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中國西部兒童文學作家論》 >> 正文
《那件事很平!肥且粋觸及少年早戀的題材。敘述者“我”在老師生涯中所遇到的一起在家庭甚至學校都會掀起軒然大波的學生早戀事件,最終被“我”巧妙地冷處理了,挽救了一個可能被學校與家庭拋棄的孩子!拔液芟敫嬖V他那件事情很平常,告訴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表達出對美的愛是一個人正常的權力!边@是“我”在與長大后的孩子相遇時想說的一段話。
《復讀生》是又一篇關注小人物的作品。小說寫一個家境、成績都不好的復讀生的故事,恰是這個在所有人眼里為壞孩子的復讀生在女生張雪遭遇困難時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通過這起事件贏得了同學的尊重,促使他在中考前徹底轉變,努力學習,但終因5分之差與中學失之交臂!拔摇蹦慷昧诉@個孩子艱難的轉變過程,以及不可挽回的無奈結局!叭绻苓M中學,誰知道他會是什么樣子呢?要知道他只差那么5分,而且快畢業(yè)那段時間他曾經(jīng)那樣地抓扯過他的頭發(fā),那樣地咬過他那支灰桿鋼筆!薄拔摇笨偸沁@樣在“如果”的假設中詢問自己,不忍孩子充滿希望的可能性已被剝奪的殘酷結局,如果,如果……如果更多的人這樣發(fā)問的話,那些導致這樣的孩子不能健全發(fā)展的不明力量就會尋找出來,他們的未來就能好一些,但通常人們是遺忘他們的。
《棋手江波》是關于一個孩子學棋的故事。作品也是在細微處見真知的,這是李開杰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我”的重視與鼓勵,江波對象棋的熱愛與迅速取得的成績是令人驚訝的,但也是因為“我”不經(jīng)意的疏忽大意,又使得江波遠離象棋。孩子的確是塑造培養(yǎng)出來的,成人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太過重要的角色,教育進程的細節(jié)意義多數(shù)被大人忽略了,“我”在遺憾中反思著。
“我”總是在繁花世間中注目著孩子的生活,與他們因大人而產生的困擾!睹利惖慕鸾z楠木》寫一個少女心中美好夢想的破滅,因為她目睹了媽媽對爸爸的背叛。李開杰在小說中很善于經(jīng)營意象,而且核心意象會作為題旨反襯作家意欲鞭撻的東西,如上述的“雪白的水橫枝”,以及本篇的“美麗的金絲楠木”,都是純美意象對現(xiàn)實丑惡的昭示。少女最終走向了美麗的星星花一端的美麗的星星湖,年輕生命的斷送讓人痛惜……《有個女孩》則是關注離異家庭對女孩心靈的巨大影響,對母愛的質樸向往令“我”震驚。
可以看出,正是在“我”平民視角的觀照下,李開杰寫下了系列的現(xiàn)實之作。在這個愈日被他發(fā)現(xiàn)的蘊藏著無限問題的兒童世界中,如果說他有時還能板起教師的身份教育一點什么的話,那倒不如說尷尬的他的無奈更為真實了。這種尷尬與對生活的難解在上述作品中已經(jīng)開始表現(xiàn)出來了,但是在下面的兩個作品中,則最為顯著。這是因為這兩個作品揭示了人類道德生活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或一個典型特征。
《母女深情》又是“我”的教師身份敘事。羅小惠是我班上一個家境不好、身體瘦弱的女生,“我”因對于這個女孩的尊重與關心贏得了她的信任。當關于羅小惠被她母親冷落、生活處境艱難的傳聞與現(xiàn)實陣陣逼襲“我”時,強烈的義憤促使我去捍衛(wèi)羅小惠歡樂的童年,在孩子面前激烈地責備了她的母親。但意外的是,我的舉動并沒有換來孩子的感激,反為有乞求有哀怨有悲戚有傷感而含義十分復雜的眼光,并在3天以后給老師交來一篇充滿深情的《我的媽媽》的作文!拔摇背鲇诜浅I屏嫉脑竿男袨,但卻多么重地傷害了一顆心,一顆在心中葆有圣潔母愛的幼小童心。
盡管這是發(fā)生在孩子世界里的事件,但已經(jīng)觸及了人類道德生活的悲劇性與悖論性!暗赖律畹谋瘎⊥耆辉谟谏坪蛺骸⑸系叟c魔鬼的沖突,這個悲劇首先在于一個善和另外一個善的沖突,一種價值和另外一種價值的沖突。”[16]無疑,《母女深情》中發(fā)生的是兩種愛的價值沖突,教師對學生的愛,與孩子對母親的愛,這兩種愛基于不同的價值判斷立場而沖突了。被卷裹在這種悖論中的“我”,只有悔恨與對羅小惠更為在意的尊重!拔摇钡膶擂翁幘骋炅宋覀冞@樣的疑問,面對孩子,成人究竟有多大的自由抑或是在何種可能范圍內關愛孩子才能避免這類沖突,這是一個可以提出的真命題,還是永遠不得其解,我們都無以給出答案。
在《善良之談》這篇小說中,“我”繼續(xù)遭遇了更為逼問靈魂的事件。這是一起有關選送三好生的事件,被選中的學生可以直接保送到重點中學讀書,一次關系學生前途的機遇自然在班級、家庭引發(fā)了不小的震動。但無論面對多大的物質利益誘惑,在老師“我”的價值天平上,砝碼已傾向了家境貧寒而讀書刻苦的羅小惠,盡管在資格上應該是各方面表現(xiàn)都優(yōu)秀的學生李潔!拔摇钡睦碛墒抢顫嵏鞣矫娴臈l件都優(yōu)于羅小惠,她有更多的機會發(fā)展,而對羅小惠這就是無比珍貴的了。李潔終于在老師“善良之談”的結果下主動放棄了機會,表現(xiàn)了非常大度的風范,但也因此失去了在重點中學學習的機會。畢業(yè)后再次見面時,李潔坦誠地對“我”談了自己的看法,“善良與同情是一回事,而公平競爭擇優(yōu)錄取又是一回事。她還說她什么時候想起那件事都認為有種不是實事求是的味道!蔽疑屏级鵁o私的作法被李潔的道理攻破了,這是“我”平民化的價值傾向所遭遇的最嚴重的打擊,它因偏離公平競爭的社會價值秩序而受到詰問。我在道德生活的悖論現(xiàn)實中困惑了,直至意欲的自我否定。
綜觀李開杰的創(chuàng)作,平民化的情感立場是其文學精神價值言述的主要范式。這種審美定位是作家對精神性和自律性的藝術本質的捍衛(wèi),它對商業(yè)化時代兒童文學藝術思想的淺表蒼白化趨向無疑是有力的反撥。李開杰呈現(xiàn)了一種樸實而完整的藝術形態(tài),內涵著高度的人文關懷意識,拓深了現(xiàn)實主義兒童文學藝術表達的可能。同時,由于對人類生存境況不懈的勘探,他的文學關懷試圖析解生活的難度存在,在每一部作品幾近“無事”的結尾中,為讀者留下了豐沛的人生“未完成性”的啟示意義,去幫助大人、孩子對人的問題,人之間的關系,人的潛能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1] 晏蘇(汪曉軍):《大漠細語》,“后記”,明天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31頁。
[2] 晏蘇(汪曉軍):《大漠細語》,“后記”,明天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29頁。
[3]晏蘇(汪曉軍):《大漠細語》,《仰望雪山》,明天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03頁。
[4] Charlotte S. Huck.Children’s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Winston, 1976 .P394.
[5][美]埃里克松著,羅一靜、徐煒銘、錢積權編譯:《童年與社會》,學林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86頁。
[6][美]伊恩·P·瓦特著,高原、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2年6月第1版,第62頁。
[7][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孫名之譯:《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81頁。
[8] Charlotte S. Huck.Children’s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Winston, 1976 .P395.
[9] [捷]米蘭·昆德拉著,孟湄譯:《小說的藝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2年6月第1版,第128頁。
[10]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175頁。
[11] [法]讓-保羅·薩特著,施康強等譯:《薩特文學論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83頁。
[12] “唯我性自我”與“人際性自我”的概念參見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在《發(fā)展的自我》一書中闡釋的“結構-發(fā)展”理論。[美]羅伯特·凱根著,韋子木譯:《發(fā)展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3] [美]羅伯特·凱根著,韋子木譯:《發(fā)展的自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中文版譯序”第18頁。
[14] [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孫名之譯:《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97-98頁。
[15] [俄]別爾嘉耶夫著,張百春譯:《論人的使命》,學林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48頁。
[16] [俄]別爾嘉耶夫著,張百春譯:《論人的使命》,學林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05頁。