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_2022最新国产在线_久久久久国产免费_欧美日韩精品视频一区_国产日韩在线时看高清视频

中國作家網>> 第三屆中韓日東亞文學論壇 >> 正文

中澤惠:作為時間誕生場所的家

http://www.lijiacheng616.cn 2015年06月14日14:35 來源:中國作家網

  去年(2011年)年底韓國小說家姜英淑女士來訪日本時詢問我新年以后的工作計劃,我回答她說打算寫一本描寫5個豬年出生的女人的小說。這篇小說現(xiàn)在以《魔女五人》為題,正在報紙上連載。為了此次論壇的紀念文集,我請人翻譯了其中的一部分。

  姜英淑聽說我要寫五個豬年出生的女人,又問我說:“是非血緣關系家庭的故事嗎?”

  與有血緣關系的家庭不同,描寫因某種原因像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的“疑似家庭”(非血緣關系家庭)的小說從二十世紀80年代后半期起開始興盛,現(xiàn)在作為現(xiàn)代小說的主題之一也常被涉及。我不曾詳細調查過現(xiàn)代小說中描寫的“疑似家庭”成員的年齡結構,但較多情況下是同齡或者相差幾歲的人們選擇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是有原因的。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靠血緣維系的家庭關系、被地緣束縛的人際關系讓很多日本人感到壓抑,透不過氣來。血緣與地緣中產生的人際關系,把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不容置疑地強加給個人,而個人則常常在血緣與地緣的集體中,被擠壓得粉碎。

  進入80年代以后,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改變。經濟增長與城市化的發(fā)展成為動力,將個人從血緣與地緣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耙伤萍彝ァ眲t代替血緣和地緣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也是這個時候開始成為現(xiàn)代小說描寫的對象。只不過小說中描寫的“疑似家庭”,并非來自對現(xiàn)實的觀察。日本現(xiàn)代小說中經常出現(xiàn)關于“疑似家庭”的描寫,但大多數(shù)是想象出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會有那樣的共同生活。

  如果日本的居住環(huán)境能保證每家每戶有足夠的居住面積,個人隱私能夠得到保護,那么小說家們夢想的那種“疑似家庭”式的生活形態(tài),就不僅僅是夢想,很可能實現(xiàn)了。但是,遺憾的是日本城市的居住環(huán)境非常狹小,就算只有父母加上一兩個孩子的幾口人,也只能住上略嫌憋屈的小房子。我暗自想,要是居住環(huán)境足夠寬敞,寬敞到連同住的人把異性朋友帶進門也能裝作不知道,那么在泡沫經濟繁榮的都市里,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不受血緣和地緣的束縛,愿意選擇“疑似家庭”這種生活方式。

  姜英淑問我是否要寫“疑似家庭”的故事,我回答她:“我沒打算要寫!

  70多歲的老母親與50多歲的女兒,十幾歲的孫女,一家人住在老房子里,事出有因,傭人母女倆也擠進來住在一起。年紀最大的是1923年出生的老傭人。對日本人來說,說“大正12年”更有共鳴,因為大正12年發(fā)生了關東大地震。第二個屬豬的是家里的女主人,出生于1935年。女主人的女兒出生于1959年的豬年。老傭人的女兒是1971年的豬年。最年輕的是女主人的孫女,生于1995年的豬年,這一年發(fā)生了阪神大地震。《魔女五人》這部小說描寫了從關東大地震那年的豬年到阪神大地震的豬年之間的5個豬年出生的女人共同生活的故事。

  從女主人到孫女的這三代人與傭人母女倆之間并無血緣關系,所以也不是不能稱為“疑似家庭”。但在二十世紀60年代及此前的日本,傭人住在雇主家的這種情況并不罕見。另一方面,有的小說描寫了二戰(zhàn)后失去雙親的孩子與失去孩子的母親,例如坪井榮的《沒有母親的孩子和沒有孩子的母親》,但通常不把這類小說歸為“疑似家庭”小說。正因如此,我才告訴姜英淑,沒有打算要寫“疑似家庭”的故事。

  話雖如此,《魔女五人》并不是真實的寫實主義小說。身為作者,我的第一個煩惱是,傭人48歲才生子,這種設定真的有點勉強。但是70年代的日本醫(yī)療技術的確可以應付48歲的高齡生產,包括高齡初產。我的朋友里就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加上小說需要是豬年出生的,所以我就決定描寫一個身強體壯的女傭形象。另一個煩惱是“家庭”情況的設定。因為要在東京都的中心地區(qū),養(yǎng)活一個祖孫三代、再加上傭人母女的大家庭,難度是很大的。隨著地價高漲,固定資產稅率的提高,不少家庭選擇賣掉市中心的房子,搬到郊區(qū)。即使選擇不賣房繼續(xù)住在同一個地方,那也得在原有土地上蓋高級公寓或辦公樓,靠租房收入來支付固定資產稅。也有不少家庭,在地產所有人去世后,因為負擔不起很重的繼承稅,只能賣掉市中心的房產搬到郊外去。這樣的一些現(xiàn)實,當代日本文學竟然很少去描寫,讓人頗感意外。這應該是因為同一時期日本當代文學開始偏離現(xiàn)實主義手法的緣故吧!赌迦恕肪褪窃谶@樣一些現(xiàn)實的外圍設定了一個靠幾個女人勉強維持著的明治維新之后的老宅。

  《魔女五人》旨在描寫從關東大地震那一年出生的祖母到阪神大地震那一年出生的當代年輕人,描寫他們之間形成的時間意識。為此,我把場景設定在東京市中心麹町這個地方,在這里留存下來的一所住宅。麹町在明治時期曾是高級官僚居住的地方。假如我把地點設定在東京郊外的集體住宅的話,那就很難描寫時間的流逝,F(xiàn)在的日本,可以說時間的流逝已被切斷,被分割成了一塊塊的斷片。

  日本的集體住宅基本是按照父母再加上一兩個小孩的標準設計建成的。孩子成年后,很多家庭就只剩下老人。此時,如果丈夫或妻子哪一方先亡故,就會變成孤寡老人獨居,這種情況很多。更有甚者,有的集體住宅沒人住的屋子越來越多,最后就出現(xiàn)一棟空蕩蕩的樓里,只有幾戶孤寡老人孤零零地獨自生活。這就是人們希望從地緣和血緣的枷鎖中掙脫出來的結果,這就是家庭解體的結局。

  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看待呢?這是為了從地緣、血緣這種傳統(tǒng)價值觀中解放出來的必然結果嗎,是必須接受的宿命嗎?還是說,它預示著某種新的價值觀即將誕生呢?

  關注日本社會中真實的居住環(huán)境、描寫一個個家庭,這一主題的確很吸引我。但在那之前我想先寫一下家庭內部的時間意識,所以動筆寫了《魔女五人》。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