活的歷史。小說真實描寫了六十年代地處邊疆一隅的各民族關系圖譜,在這個維吾爾族聚居的村落,我們看到了漢族同胞趙志恒書記、工作隊長老羅、女技術員楊輝、尹忠信、何順,四隊的老王,攪動一方渾水的“四清”工作隊員章洋,也有新來的包挺貴“夫婦”,與庫圖庫扎爾沆瀣一氣。當然,還有穆薩的妻子——回族的馬玉琴姊妹,哈薩克族的薩坎特,俄羅斯族的廖尼卡和他的爸爸馬爾科夫等等,愛情牽引著民族之間的通婚,他們并不是以民族血統(tǒng)為陣線而存在,而是以階級的屬性相互依存,這亦是那個時代真實的歷史處境。
當然,小說通過濃墨重彩的筆法,將邊疆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民俗習慣、生產(chǎn)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地理地望、季節(jié)氣候、自然景觀都作了細膩的描寫,于是,作品便獲得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新鮮律動的活力,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獲得美的享受,還可以隨著作者筆端回到那個遠去的年代,感受那時每一天的陽光、空氣、風和云。同時,對于作者那種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和對另一個民族文化群體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真實把握,由衷地感佩。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雖然身處那個特殊年代、以一種被動的身份來到邊疆,但是作為一個作家,那種心境的陽光,那種對生活充滿永遠的敏感、好奇與熱情,那種對邊疆維吾爾族和各民族人民的真摯情感,對于這一方好山好水發(fā)自心底的贊嘆。文化的力量才是最具親和力的,通過作品,我們看到了不同民族的善良的人們,由心底構筑的善的橋梁,是如何抵達彼此心靈世界。當然,在陽光下同樣也有邪惡的影子,但那終究是要被真誠的人們跨越。
小說提供了懸念,失蹤的伊薩木冬,原來是被裹挾到邊境線上的,在最后一刻決定留在祖國,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也是在“四清”運動中徹悟自首,從遙遠的且末回到了伊犁的家園,也由此揭開了由四月三十日留下的黑色謎團。偽君子庫圖庫扎爾深藏的伏筆也就到此終結了。然而,還有一條線深伏不露,麥蘇木和他背后賴提甫等人,小說結尾并沒有給他們設定結局,使作品留下新的懸念,也更具張力。當然,“小說人語”是一種古老章回體式的推陳出新。在寥寥數(shù)語間,既體現(xiàn)了作者今日的視野,又將幾近淡隱了的當年時空自然銜接起來,似乎更加凸顯了陌生化效果,給小說注入了別樣的韻味?傊,讀罷這部六十萬字的作品,會令讀者回味無窮,擁有新的收獲。 [2013-05-18 09:59:47]
[張志忠]:我的題目叫《重重疊疊的風景 猶猶豫豫的傾訴》。王蒙的小說讀過很多,也寫過一些文字,說好處也說不足,我覺得,王蒙的諸多作品,都可以命名為“抒情現(xiàn)實主義”。抒情,是說王蒙具有強烈的詩人氣質,其書寫心靈世界的波瀾曲折,坦陳動蕩世事中的個人情懷,往往是他寫得最舒展最酣暢的地方;現(xiàn)實主義,則是說構成其人物之命運跌宕和心靈訴說的支配性要素,往往是當代中國的時代風云、歷史變遷,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讀著《這邊風景》,卻讓我產(chǎn)生了一種“穿越”的感覺,在重重疊疊的風景和猶猶豫豫的傾訴中,行色匆匆,步履零落,分花拂柳,草徑尋蹤,卻也有一腳踏空、落不到實處的玄虛和迷亂。
《這邊風景》中最讓我動情的,莫過于用第二人稱“你”的口吻書寫美麗嫻靜的維族青年女性雪林姑麗,和接下來的再娜甫怒罵庫瓦汗的篇什(第四十五章)。這一部分,堪稱為全書的“華彩樂章”——雪林姑麗,維語的本意是丁香花,恰好地契合了這個善良而柔美的女性的氣質,而且,這也是忍俊不住而現(xiàn)身說法的“我”初次踏上新疆農村的土地所遇到的第一個維族小姑娘,偶然的邂逅,竟然讓“我”刻骨銘心,不但是從作品中基本的第三人稱敘事中直接地跳將出來,用“我”和“你”的人稱方式,直抒涌動不已的贊美之情,還發(fā)掘出唐宋詩詞中詠贊丁香花的諸多清詞麗句,一詠三嘆,不能自已。但是,這樣惹人憐愛的女性,正遭遇意外的厄運,而再娜甫出面替雪林姑麗打抱不平的段落,正好與遭受污蔑卻不會自衛(wèi)的雪林姑麗形成鮮明的對照,充分彰顯出“罵人的藝術”,也把維語的藝術表現(xiàn)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令人拍案叫絕:“……誰不知道你們一家,煩人害人偷人騙人,你干過一件正經(jīng)事嗎?連你們家屋頂上的煙囪都砌得歪歪扭扭!丑八怪!誰知道你們的泡克在哪里挨了揍?毒蛇出草,人人喊打,你敢再說一邊是艾拜都拉打了他?走,咱們倆去大隊,去公社,不行搭上臺,咱們倆上臺,讓一個個人看著咱們,咱們倆辯論辯論去!”一番話理直氣壯,潑辣兇悍,指責庫瓦汗一家人的不務正業(yè)禍害他人,連他們家的煙囪都“歪歪扭扭”;“毒蛇出草,人人喊打”,這和漢語中的“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見出各自的民族特色。而且,這樣兩個反差極大的鏡頭疊印起來,就像是一支小夜曲后面突然跳出一段詼諧曲,稍顯突兀,卻又奇峰突起,妙趣橫生。
這是作家的慧眼獨具,他敏銳地捕捉到了生活自身的魅力,語言自身的魅力。在聞捷的《天山牧歌》之后,新疆的動人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和雄闊壯偉的邊塞風光,暌違久矣。《這邊風景》讓我大快朵頤,無論是那簡單至極的石灰水刷房子,坎土曼做農活,還是女人們扎堆的閑言碎語蜚短流長,和具有節(jié)日盛典氣氛的打馕的日子,雪山流淌下來的清清河水,高天曠野上的爍爍星光,生產(chǎn)大隊在大工程即將展開前的犒勞“大餐”,與內地的“龍口奪食”迥異而長達兩個月的麥收,新婚夫婦家中的竊竊私語,無不令人陶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這種帶有外來人新奇的目光,流放者感恩的心態(tài)所描畫出的風俗畫卷,時而風淡云輕,時而疾雷颶風,時而濃墨重彩,時而搖曳多姿。不只是因緣際會,還因為錦心繡口,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也后無來者。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這邊”,不但有“風景”,有“風情”,還有“風波”,“風暴”,有“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時代風云而言,六十年代前半期的新疆,雖然距離全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作品的敘事者“小說人”所來自的地方,有著遙遠的距離,但時代的“超級政治”,卻是無遠不屆。加上新疆獨特的歷史背景,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源流,和中蘇邊境的詭異情勢,造成這里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的更為復雜錯綜。于是,先是有側面觸及的數(shù)萬民眾遷徙境外的“伊犁塔城事件”,后則有在邊地正面展開的“四清運動”。作品中寫到“四清運動”和“桃園經(jīng)驗”,對四清工作隊的兩種工作方式和“兩條路線斗爭”,有著明顯的褒貶態(tài)度。“桃園經(jīng)驗”和“扎根串連”等一系列做法,以及相應的對農村形勢之敵情嚴重異常的基本判斷,和給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重大影響,在“四清運動”的第二個階段,遭遇了殘酷的清算,成為黨內大清洗的重要口實,并成為“文化大革命”爆發(fā)的直接導火索。歷史的悖謬在于,即便是今日,如何絕然判定“政治正確”,如何覺悟今是而昨非,并非一目了然。反之,卻可以說它是時代激流中一個小小的回旋,有其獨特的標識,也融入了歷史的云煙。對于作家而言,尤其是對于以戴罪之身而寫“忠誠表白”、“悔改證明”文字的王蒙,如何描述這樣的歷史,不但在當時是個難題,今日修改起來,恐怕也不是易事。于是,在文本的構成中出現(xiàn)了裂隙,將原作推倒重來幾無可能,那只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繼續(xù)把手稿冷藏下去,于心不忍,也不甘。于是就形成了作品的另一個特點,猶猶豫豫的多重表述。
在作品的正文中,可以看出基本保留了原作的面貌,大量的政治術語裹挾著那個時代的印記滔滔涌來,在原先是一本正經(jīng)地使用的“莊語”,今日讀來卻具有了始料不及的反諷意味。例如作品中出自反面人物亞力的一段話,作家的原意當然是要揭示其破壞“大好形勢”的“險惡用心”,善于窺測風向,接過革命的口號以售其奸,但今日讀來卻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不錯,現(xiàn)在講階級斗爭,好啊,千萬不要忘記,這是說給他們的,也是說給我們的。咱們誰也不能忘記嘍。我們生活在一個大話連篇,一個話比一個話更猛更牛的時代,而我們……,我們才是大話的能手。哈薩克的諺語,大話可以通天!大話可以移山!大話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你我,改變伊犁河的流向!” 信奉“大話”萬能的何止是一個亞力?前有大躍進時代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的豪言,后有“語錄歌”、“忠字舞”和“精神原子彈”的鼓噪,不禁使人想到賈誼的《過秦論》:“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時至今日,“大話”仍然流傳在世以致在某些場合仍然盛行,又會是誰哀之復哀之呢?
也許為了彌補這樣的郢書燕說之誤,在每一章的結末之處,王蒙都增加了一段“小說人語”,跳出當年寫作的特定語境,拓展小說的表述空間,做出2010年代的往事評判。但是,這樣的評判,同樣是曖昧猶疑,畏首畏尾的。或許,這種自我點評,因為囿于它與正文的關聯(lián)性,仍然不能放言無忌,不能直抒胸臆,在作品的“后記”中,作家再一次地回顧往事,再一次地表達之所以要在許多年之后將其“少作”公之于世的根本理由,青春的苦戀,人生的多情,生命的溫熱,世界的可愛,以及對剛過世的親密伴侶、終身相依的妻子的綿綿懷念,凡此種種,都令我們怦然心動。講到這里,話已經(jīng)可以說是該說的都講到了,但是,作家意猶未盡,又增加了一段情況簡介,再度介紹本書的寫作和修改過程。一種內心的緊張和焦慮,一種對自己的“少作”既充滿自信又將信將疑的心態(tài),是否也隱含其中呢?也正因為如此,《這邊風景》才具有了多重蘊含,有了文本與現(xiàn)實、能指與所指、當年與當下的多種重疊,有了新的闡釋空間。 [2013-05-18 09:42:51]
[主持人]:我們研討會今天是中國作家網(wǎng)進行圖文的現(xiàn)場直播。所以希望大家把精彩的發(fā)言能夠留下來,而且相信在會場之外還有很多人可以得到分享。
我們今天請到的專家相對是比較多的,接近30位,我們到12點準時結束。這樣的話,我大概測算了一下,希望每一位專家發(fā)言的時間不要超過8分鐘。
同時我要說明一下,有兩位專家要提前離會,一位是張志忠教授,還有一位是艾克拜爾•米吉提下面先請志忠。 [2013-05-18 09:42:27]
[雪克來提·扎克爾]: 我非常榮幸今天參加王蒙老師的長篇小說《這邊風景》研討會,因為《這邊風景》就是講我的家鄉(xiāng),所以一定來要參加研討會,當面向王蒙老師致謝!王蒙老師是我們的老領導,也是中國頗有名氣的作家。對我們新疆人來說,他更是我們最誠摯的朋友,他非常熟悉和了解新疆的各個少數(shù)民族。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新疆生活過一段時間,而且也是在他人生的低潮,到邊遠的西部和最基層的老百姓在一起,體驗著老百姓的生活,體會著當?shù)氐莫毺匚幕w驗著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這樣的體驗對于一個作家的人生積淀十分重要。他的作品非常真實的反映了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因此,我作為一個維吾爾族干部,非常感謝王蒙老師用他最真實地感受、最貼切的方式通過小說表現(xiàn)出來,讓13億中國各族人民甚至全人類都能夠了解新疆,了解維吾爾人民。王蒙老師的這部作品從開始寫作到初步完稿是40年前的事,到今天才正式發(fā)表,可以說經(jīng)過40年的反思,特別是對“文革”那一段人妖顛倒的歷史重新反思,用當今時代的眼光去思維,再一次把他的深刻體驗用小說形式表現(xiàn)出來,我覺得更具超越時代的重要意義!
我認為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讀者了解這段歷史,了解邊疆民族地區(qū)和生活在這里的各個少數(shù)民族豐富多彩、點點滴滴的生活,可以說極大的豐富了我們中華文學,特別是中華文化56個民族的豐富多彩的一面。這本書我覺得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我認為如何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了解,促進相互團結,實現(xiàn)共同進步的這個主題來講,王蒙老師這本書,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民族團結來源于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相互不了解,相互不交往,自然就沒有相互的需求,自然就沒有相互的利益關系。團結就是無土之木了。
王蒙老師這本書,通過他自己的切身感受,把當?shù)氐睦习傩盏纳羁坍嫵鰜。通過這個途徑,讓各民族之間達到相互了解和理解,再通過相互文化交流達到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包容和相互欣賞的目的,從而在這個當中找到各民族共同的追求,找到我們共同的利益所在,以此推動社會和諧,這才是民族團結的根本。王蒙老師的這本書,包括他以前的創(chuàng)作,都起到了推進民族團結的一個辛勤耕耘者的作用。所以說,我覺得他的這本書更有時代價值,尤其是對我們今天的中國,更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謝謝大家! [2013-05-18 09:35:45]
[主持人]:下面請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雪克來提•扎克爾同志講話。 [2013-05-18 09:33:55]
[何祖敏]:作為出版者,我們認為,王蒙先生的新作《這邊風景》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這是他從30歲到40歲思想創(chuàng)作上最具活力時期的代表作品。就題材而言,再現(xiàn)了20世紀到60世紀的中國,他是目前并不多見的獨特歷史畫絹。今天我很榮幸作為出版方將這樣一部藏了40年之久的重要作品,帶到在座各位嘉賓的面前,首先感謝王蒙老師對我們的信任,因為他的托付,我們今天才有機會相距在這里,共同對王蒙老師和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這部作品在廣東得以出版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們的主辦到他家作客,隨后我們花城出版社得知有這樣一部扣動歷史的作品,我們當下就想出版這部作品!痘ǔ恰烦霭嫔缡菍I(yè)的出版社,我們南方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臼怯蓮V東省出版整體股份制改造而成,2012年總資產(chǎn)規(guī)模超過100億,現(xiàn)在正在股改上市。我們公司有8家出版社,20余家報刊雜志,是廣東投資出版的主陣地,我們每年以3千萬元的資金支持出版,借這個機會,我也感謝在座著名的作家,能夠向王蒙老師學習,學習什么呢?把你們的新作,把你們好的作品,交給我們廣東出版,交給我們《花城》出版。再一次感謝在座的各位作家,評論家對《這邊風景》的特別關注。再一次感謝今天到會的雪克來提•扎克爾和李敬澤書記,再一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 [2013-05-18 09:32:30]
[李敬澤]:首先我代表中國作協(xié)祝賀《這邊風景》研討會的召開,這兩天我把這本書讀了,我感覺到我們這個會議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研討會,它不僅僅是針對一個作品,它同時也是針對一個事件,是埋藏甚久的一個事件,一部寫于1974年,結束于1978年,然后又放了30多年,現(xiàn)在又來到我們面前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個會議感覺很穿越。這部書,我覺得有多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義。關于中國當代文學史,我覺得我們文學史家,在得到這部書后,可能會很高興,特別是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關于說1966年到1977年之間的這一段,實際上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編寫過程中的一個很困難的時期。在這個編寫過程中,大家在學術上說,除了文化分析和文化批評的意義之外,我們很難找到它的這段時間中國文學的,在文學意義上的重要作用。當然像有一些學者也在努力挖掘這一段時期的潛在寫作,這個潛在寫作,大家費了很大的勁去挖掘這一段時期,但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還有一個重要的潛在寫作現(xiàn)在浮出水面就是這本書,就是1974到1978年寫作大部分時間是在文革期間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它會幫助我們的學者,幫助我們更有利的認識那一段的文學。也使我們對那一段文學認識和估價在學術上有所調整,這是它的文學史的意義!我在看這部書的時候我也感覺到非常有意思,這樣一部書,如果1978年寫完了,剛才和王蒙老師講,1979年發(fā)表,那么當時大家可能覺得他很過時,很沒有意思,這個可能也是王蒙老師當時沒有把它發(fā)表出來的原因之一。但是現(xiàn)在時過30年,放了30年,現(xiàn)在又發(fā)表出來,我覺得我們看起來反而變得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說明這30年來,我們對于文學的認識還是在不斷的升華,不斷的拓展,對于文學于這個世界中基本的重要命題關系也在不斷的升華和拓展。
這里面寫到政治,這里面有大量的應該說,受那個時代的限制,是有大量的意識形態(tài)的,那個時代的特定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對于現(xiàn)在很多年輕讀者來說,我估計很多詞語不加注釋的話他們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我覺得即使在這個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之下,有一些問題依然是真問題,比如說政治依然是很真實的問題,并不是完全被意識形態(tài)所虛構出來,或者是錯誤的制造出來的問題。因為這部小說,一開始伊力外逃事件,人類階級斗爭,有它實實在在的內容,不能夠完全把它說成是一個虛假的東西。在這方面我覺得在前一段寫作的意義上,30多年前,王蒙老師在遙遠的伊犁和新疆寫這本書,他面對的是當時意識形態(tài),當時的政治,當時復雜的局面,我覺得他依然表現(xiàn)出了令人驚嘆的洞見。我看每張后面都有一個小說人語,在小說人語當中特別強調了生活,生活大于政治,生活大于那些具體的意識形態(tài)的這個東西,這個是對的。同樣的,王蒙老師在面對政治的時候,面對人的政治生活的時候,他也表現(xiàn)了非常強的洞見。那里面講到抓階級敵人,現(xiàn)在懷疑偷麥的實際,現(xiàn)在懷疑寥尼卡,現(xiàn)在我們主人公伊力哈穆,庫扎爾說沒有證據(jù)證明他有犯罪,也沒有證據(jù)證明他沒有犯罪,這時候主人翁就講,每一個人為了提出無罪首先提出證據(jù)呢?是不是人人都是被告,都是嫌疑犯呢?這樣的問題是在1973年,74年,75年提出來,這樣的問題是在中國是1978年以后,經(jīng)過20多年我們才修改刑法說不能這樣。這樣的洞見,對當時人類政治生活的基本問題的深入思考,我覺得當時是很令人驚嘆的,現(xiàn)在也是令人驚嘆的。同時這部小說,確實像王蒙老師在小說人語中反復提到那樣,給我們展示了豐富的生活。南疆的熱情、勇敢、善良的人民,繽紛多彩的民族,生活情境很多時候,很多地方都是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為之沉醉。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同樣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文學與政治與生活,如何來處理這個關系。作家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堅持文學的天職和文學所能夠做到能力所及的東西。
但是我今天其實還特別想說的就是說,這部書出來,不僅是使得我們對于十年文革的文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讓我們對于王蒙老師這樣一位新時期以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有了一個更為全面,更為整體的認識。
我一直沾沾自喜于我曾經(jīng)在幾文章中我都談到說,王蒙老師的創(chuàng)造性,包括他在80年代初,一系列的小說中所體現(xiàn)的那種對小說藝術,語言風格的令人目眩的創(chuàng)造性,絕不僅僅是來自于西方文學的影響。我們可能一直不是太留意,他同時也深受了他在新疆的時候,維吾爾,哈薩克,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影響。我覺得這方面的影響,可能還沒有被我們的學術界所深入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們學術界自身的學術視野和我們自身的小小的學術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所致,F(xiàn)在,我覺得這部書放在這里,當然加上后來王蒙老師寫的在伊犁等大量的作品,放在這里,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大作家的出現(xiàn),他身后是有多么廣泛,多么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我覺得王蒙老師的特殊之處,不僅在于說他是我們以漢文化為主的中華文化主流的這個影響下的重要作家。同時,他也是很少的,充分充分吸收了我們燦爛的、豐富的各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的這樣一位漢族作家。
我覺得由此而可供開拓的話語空間,可供加深我們對中國文學過去和未來的認識,加深我們對中國文化的可能性的認識,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值得重視和探討的作品!我們的學者們,我們文學史家們,一定會為這樣一部書而興奮,同樣,我覺得現(xiàn)代的讀者,現(xiàn)在的年輕讀者,他們看這本書也一定會感到興奮,我覺得看這本書,在30年后再看,確實充滿著后現(xiàn)代趣味,即使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我想他們反而不會感到過時。
總而言之,祝賀王蒙老師!我覺得這份祝賀,我們現(xiàn)在所有人坐在這里表達的祝賀,有意思的時候,嚴格說這是一份遲來的祝賀,遲來了30多年的祝賀,但是正是由于遲來了30多年,這份祝賀才會變得更為深長!謝謝! [2013-05-18 09:13:04]
[主持人]:各位來賓、各位領導,由文藝報社和南方出版股份公司我們共同主辦的王蒙長篇小說《這邊風景》。相信我們今天的研討會也會圍繞這些話題進行討論。這部長篇小說從寫作經(jīng)驗來看,寫完一部作品以后要放一放,這是一部放了長達30年的小說再來進行修改,再重新出版,所以幾乎是一部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也是個人歷史的記憶,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討論的地方。
在研討會正式開始之前,我先介紹一下與會的專家和各方面的領導。
首先介紹一下我們主席臺上就坐的各位同志,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雪克來提·扎克爾;
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
南方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靖笨偨?jīng)理何祖敏;
花城出版社社長詹秀敏;
中國作協(xié)名譽副主席,《這邊風景》的作者王蒙。
出席今天會議的專家有中國小說學會會長雷達;
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梁鴻鷹;
中國作家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zhàn)軍;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
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白燁;
沈陽師范大學教授,也是文藝報的前輩賀紹俊;
北京師范大學張檸;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志忠;
專程從廣州趕來的,中山大學搖手謝有順;
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何向陽;
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
北京市作協(xié)副主席徐坤;
接下來就是文藝報的幾位同志。還有《花城》雜志的主編田瑛,還有新疆喀什師范學院的教授姑麗娜兒·吾甫力;還有本次研討會的兩個協(xié)辦單位的負責人,對我們研討會給予了特別的支持,在這里我也介紹一下,他們是古井集團副總裁、小說家,楊小凡。四川乾盛礦業(yè)責任有限公司核桃坪分公司總經(jīng)理,黃兆啟。
我們這次研討會還邀請了多家新聞媒體,有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全國政協(xié)報、中國文化報等多家媒體單位,我們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會議參加的人數(shù)多,而且是方方面面的代表,所以我們的時間比較長一些。
我們下面開始我們研討會的議程,首先請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同志講話。 [2013-05-18 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