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夢”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 >> 正文
李順達,是一位已故的勞模。1943年靠著三頭毛驢起家,組織了一個六戶貧農參加的互助組,第一個在太行山上舉起了“互助合作的大旗”。從1951年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1952年領受了“愛國豐產金星獎章”起,模范勞動,已經成了我們的勞模李順達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東西。李順達說:“咱是1938年加入共產黨的,咱看到了人民的江山是自己打的,社會主義的家業(yè)是人民親手創(chuàng)的。勞動是咱的根本,群眾抬高了咱的威信,咱不勞動怎么能對得起1938年的黨!
勞模的言語樸素并挾帶著一股大山里褐黃色的成熟,讓人聽來有一種腳踏黃土的幸福。勞模,也許如今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是太普通,太尋常了,因此,也少了許多關切和注目。如果我們經歷了那個瓜菜一鍋飯的饑饉年代,就會理解木楔一樣牢牢地嵌在一個地方的勞模,他們?yōu)榱俗约盒闹械膲粝,像一只蜈蚣漸次邁動每個體節(jié)的雙足,是用足了力量在勞動。勞模的方向很明確:敢于和任何強大的困難做斗爭,能自覺地在艱苦奮斗中,克服一個困難,再去克服另一個困難,解決一個矛盾,再去解決另一個矛盾,直到把個人的幸福和人民的幸福融在一起,直到不斷克服的困難在實踐中獲得理想的經驗。我們知道每一個地域都有自己的性子,山水石木,一縱一縱地生長,有的山水它就富饒肥沃,有的山水它生長的雜草就比農民的糧食要豐收許多。就在這片充滿著矛盾和差異的世界里,我們的勞模堅定著一個夢想,當然這個夢想不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而是通過勞動。山西平順西溝,大自然的原色被石頭省略到了近乎單調,然而,我們的勞模卻把這塊風景點染到了極致,點染出了目眩的光暈:后來的西溝——紅了。
1961年,春節(jié)過罷不幾天,平順西溝金星人民公社發(fā)動社員往秋田送底肥。一些社員過節(jié)的新衣服還沒有換下來,不大愿意下茅坑挖糞。李順達說:“是黨員的和我一起下!”這年正月,西溝村的茅坑底子,上了四十畝秋田。金星人民公社的社員說:勞模都下茅坑了,咱在地上站著臉紅!
1960年的秋天,李順達和金星人民公社的社員在場上打玉茭。突然,遮天烏云引來了大滴的雨粒,李順達大步流星往家跑,看到自己家的玉茭上蓋了席子,二話不說拿了就走。在勞模的帶領下,滿場的玉茭蓋了個嚴嚴實實。李順達這才想起自己家的糧食,怕老伴數(shù)落,走到家門口一邊搭伴和老伴往家扛玉茭,一邊說:“集體的財產象西瓜,個人的東西象芝麻,西瓜、芝麻全收下;揀了芝麻才抱西瓜,芝麻揀不完,丟了大西瓜!”老伴說:“你這是討好我哩,討好我不叫我多話,我能不知芝麻西瓜哪個大,可芝麻對咱李家就是西瓜。”李順達認為老伴是一個糊涂人,大家和小家分不清,女人的心里永遠都裝不下一畝三分田。老伴白了他一眼說:“別拿腔作調小瞧人,以你說這下是弄了個兩頭兒美唄!”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但是,這并不是說,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矛盾。我是在一本發(fā)黃的小冊子上尋得這個故事,好的品德是經得起時間打磨的,多少年后西溝人懷念李順達時,老少的口徑是統(tǒng)一的,遇到任何難事他都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李順達來說,是群眾的信任抬高了自己的威信。在群眾來說,是黨員的以身作則讓他們臉紅。在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欲望不斷斗爭的艱難之中,榜樣的力量告訴了我們,只有勞動才能開啟幸福的夢想,才能贏得群眾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